大骗局(   第四,合同骗局)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42更新:2023-05-16 16:41:53

历史上著名的3大骗局是哪三个?为什么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说起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人们往往只能够从史料中窥见一些端倪,不过就算是史册,也很容易发生记载上的错误,而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著名的三个大骗局,每一个都骗过很多人,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不妨让我们来看看。

第一个,便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相传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当诸侯们带着兵马狼狈不堪的赶到都城,周幽王和妃子不由得哈哈大笑。然而在此之后,诸侯却再也不来了,最终犬戎攻破了周都城,杀死周幽王。

这一则故事被记载进入了《吕氏春秋》中,进而被《史记》所引用,然而截止到如今,考古学家发现的烽火台遗迹,最早也是东周晚期。至于第二点,就是距离,周的首都镐京(长安),方圆千里,都是周天子的领地,点燃烽火台,再到诸侯看见,准备兵马长途跋涉,至少需要一个礼拜时间,而诸侯们有远有近,更难做到《史记》所写的“诸侯悉至”。

而在2012年中,清华大学整理战国竹筒,发现上面记载周幽王兵败的原因,是因为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根本没提烽火台的事情。

第二个骗局,便是焚书坑儒。同样见于《史记》,这也成为了秦始皇最大的黑点。但是,“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司马迁写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那么如果是博士官职呢?这些书还烧不烧?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均有保留。

至于坑害的儒生,他们都是谁?“坑儒”事件的起因,是因为被秦始皇委派的两个寻找长生不老药方士候生、卢生逃跑,为此秦始皇震怒,随即下令坑杀大量方士。

在这里,“方士”的身份值得分析,他们作为研究天文星相和鬼神的群体,和儒生的区分很大,《史记》写,在公元212年秦始皇下令,活埋了400多名“诸生”于咸阳,这里司马迁记载并非“儒生”,不过到了西汉以后,“坑儒”这个概念才被广泛引用,很有可能是汉朝廷刻意的引导所致。

而第三个骗局,便是记载在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唐雎不辱使命》,根据文章提到,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又假惺惺的企图用500里地“交换”魏国附庸安陵国,在这种情况下,唐雎带着安陵君的使命出使秦国,并逼迫秦王收回了交换安陵国的意图。

然而这一篇故事,是很站不住脚的,首先是秦国的动机,秦国先后攻灭了韩国、赵国和魏国,何必要对一个方圆50里的小国如此客气呢?

再者,唐雎作为小国使臣,怎么可以和秦始皇面对面平等交流,甚至还戴着剑光明正大上殿?要知道荆轲刺秦王,可是千辛万苦将匕首藏在地图中的,这还是公元前227年所发生的的事情,比唐雎出使秦国早了两年,因此就更不可能会出现唐雎拿剑逼秦王了。

而唐雎本人年龄是一个谜题,这一则故事记载在《战国策》,但是《战国策》和《史记》都提到,唐雎在魏安僖王十一年(前266年)至二十年(前257年)之间,就已经90多岁了:“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劳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

结果等到公元前225年,唐雎竟然还能拿着剑上殿,此时的他不死至少也有122岁的年纪,《战国策》刘向在这点上可谓自相矛盾。这个故事也就根本值不起推敲。


识破毕业生应聘路上的4大骗局

识破毕业生应聘路上的4大骗局

  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要注意求职陷阱,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提供的陷阱内容,快来阅读看看吧。

  第一,中介骗局

  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

  第二,招聘会骗局

  此类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国家规定,只有高校主管部门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专场。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第三,电话骗局

  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传呼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这些电话一般以“268/168”等为开头,毕业生小心提防即可。

  第四,合同骗局

  “磨刀不误砍柴工”,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和老师的意见。

  应届毕业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受骗案例

  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案例】小王是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她想通过网络求职,于是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一段时间后,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为了核实其大学生身份和家庭情况,要求小王告知其家庭电话号码。小王觉得用人单位想核实她的真实情况也是正常的,于是将家庭电话告诉了对方。就在这段时间里,远在郑州家中的王父接到了一自称是武汉市某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女因交通事故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元到院方指定的账户,否则将影响抢救。胡父在与校方、女儿同室同学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救女心切,当日先后分三次共汇款25000元到指定账号。几个小时后,王父通过电话联系上女儿,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个骗局。

