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小说长安的荔枝里的冯是谁)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7更新:2023-05-16 16:49:29

长安的荔枝有纸质版吗
长安的荔枝没有纸质版。
荔枝(学名:LitchichinensisSonn。)是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
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
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
杨贵妃吃的荔枝产自于哪里?现在的荔枝还是古代的荔枝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产于南方,在古代称得上是一枚难求,是皇室贵族的身份象征,为杨贵妃所钟爱。杨贵妃的荔枝究竟来自哪里?荔枝产地之争的背后,藏着怎样的中国故事?

▲杨贵妃能在长安吃到南方的新鲜荔枝,不惜成本满足口腹之欲,可谓古今荔枝“包邮”第一人。图源/合江旅游

荔枝:南方有佳果

远在2000多年前,荔枝就深受岭南人民喜爱。它原产于中国南部,主要分布在北纬18-29°范围内,喜爱高温高湿、光照充足的环境,一旦被移植到北方就难以成活。

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最早记录了荔枝的存在,写作“离支”。当时,南越国王赵佗进贡了荔枝,汉武帝对这种皮薄肉厚、清甜多汁的岭南水果惊为天人,于是派人在上林苑种植了100多棵荔枝树,却因为无一成活只能放弃了移植计划,只能靠进贡获得。

荔枝又是一种极难保鲜的水果。由于糖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很高,荔枝采摘下来后腐坏的速度非常快,有“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之称,难以在古代的运输条件下保持新鲜,贡品多半是荔枝干之类的加工品。

自商周至北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就在北方,荔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是南方特产,北方的绝大部分人可能一生都不知道荔枝的真正滋味。

杨贵妃的荔枝:来自何方?

真正令荔枝名声大噪的,是唐玄宗为博美人一笑,不远千里从南方为杨贵妃运来新鲜荔枝的故事。《新唐书》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却没有谈到杨贵妃的荔枝来源何处。苏东坡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岭南产荔枝”的印象流传千古,很多人以为杨贵妃的荔枝就是来自两广地区。

事实上,杨贵妃的荔枝主要来自于川渝一带。为什么川渝的荔枝会超过其它地区,成为杨贵妃的挚爱?

▲千百年来,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脍炙人口,荔枝成为人人知晓的岭南佳果。图源/合江旅游局

从公元6世纪中叶到公元8世纪初,即隋朝(581~618)到盛唐时期(618~755),是中国历史时代气候变化的第四温暖期。这一时期气候相对于魏晋南北朝时代明显转暖,极端天气现象减少,气候相对温暖湿润,长安附近即可栽种柑橘并能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生长在两广的荔枝获得了难得的移植机会。川渝地区所处的四川盆地被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因此气候变暖后可以大范围移植荔枝,今天的成都、眉山、乐山、宜宾、巴中等地在唐宋时都有种植荔枝的记载,并且以合江、涪陵所产最佳。

当时,川渝、两广、福建都种植荔枝,荔枝到达长安的时间长短才是关键。打开今天的中国地图,你会发现,福建和长安(西安)之间隔着江西、湖北两省,而两广则和长安隔着湖南、湖北两省,只有四川、重庆距离最近。因此,从运输的角度上看,川渝是成本最低、运送最快的荔枝产地。

荔枝的运输也取决于驿站的建设。根据史料,唐朝在全国各地被称为官道的主要交通线路上,每间隔30里设一处驿站,共有1639个驿站,可以说是比此前任何时代都更为发达。但是福建、两广与北方的交通依旧没有打通,从福建前往长安,只能绕行绕行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全长接近5000里;从两广到长安的路线,则要翻越崎岖起伏的大庾岭,曲折向东进入江西,再抵达湖北,进而西行进入陕西,直至长安,全长达4500里以上。

与之相对的是,川渝虽然以“蜀道难”闻名,但是自秦代起一直开发道路,到唐朝已经有著名的“米仓道”,从陕西汉中直通四川。从当时的荔枝产地合江出发前往长安,可以走成都、德阳、广元一线,全长不到2500里。

更何况,为了方便荔枝运输,唐玄宗下令从四川涪州(现重庆涪陵)置专驿直通长安。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这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被称作“荔枝道”,全程约2000里。

