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简介(陈潭秋的生平简介)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80更新:2023-05-16 16:51:17

有作者且很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 欧文





2、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 别林斯基





3、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 蒙田





4、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 德奥弗拉斯多





5、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 斯里兰卡




6、过放荡不羁的生活,容易得像顺水推舟,但是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 —— 巴尔扎克




7、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 —— 歌德





8、相信谎言的人必将在真理之前毁灭。 —— 赫尔巴特 



9、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个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称为实践家。 —— 巴尔扎克 



10、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 —— 何其芳 



11、一件事实是一条没有性别的真理。 —— 纪伯伦 



12、友谊是一棵可以庇荫的树。 —— 柯尔律治 



13、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 德莱赛 

14、不达成功誓不休。 —— 陈潭秋

15、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 —— 赫尔岑





16、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 —— 王尔德 





17、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 高尔基 


《建党伟业》的历史背景简述?
《建党伟业》的历史背景简述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2年同盟会等民间政党改组成为中国国民党。同盟会的政纲由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电影中出现的章炳麟、陶成章、蔡元培、黄兴、宋教仁都是同盟会的元老。同盟会成立以后,先后举行多次旨在推翻封建体制的武装起义。大家熟知的是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由黄兴率领的1911年10月举行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相继独立。因为1911年农历是辛亥年,因此称作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清帝尚未退位,中国北方仍由清朝统计,实际军政大权在袁世凯手中。1912年初溥仪退位,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影片中被刺杀的宋教仁主张内阁制,而不是总统独裁制,因此被袁世凯暗杀。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旨在推翻袁世凯的独裁,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期。1915年,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主要内容:①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晚清将胶州湾、青岛、旅顺港租借给了德国);②保证日本人在东北、内蒙古居住、经商、开矿特权;③中国所有沿海港湾除日本不得再租借给外国;④日本拥有中国的开矿、铁路等等特权。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称“洪宪元年”。当时孙中山已流亡日本,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党其实并没掌握军权,军队一直由袁世凯掌握,北洋军阀也是由晚清军队演变而来,电影中出现的冯国璋(直系首领)、段祺瑞(皖系首领)、吴佩孚(直系)、曹锟(直系)、黎元洪、张勋都是北洋军阀各系的代表。蔡锷从北京到日本,在日本见到孙中山后,返回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发表《讨袁檄文》,成立护国军,发动护国运动,各地讨袁独立运动兴起,袁世凯登基83天后病逝,“洪宪”闹剧结束。
陈独秀、李大钊早年均留学日本(当时中国许多热血青年寻求救国之道,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迅速崛起,国力强大,因此许多人前往日本学习。法国大革命成功,一部分青年去了法国,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元培,我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一部分人去了苏俄,如刘少奇)。
1915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其中包括白话文的推行。影片中和留着辫子的辜鸿铭的两场辩论及一场演讲均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但后期并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8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在中国推行马克思主义,宣讲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他们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17年,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一战参战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属于战l胜国,因此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归还日本从德国手上夺取的山东特权,但巴黎和会在列强的操纵下,决定把山东权益转让日本,软弱的北洋政府准备在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入国内,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1919年5月4日,学生运动爆发(这就是五四青年节的来历),随后爆发以上海为主的全国性工人罢工。在国内的强大压力下,北洋政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由于李大钊等努力学习俄国十月革命(它是以工人阶级为主角的革命),因此片中有多场毛泽东、李大钊发动工人运动的场景。这次五四运动中出现的张国 、邓中复、刘仁静成为中共早期创始人,周恩来在天津、毛泽东在湖南都同时开始了学生运动。毛泽东在北京大学任图书管理员,受李大钊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他们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不断寻找救国之路,当时军阀混战,列强欺压,他们发现只有多数人参加的革命才有可能真正救中国(中国国民党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而共产党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在共产国际(列宁创立)的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以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建立了共产党旅法支部,毛泽东在长沙成立新民学会,这些都是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进行(会议最后一天移至嘉兴南湖举行)。当时全国共有党员五十多人。参加一大的代表共12人,分别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思铭、张国熹、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共产党创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并没参加一大。
由于陈独秀的威望和影响,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成立,后将7月1日定为建党纪念日。
中国近代杰出爱国人物 简介
宋小濂 (1860-1926),字友梅。吉林省双阳县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工诗善书,被喻为“吉林三杰”之一。民国三年曾出任黑龙江都督兼民政长;在抗击沙俄,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方面做出了贡献。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方志敏,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赣江边,蒋介石秘密派遣一个班的人将方志敏同志杀害。英勇就义,当时离方志敏同志37岁生日仅仅只有半个月。
秦邦宪(1907年~1946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
陈潭秋(1896-1943),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回汉后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36年4月14日,在红一方面军东征战役中,作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二十八军军长的刘志丹,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唐继尧,汉族,云南会泽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第六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次年回国。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蔡锷指挥的昆明重九起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发起推翻袁世凯的“护国起义”掀起“护国运动”。1927年2月6日唐继尧交出政权下野。1927年5月23日,44岁的唐继尧气病成疾吐血丧命,葬于昆明圆通山。