  【温馨提示】现在这种骗术十分流行,有的人无意间被骗子探听到家中的电话号码,就出现了类似的骗局。有的人在手机丢失后,没来得急挂失,骗子就利用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一一打过去。由于亲友众多,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提醒大家都要对这种骗术提高警惕。

  2、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案例】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承担。上班后,小刘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温馨提示】凡应聘时,招聘单位提出收取服装费、押金,或以其他方式变相收钱的,都是非法的,很可能是个骗局,求职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另外,遭遇诈骗后要及时报案,否则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挽回,还会让更多人上当。

  3、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案例】24岁的小刘去年毕业于郑州某高校经贸管理系,当年7月,他在一家公司应聘“市场部经理”成功。第一天去上班时,公司老总让小刘这个“经理”去推销产品,美其名曰“了解市场”。“我在那儿干了快一个月,天天出去推销。”小刘说,一名与他关系不错的员工偷偷告诉他,公司最初招聘时就是要招推销员,怕招不来人,故意说成是“市场部经理”,他这才发现上了当。

  【温馨提示】典型的“粉饰岗位”的招数。因担心招不来业务员、推销员、代理员等,招聘单位就把职位“美化” 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以此来诱惑大学生。当应聘成功后,招聘单位便会以“先熟悉工作”或“到一线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继续工作下去。这类招聘信息一般比较简单,涉及细节方面的东西都未明确注明,比如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等。因此求职者应聘时要提前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认真考虑后再做打算。

  4、不签订劳动合同

  【案例】应届毕业生王某与某私企达成工作意向,双方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一个月后,王某毕业,并顺利进入用人单位开始工作。但该企业始终不愿意与小王签订《劳动合同》,得到的答复是:双方在《就业协议书》中并没有明确要求何时签订劳动合同,更何况关于工资、劳动期限等条款在《就业协议书》中已有约定,双方没有必要为此再另行签订《劳动合同》。王某觉得双方确实没有约定什么时候签订劳动合同,而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似乎也有道理,就不再向单位提起此事。不料一日忽被裁员,公司一分赔偿金也没给。王某后悔莫及。

  【温馨提示】《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存在着不同,《就业协议书》作为一份简单的格式文本,很多诸如工作岗位、工作条件等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并不在《就业协议书》中直接体现。因此,单凭《就业协议书》对于学生正式报到就业后的劳动权利无法全面保障。

  5、盲目签约,不合理条款上当

  【案例】王某,大学毕业生,由于急于找到工作,没来得及仔细推敲合同里的条款,结果不但失去了这份工作还付了一笔违约金。据其称,他与公司签合同时还未毕业,但公司要求其进入实习期。在4个月的实习期里他卖力地工作,却只能得到300多元钱的“实习工资”。实习结束后,他以为工作已经敲定,打算回学校修完剩下的一些课程,9月再回到公司正式上班。但当他向公司请假时,公司却以合同中“工作前两年不得连续请假一周以上”的条款为由,认定王某违约,索要违约金。王利只好交了2000元的违约金。

  【温馨提示】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像王某这种情况的比较普遍,由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很多用人单位都提出了一些明显的不合理条款,如违约金、服务期等。对于毕业生来讲,虽然知道这些附加条款是显失公平的,但也不敢明确表示异议。现实生活中,在职场上把“试用期”当成“剥削期”已经成了一些无良老板逃避法定义务的惯用伎俩。

  二、毕业生求职中的安全应对策略

  求职大潮风起浪涌,既蕴含着无数机遇,又隐藏着险滩暗礁,应届毕业生只有牢牢记好求职安全带,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够做到一帆风顺。

  (一)层层过滤,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发布的就业信息,都经过了严格核实,包括核实用人单位的工商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基本上确保了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对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一定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核实。

  (二)面试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

  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更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擦亮眼睛,识别就业陷阱的迷惑。