有了驿站,荔枝的运输在很大程度上仰仗马的速度。唐朝法律规定,普通公文和物品,一昼夜行程180里;紧急公文和物品,一昼夜行程最高可达500里。因此,距离遥远的福建、两广的荔枝运送到长安需要10天左右,送到杨贵妃面前早就变质了。只有川渝一带的荔枝可以在4-5天内到达长安,才能赶得及在荔枝腐败前赢得美人倾城一笑。

从唐朝的荔枝产地合江出发,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从陆路经成都、德阳、西乡进入陕西;二是走长江水道,到涪

在现实生活中,荔枝主要成熟在5-8月,正值炎热多雨,本来就容易腐败的荔枝保鲜时间大量缩短。为了能够延长保质期,各地都有特殊的保鲜方法。福建多是将荔枝连枝采下,种盆保鲜;两广最为粗犷,伐倒幼小的荔枝树,整树运输;四川合江则流传“竹筒保鲜”,即把刚摘下来的荔枝放进大竹筒内,再用湿泥密封,创造一个温润凉爽的保鲜环境。根据杜牧所言“无人知是荔枝来”,可见竹筒运送荔枝的可能性更高。

从味道上看,两广、福建、川渝的荔枝风味各异。由于父亲曾任蜀州司户,杨贵妃幼年生长在蜀州,更熟悉川渝一带荔枝的口味,食用荔枝非但是口腹之欲,更是思乡之情。


《长安的荔枝》⑧:看到希望又重陷深渊
把第四章大概娄了一眼,再一次顶心顶肺,花那么多人力物力,竟只为贵妃口腹之欲,跟那为博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有何不同?

一国之君,或是君下面的臣,堂而皇之将这等小事当成了不得的大事劳民伤财的去干,这君,这国,还能长久?

好在是小说,不是历史,可如果这事不是真实存在,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又是如何来的呢?

杜甫白居易那些苦痛的诗,又是从何而来?

只不过是大唐盛世的光环,太过耀眼,掩盖住了自下而上显现着的衰败迹象罢了。

李善德一行,果然遭遇到了意外,一声虎啸,让众人脸色大变。

古时候不像现在,老虎不是被关在动物园的受保护动物,《水浒传》里,景阳岗上那只大老虎,就十足厉害,行人只能大白天等足了三十人才能过岗,官府派出捕捉人员联合附近猎户,行动了好久,大虎还是神出鬼没,来去自如,最后因为遇上了神勇的武松,这老虎才被打得断了气。

李善德一行人,又如何与武松比勇?

奇怪的是,和虎周旋着的,竟是昆仑奴,眼见着昆仑奴即将落入虎口,李善德用赏金央求众人相救。老虎被众人燃烧着的骆驼粪吓退了,被救下的昆仑奴告诉了李善德何大人想要杀他,并用自己的命引开了老虎和追兵。

昆仑奴一生卑贱,生来就被人当牲畜看待,只有李善德把他当朋友,为了仅有的一个朋友,他愿意以命相待。

虽说与人为善不是要为了得到什么,但时候都能做到与人为善,有时候或许就帮到了自己,救了自己。

摆脱了追兵的李善德,马队重新疯狂奔向长安,他本人身体却实在吃不消,让骑手按指示前进,自已则在后面检视他们留下的记录。

“分枝植瓮之法”和“盐洗隔水之法”,一共能争取到十一天时间,虽然最终未到过长安,李善德却不悲反喜。

小小的荔枝使,调动的资源有限,一路上,只能安排十五个左右的换乘点,平均每三百里才能换一次马或者船,骑手也只是民间白身……如果,朝廷出面,尚书省出面组织,把沿途驿站的力量都动起来,加大马匹和骑手的更换频度,再加上更高等级的通关符牒,日夜兼程,再把荔枝保鲜方法再改进一些……李善德灵感不断,算着画着,仿佛祖冲之附体,一份新鲜荔枝的转运之法账本,总算做成了。

终于回到了长安,回到了家,李善德心热了,吃起来超级舒爽的羊肉馅胡饼,终于将李善德那颗飘浮着的心,扯回来捂热了,颠散了的三魂七魄,终于算是尽数归位了。

作业算是做完了,没想到交作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位卑人微的李善德,手拿着作业,却没有上交的门路。

那些收作业的官员们,那副一切按规矩办事,让李善德老老实实排队等候的嘴脸,我真想知道,真的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我可真不信,鬼应该都不信吧!就算李善德拿着圣人说事,人家也根本不当一回事,为嘛,宫墙外等着的,可不都是圣人吩咐下来的事,荔枝使,你算哪根葱?