我就知道这些了,都是比较有名的。
我就知道这些了,比较有名的。
古代姓陈的名人的小故事(简单概括)
历代陈姓名人简介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应战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陈胜起义,他投魏王咎,为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旋归刘邦,任护军都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吕时任丞相,以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为丞相。

陈寔(104-187),东汉颖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解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任师党代表。同年4月与朱德率部到井冈山地区,先后任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等职。1930年后历任新成立的第六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等职。红军长征后,留下担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5月除继续担任华东军政职务外,又赴中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长。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九届中央委员。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一期,1926年秋赴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从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到达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1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先后任太岳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1950年2月进驻昆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赴越参加抗法战争。1951年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1952年6月回国后,历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其他陈姓名人有三国名士陈登;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梁将领陈庆之;唐代译经家陈禕(即玄奘),北宋诗人陈师道;南宋思想家陈亮,诗人陈与义;明散曲家陈铎,戏曲作家陈与郊,音韵学家陈第,史学家陈邦瞻,外科学家陈实功,画家陈洪绶;明末清初小说家陈忱,散文家陈贞慧;清经学家陈奂、陈立,文学家陈沆、陈澧,诗人陈文述,金石学家陈介祺,篆刻家陈豫钟,医学家陈修园,水利学家陈潢,抗英将领陈化成,维新派陈宝箴等。近当代名人有民主革命者陈天华、陈少白,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其美,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陈独秀,革命家陈潭秋,国家领导人陈云,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著名学者陈望道,国学大师陈寅恪,史学家陈垣,生物学家陈桢,林学家陈嵘,医学史家陈邦贤,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数学家陈建功、陈景润,造纸专家陈彭年,诗人陈去病,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文艺评论家陈荒煤,京剧作家陈墨香,剧作家陈白尘,画家陈半丁,舞蹈演员陈爱莲,电影演员陈波儿,解放军高级将领陈士榘、陈再道、陈锡联,以及国民党CC系首领陈果夫、陈立夫,高级将领陈诚,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广东军阀陈炯明,汉奸陈公博等。
求五四运动时期的杰出人物的简介
罗家伦(1896-1969),《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起草人、五四游行总指挥。浙江绍兴人,字志希。倡导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前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清华大学首任校长。逝世于台北。
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研究历史语言。逝世于台北。
段锡朋(1897-1948),北京大学学生会会长、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江西永新人,字书贻。逝世于上海。
许德珩(1890-1990),江西省九江市人。创立九三学社,任主席。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病逝于北京。
于方舟(1900-1928),原名兰渚,又名芳洲,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宁河县)。五四运动天津领导者之一。
郑振铎(1898-1958),作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人。
陈潭秋(1896-1943),湖北黄冈人,原名澄,字云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张国焘(1897-1979),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中共一大成员。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曾担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
周恩来(1898-1976),天津觉悟社领导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
张太雷(1898-1927),江苏常州人,北洋大学学生,天津学生联合会评议会评议长。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后来领导了广州起义。
马骏(1895-1928),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孙越崎(1893-1995),北洋大学学生会会长。
何葆仁(1895-1978),复旦大学学生,上海学生联合会会长。
陈潭秋的生平简介
呵呵!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潭秋当选为中央委员。当时代表们并不知道,早在1年零9个月前,陈潭秋已告别了全党同志,在新疆被国民党杀害。
陈潭秋,1896年生,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此后,陈潭秋先后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武昌地委书记、湖北区委组织部长、江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满洲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等职,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
1933年初夏,陈潭秋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政府粮食委员(即粮食部长)。红军长征后,陈潭秋留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江西分局组织部长。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9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陈潭秋像
陈潭秋,湖北黄冈人,原名澄,字云先。1896年1月4日生。1919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任武汉中学教员,同年秋与董必武、包惠僧等发起建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负责武汉党的组织工作,曾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曾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满洲省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1935年赴莫斯科列宁学院研究班学习,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39年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次年9月27日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被秘密杀害。

来奥比岛报答我吧! 我叫小慧2572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是谁?
陈独秀,李大钊,史称南陈北李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