  1、当前往面试的第一天或职前训练的前几天,要留意该单位是否继续隐瞒工作性质及业务性质。

  2、面试地点偏僻、隐密或是转换面试地点的状况,或是要求夜间面试者,皆应加倍小心。面谈地点不宜太隐密,过于隐密地点不要去。对于用人单位约您面试的.地点,如果不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信息,是您从其它渠道获得的信息,用人单位约您到宾馆或其它非公开、非正式场合见面,绝对不能冒然前往。

  3、进行面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用人单位要您交保证金或其它培训费用(如报名费、训练费、材料费等)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为了保住工作而盲目交费。

  4、面试最好有同学陪同前往,并备有适当的防范器物。尤其是女性,要避免夜间到荒僻的地点面试。如果无法结伴而行,至少要将自己的行踪告知辅导员或同学,最好是让辅导员或同学知道面试的时间与地点。

  (三)求职后,要谨慎行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双方达成就业意向后,毕业生需要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在形式上宣告了就业工作花开有果,尘埃落定。但近来,就业协议引发的纠纷屡有发生。有的毕业生正式到单位报到后,单位却一改初衷,擅自降低劳动报酬,变更原来双方约定的工作岗位,更有甚者以“试用期”(或见习期)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使得毕业生长期处于“试用期”,做最累的工作拿最低的报酬,从而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在签订就业协议以前,一定要反复斟酌,多方面考察,方可落笔。三思后行,面试后认真核查:

  1、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看,该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公司)登载的营业项目、报上刊登的项目、面试现场所见三者是否相符。

  2、登陆有关部门的网站查看,或与亲友交谈,看看该公司是否被列入黑名单之中。

  3、问问自己,面试的职务内容是否与自己找工作时的初衷相符,并且所获得的待遇是否合乎期待值。

  4、当面试当天或初进该单位的数天内,求职者即需要付给该单位一笔钱者,就要特别注意。

  最后,告诫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要做到忌贪心、忌急心、忌糊涂心,希望同学们在求职路上平安、顺利!


;
历史上著名的3大骗局,每一个都骗过很多人,为何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骗局,还有人深信不疑,是因为历史悠久,久到让人觉得这么久的历史不可能是假的。
八十年代的大骗局,让三百多家企业上当,后来怎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不仅城市中各种大型企业相继诞生,在商业市场上创下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就连依靠农村、农民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也一家又一家诞生。

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改变农村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工作岗位。八十年代,是乡镇企业繁荣发展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乡镇企业家们上当受骗高发期。

01乡镇企业排队给骗子送钱

就在1984年,一个穿梭在乡镇企业之间的巨大骗局就此诞生。据统计当时有三百多家企业上当受骗,他们挤破头、排着队向骗子送钱,甚至连反抗的能力都忘了。在这一巨大骗局中,这三百多家企业,乐呵呵地向骗子送去上亿元的资金,他们觉得眼前的这位财神爷能够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可殊不知,自己的钱早已经打水漂了。

那是什么样的骗局,能让三百多家企业的老板都丧失了理智?大家或许都看过徐峥导演拍摄的“囧”系列电影之《泰囧》。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了一种能够让水变成油的宝贝。当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这是为了艺术效果而添加的故事情节。但,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竟然也有类似“油霸”事件存在。

1984年,哈尔滨的一位司机向外界宣布自己发明了一种能够让水变成油的水基燃料膨化剂。人们可以事先准备一个空的杯子,往里面倒入四分之三的水和四分之一的汽油,在水油比例适当的前提下,往杯子里滴上几滴神奇的药液,便会让杯子里的水油混合液体变成一种“水基燃料”。

据说,这一种燃料比普通的汽油还要好用,不仅能够减少污染,还能大大缩减成本。因此,这一消息的传出,瞬间被炒得火热,甚至还得到了许多权威人士的认可。

02行骗的四种方式

但就是这样一个颇受众人关注的“发明”,却只是一个骗人的把戏。具体行骗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在水中加入一些碳化钙的粉末,碳化钙遇到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乙炔。乙炔的燃点较低,因此一遇见火便会自动燃烧。这样一来就会营造成一种汽油燃烧的假象。