关系网,人脉,之所以重要,不是风吹来的,是几千年来传下来的……

李善德在皇城里如马球一样四处乱滚了一天,疲惫不堪,他这时候才体会到,自己二十多年上林署监事,只窥到了朝廷小小的一角,这个皇城的转运规律,比道经更为玄妙,不熟悉的人贸然踏入,撞个头破血流,也未必有所得。

李善德很不明白,鲜荔枝不可能运到长安时,大家推来推去,现在有可能了,还是敷衍塞责。

最后,可怜的李善德手中的作业,竟被一位热心的小常侍给收了上去,据说能一点问题也没有,就能解决荔枝转运的费用,非常容易。

李善德认真将作业本的解题过程向小常侍讲解一番,真的就将作业交给他了,两人还相约好了第二天早上再会。李善德一身轻松,回了家,第二天,来到了约会地点,等啊等,等到正午,半个人影都没见到。

他等来了熟人韩承,韩承一听小常侍的名,就知道坏事了。那家伙,从来只知道抢别人的功。

再经韩承一分析,为什么李善德不被人待见,就明朗了,要是李善德能将鲜荔枝运回长安,除了何大人,还得得罪上上下下一大票的人!小常侍估计不会像李善德一样,自己上报,而是会向上司邀功,行那个时候特有的为官之道: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

像李善德这样“一个人吃独食,怎么吃得长久?”

他心冷了,是浑身冰凉,再度掉下深渊。

韩承虽是小官,却比李善德看得清形势,能做的却也不多,最后也只能叹口气,劝李善德回家跟妻子和离吧。

李善德委屈的泪水,滚滚而下,难道这就是宿命?

这时候,一个小小的宦官,走到李善德跟前,递给他一枚名刺和一句话:招福寺,申正酉初。

名刺上只写了三个字:冯元一。

李善德还想细问,小宦官已经转身走了。

只留下莫明其妙,一头雾水的李善德,傻傻地发愣。

招福寺接待的人,非富即贵,到底是谁在指引着李善德,招福寺里,又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呢?

待续……
对比《长安十二时辰》和《长安的荔枝》,你觉得哪部历史小说更好?

剧情以外这部剧已经把中国古装剧拉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入细致的历史考究,让服饰道具,场景布局、美术音乐、后期特效都是何其的真实和精致,一众主演精彩绝伦的演技将人物个性刻画的栩栩如生,与众多历史事件的遥相呼应也是点睛之笔。

然而以盛唐长安为背景,固然能引人入胜,唤起人们对古代中国最繁盛、最开放时代的憧憬。但是也不免要背上“不能篡改历史”的沉重包袱。

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管怎么折腾,皇帝终究是不会死也不会醒悟的,奸臣依旧会当道,太子还需隐忍新法也难以实行,危机隐患仍旧在累计和扩大,盛唐的颓势还是无无法挽回,那么虚构这样一群人、这样一桩事到头来意义何在?

为了讴歌第八团的忠诚?张小敬的执着?还是萧规、李必、徐宾等人对变法图治的执念?......这些似乎都难以撑起整部剧的大旗。

而古装剧的另一个巅峰则可以彻底的架空历史,以获得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这大概也是无法完全被超越的原因吧。

张小敬对长安的热爱从西域的战场上就有了,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回到长安,这是他活着的意义。当他回到长安,就坚定了保护长安的信念。九年不良帅,守着长安的和平,即使看着老闻死在他的怀里,他还是要保护他们心目中的长安。 当李必质疑张小敬时;当闻染对着张小敬大喊:“我爹爹守规矩,可他死了!”时;当他为了查出阙勒霍多,牺牲了兄弟时;他依然还是选择保护长安,他还是徐宾口中的那个张小敬:“这世上有一种人,只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别人左右不了,这就是张小敬。”他就是一个不守规矩,却守信念的人。