第二种是在原本的水中加入一些四氧化铝锂,这一种化学物质在和水发生反应之后会产生氢气,氢气也是可燃的物质。因此同样也可以造成那种假象。

第三种是直接将浮在水上面的油点燃,人们只要不靠近观看,便不会察觉出其中的漏洞。

第四种便是调包了,当要进行点燃之前,率先将装着水的瓶子换成装满油的瓶子。这样一来,自然是一点就着了。

03骗子成功的原因

这一骗局之所以会在乡镇企业之间成功施展。或许有这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乡镇企业的主要投资对象一般是农民,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没有非常深,因此容易上当受骗。其次,这一可以将水变成油的液体得到许多权威人士的认可,所以更容易营造一种真实可信的假象。再者,是乡镇企业家们想要靠着这一“便利的手段”赚取高额利润,因此才让骗子钻了空子。

好在,制造这一骗局的罪魁祸首王洪成最终落网,才让“油霸”事件对得以平息。


史上愚蠢透顶的哪三个大骗局,竟然还曾骗到不少人?

世界上最大的土豆



1895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拉夫兰市报道了一篇报道,引发了市民的轰动。报道中提到,科罗拉多州拉夫兰市的农民约瑟夫·斯旺兢兢业业,终于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土豆。(如图)

可这却并不是真实的。原来,农民约瑟夫·斯旺,一天突发奇想,计上心来,独自用木头雕刻了一颗巨大的土豆,拍成照片发到报社。

报道一出,由于是黑白照,比细看很真实,人们还就真的相信了约瑟夫·斯旺的土豆品种很神奇,可以种出大土豆,以求劳作事半功倍,于是纷纷向他购买种子。为此,约瑟夫·斯旺狠狠赚了一笔。

史前巨人族



1869年10月15日,美国纽约一份小报报道:在加迪夫农场主纽维尔家的农场中,挖出了一具约3.2米,接近3000磅重的石化巨人遗骸。

这个史前巨人的出土,引起各界学士争相研究、讨论,考古学家更是多方出动,纷纷去见识史前巨人的真容。这也因此使得很多人相信,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巨人一族。

直到后来,这件事情才揭露其真相。原来,这是一个叫乔治·弗尔的人搞的恶作剧。他请了两个德国工匠,制作了一尊巨大的石膏像,再浇上硫酸,使之显得年代久远。德国工匠的手艺太出色了,甚至连毛孔都看得出来,所以才能够骗那么多人。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那些人们的各大吹捧,不去探究事实真相而选择相信所见所闻而导致的,是缺乏探索精神的表现。

长毛的鳟鱼



1929年有人在冰岛捕捉到一种奇怪的长毛的鱼,这种鱼通体白色,身长2尺,浑身却长着覆盖全身的毛发。关于这种毛绒绒珍兽的首次纪载是来自17世纪的美国:「为了在寒冷的水里生存,这种鱼有着毛茸茸的外观可以御寒。」

当时人们认为可能是怪物,还有些人认为是未被人类发现的新物种。还有人谣传,这些鱼之所以长毛,是因为他们都在有生发水原料的湖水中成长,如果要抓来吃,可能要先找理发师来处理一下毛发。

除了鱼长毛的传说,与一些曾经摆放在博物馆的标本,现在大概没有人能证实真的有这种生物存在过。而根据现在的研究,这应该是感染了水霉病所造成的,从如今人们抓到的珍兽标本,长的可能都是兔毛。

说到这,小编我不禁想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即有精心设计的骗局,也有光怪陆离的事物,正刚好应了那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的啊。


又可恶又惊叹 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十大骗局

  说到骗子,相信大家都是深恶痛绝,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诚信的世界里,人身和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不用整天疑神疑鬼,人与人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失去。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单说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一些骗局,就让人既感到气愤,又感到需要为骗子的高超骗术惊叹——他是怎么想到的!那么今天的 民间故事 就为大家介绍,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十大骗局,人生在世还是要以诚信为本,大家且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看。

   十大骗局TOP10:出售埃菲尔铁塔

  1925年,有个叫维克多·拉斯提格的人化装成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邀请了五名废品收购商,为埃菲尔铁塔的7万吨废钢竞标。他先让这些人相信自己是邮电部的副总监,然后带他们到塔上逛了一圈,说了一些铁塔可能要拆除,将这些材料卖掉能赚一大笔钱之类的话。

  政府不想让公众知道这件事,一旦人们听说心爱的艾菲尔铁塔要拆除,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因此必须保密。收购商全都中计了,纷纷贿赂拉斯提格。最后有一位富商,花出10万美元,竞得了这个“可喜”的项目。

  而等到收购商们发现这是一场天大的骗局时,维克托早已不知去向。因为私自买卖国家财产在法国是个不小的罪名,所以这些受骗的商人吃了哑巴亏,可还不敢声张,外界也根本不知晓这回事。

  事情还没有见报,拉斯提格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再赚一笔。胆大包天的他竟再度回到巴黎,请来一批新的收购商,故技重施,又把铁塔卖了一次,就这样,他居然把艾菲尔铁塔连续卖了两次,好象那套方法真的屡试不爽。

   维克多·拉斯提格:风趣十足的天才骗子

  维克多·拉斯提格(Victor Lustig)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波西米亚。他是一个油腔滑调而又十分风趣,有魅力的人,精通多种语言,被人们认为是最自信,最富有天分的骗子。一番忽悠把埃菲尔铁塔给卖了,还卖了两次,这是他一生行骗之中的大事件。

  起初,拉斯提格在往返于巴黎和纽约市的海洋油轮上进行诈骗。第一次的骗局是“印钞机”。他向人们推销一种6个小时就能印出一张百元美钞的机器,利益诱惑,受骗者就以30000美元的高价买下机器。然而,这个机器却只接下来的12小时内产出2张百元美钞。时间一过,就只有一堆白纸了。等到受骗者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拉斯提格早已逃之夭夭了。

  1925年,爆发了“出售埃菲尔铁塔”事件,拉斯提格乔装成政府工作人员,邀请6名废品收购商商谈这笔交易,托辞铁塔维护费用高昂,法国政府不想再继续修护。可笑的是,真有买家相信了这番说辞,并支付巨额资金买下,拉斯提格收到钱后,立刻乘火车逃至维也纳。

  后来,拉斯提格假装正直、诚实、视金钱如粪土,竟虎口拔牙,骗取了歹徒Al Capone的信任,而得到了5000美元的奖赏。1907年,拉斯提格到了美国继续行骗,但是终因伪造罪被逮捕。1947年3月9日,拉斯提格肺炎发作,两天后去世。


除了“焚书坑儒”以外,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什么大骗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而我们知道的少之又少。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不断的去探索过去发生的点点滴滴,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充满了好奇。但是历史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过去的事情会随着人们的认知改变而改变。


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都是需要有人来记录的,如果记录历史的人参与了一些事情,那么就一定会因为个人的感情而对历史产生客观的判断,从而产生一些历史骗局。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三大骗局,甚至至今都会有人深信不疑。


第1个就是焚书坑儒,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在真正的意义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也有褒有贬,其中最大的黑点就是在焚书坑儒上面。其实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最大的想法就是江山永固,其次就是长生不老,能够一直统治大秦王朝。虽然焚书坑儒秦始皇的确做了,但是其中烧毁的大多都是六国的史书,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让六国的百姓将自己的六国记忆全部抹去,而儒家经典的一些史书并没有大量烧毁。而坑儒我指的是一些曾经以长生不老名义欺骗秦始皇中的一些人。


第2个骗局就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长达115年,人们认为就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但是真的就像人们想象的一样吗?其实这里所说的盛世仅仅是停留在了清朝相对时期,当初康熙连续征战,留给雍正的大清满目疮痍。在雍正时期,雍正更是勒紧裤腰带存了一些钱,可是最后到乾隆年代就已经挥霍的差不多了。


最后一位就是李自成,在民间李自成被百姓称之为闯王,曾在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李自成本人提出要减少赋税,为此百姓们才追随李自成去南征北战,然后开仓放粮,长此以往。百姓们为了吃饭蜂拥而至,在前期也没有让百姓们缴纳粮税。但是后来随着明朝都城逐一击破,李自成所需要的资源更是越来越多,因此也不得不压榨富商。其实李自成并不是不纳粮,而是还没有纳粮就被赶了出来。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