长安的荔枝属于什么类型小说
悬疑推理小说。
《长安的荔枝》故事篇幅并不长,大概八九万字,却将唐朝官场生态和社会风貌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
小说长安的荔枝里的冯是谁
冯业。
马伯庸新书——长篇小说《长安的荔枝》。马伯庸在11天里一气呵成完成此书,不愧是文字鬼才。
天宝十四年,恰逢乔迁之喜的长安城小吏李善德,在同僚和上司的坑骗之下,被迫接受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杨贵妃生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的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岭南远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为了妻女,李善德不得不竭尽脑汁,放手一搏。
读书|| 《长安的荔枝》
关于荔枝,古来就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小小荔枝可以是古来第一大吃货流连忘返的美食,也是千古痴情君王博美人欢颜的神器,大抵真是个好东西。然而最近阅读《长安的荔枝》,跟随荔枝使李善德从岭南到长安走了几趟,体会的却是荔枝的酸涩滋味。

马伯庸,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得主,作品涵盖历史、悬疑、文化等领域。擅长以推理对真实史料进行解构和猜想,他的长篇小说《古董局中局》系列、《风起陇西》 《风雨洛神赋》、《长安十二时辰》都是我喜欢的作品。

《长安的荔枝》虽是作者耗时十一天,只有七万字的小说,但涵盖的信息量却是庞大的,对于现实职场的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小说故事的源头还是杜牧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时间节点是晚唐袁郊所载《荔枝香》故事: 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贵妃诞辰,驾幸骊山,命小部音声,奏乐长生殿,进新曲,未有名,会南海献荔枝。 但作者最后将地点改在长安了,或是怕荔枝送不到那地。本小说讲述的唐朝圣人想要在六月初一杨贵妃生辰吃到岭南的新鲜荔枝,一名荔枝使李善德跨越5000多里,如何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的故事。

新鲜荔枝三日便会变质。在现代尚可,从岭南从化到长安,5千里路,空运仅需几个多小时,但汽车时速百公里,全程高速日夜兼程,一天也来不及。但在只有马匹和船只的唐朝,就算有日行千里的龙驹,也绝无可能从五千里外的岭南把新鲜荔枝运到长安。这是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对于小小荔枝使将是事关生死的考验。

当李善德被迫无奈,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后,你有没有看到职场那个曾经的自己。

1、位低言轻,一不小心就落坑。

李善德,老实忠厚,是官场呆了几十年的九品小官吏。就请了半天假,耗尽20年的积蓄,贷款买了一个小院子的功夫,在同僚的一团和气,上司难得的和颜悦色中,被当上了圣人的荔枝使。当他发现签令上被贴黄“煎”字,原以为的荔枝煎变成鲜荔枝了,去各处衙门确认,去上司那里讨说法,有什么用?你让贼说自己是贼,怎么可能,所以冤大头就只能是你了。正如李善德的熟识刑部韩承所言,“皇帝诏令无可取消,那么最好能寻一只替罪羔羊,把这桩差遣接了,做不成死了,才天下太平。良元兄可玩过羯鼓传花?你就是鼓声住时手里握花的那个人。”这一番话坦率而犀利,指明了官场的现实。

在现代职场里,有些坑倒不会涉及生死的问题,最多去留问题,但有经验的老人也会落坑,职场菜鸟被坑那更是屡见不鲜的。

2、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

当李善德知道自己被坑了,仰天长叹,痛哭流涕,有何用,完不成圣人的任务那就是只有死路一条了,甚至还会殃及妻女。后经暗通官场之道的熟人韩承指点,缩头一刀,伸头还能为妻女设法博回一点点羡余,为防不测,牵扯家人,提到与妻子和离,可见这个任务失败是家破人亡的程度,对于李善德而言,已经是别无选择了。

这是小人物的悲哀,在别无选择时,明知山有虎,也只能向着虎山行了。在职场中,35岁梗的硬伤,中年被裁的无奈,为了生活,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除了硬着头皮从零开始,或是降维谋生,还有什么办法呢?

3、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

这是作者在后记里,对于基层官员的形象概括。作为项目的执行者,李善德从项目可行性各种推算、测试,可行性报告的起草、申请、执行、就他一个人如陀罗般的旋转。对于年过半百的人,只是明算科出身的小官吏,平时只是埋头测算的活,如今要奔波于数千里,完成几乎不可能之事,其艰难险阻真得令人难以想象。这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精力体能的巨大考验,这万头秃也算是轻的了。

第一种艰难:朝廷只要结果,各部门、当地政府冷眼旁观,荔枝使的项目推进完全是无钱无人无权情况下进行,难度可想而知。

李善德不愧为算科及第出身,在户部十几年测算工作经历,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显示了他的专业能力。对于鲜荔枝长途运输前无古人的情况下,他一方面研究延长荔枝保险,他深入岭南荔枝院实地考察,走访了解荔枝种植,采摘特点,同时翻阅大量相关书籍资料;另一方面不断研究和测算长安与岭南交通各通道的行走线路。

从理论到实践,他与胡人的商队组织了三次路线的探索试验,不断实践、筛选,选出最优的方案。从现在来讲,的确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经过实践、考证、测算、连夜撰写,李善德二月初五从长安出发,到四月二十一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一边还在试验一边核对试验结果,还撰写着运送的可行性报告。若放到现在项目的前期勘探而言,那也是相当严谨专业的。

光看看这个过程就很复杂,还在人生地不熟的岭南,实操难度是难以想象,真得让人惊叹。他一个人怎么可能做这么多事呢?似有能者多劳之嫌。当然如若他是荔枝的销售路径探索,为荔枝的推广,真得该点赞,但只为君王妃子的一个乐就如此大费周章,真得荒唐。

方案的可行性推测过程如此,当方案执行——鲜荔枝运送过程中,一个五十多岁的弱书生,单枪匹马,先行一步,独自一路排摸沿途换乘点。当发现驿站被弃,将唯一的坐骑留在驿站以便换乘,只身徒步返回长安,最终折了一条腿,拖着半条命狼狈而回,可悲可叹。但是身处那样的时代,上峰一句话,累死三军也是常有之事。

当然对于现代职场,决策层提出带坑的决策,搞得下面执行人员累得人仰马翻的也挺多的。

第二难,争夺劳动成果

有事情的时候躲得远远的,有好处的时候那都要来捞上一把,不给那就毁了你。一开始估计都没觉得这事能成的,李善德求爷爷告奶奶的,在各个部门被推来推去,被广州使节冷遇,当笨鸡,谁都能欺负到他。

可就是这只清远笨鸡,竟然把可操作性报告弄成了,他要回长安上奏,广州使节怎能放过他,于是派人一路追杀。老李的职场好友韩承再次指点迷津,你不共享成果,就干不下去,后面荔枝怎么起运。即使后来共享了劳动成果,地方那几个官吏照样参了李善德几本。

荔枝使到了长安,又一轮被推诿,可行性报告递不上。后来机缘巧合遇上了杨国忠,惊叹此报告太好了,于是杨拿走了报告,又发给老李一张令牌。显然方案是我杨国忠的,活是你老李的了。这个权力是碾压似的,小罗罗那是毫无办法的。

这块令牌是特权的象征,李善德有了它安排事务通畅许多,与他之前举步维艰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难怪文中说“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则”。

至于后面说到的高力士、杨国忠、鱼朝恩三个高层之间对于新鲜荔枝转运的博弈,实者也是一种权力的相互制衡,那些是比较隐晦的。但在现实的职场里,高层之间也有类似的权力制衡存在的。

4、一言不合,功劳全无,险些丢性命

给我感觉最深的是,小说有一个环节很有意思,在现实的职场很少出现的。就是三十亩鲜荔枝一路奔波,最后变成两瓮,但最终在6月初一按时抵达,虽然劳民伤财,但对李善德而言总算是完成任务,按理也该有个赏或是升官啥的。可作者设置了:李善德归还令牌时候,杨国忠问其有何要求,这只笨鸡竟然冲口问到调运过程中费用问题,以及为何朝廷还能上万贯钱财收入。当得知朝廷不管百姓死活,沿路加征所谓荔枝税。李善德亲眼目睹调运过程,沿途驿站百姓的流离失所,很是愤慨,口出不逊之言,差点丢了性命。

所幸高层博弈,得高力士相助保住了小命。但李善德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被罢官流放岭南,成了一个种荔枝的老农民。这对于有十几年的官场经验的人而言,或许是比较幼稚之举。

但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它又高于生活。人是有情感、有良知,作品在抨击统治阶层丑陋阴暗一面同时,仍需要宣扬人性向善的一面,才能使得作品主题得到进一步提升。

最后,安史之乱彻底粉碎了圣人贵妃的甜蜜爱情,而李善德与妻子生活虽清苦但恩爱幸福,也算是善恶有报吧,对主题的提升也是一个反映。

以上是我看完《长安的荔枝》的一些感受,其实小说里还有许多令人值得品味的地方,比如圣人只要十斤,最后被毁三十亩。总之这部小说里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值得一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