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达(玛格达·戈培尔的介绍)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90更新:2023-05-16 16:51:21

玛格达·戈培尔的介绍

玛格达·戈培尔(1901年11月11日-1945年5月1日)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妻子。她是纳粹党的重要成员,也是阿道夫·希特勒的亲密盟友和政治上的支持者。二战末期柏林即将被苏军攻占时,玛格塔与丈夫戈培尔先是毒杀了他们的六个孩子,然后双双自杀。


求一部波兰电影——《关于爱情的短片》

《情路长短路》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wmj24Z4QV8W6noGtYeWEw

提取码:9vd6

影片讲述男孩汤马克用天文望远镜偷窥住在对面公寓大厦的女人玛格达,不知不觉中迷恋上她的故事。她的一举一动都使汤马克魂牵梦绕,她的一颦一笑更是牵动他所有的神经。透过望远镜,汤马克看到玛格达和男人做爱的情景,迟迟不敢示爱。直到他看到她痛哭失意的时候,汤马克才鼓足勇气提出邀约。可玛格达拒绝了他的表白。汤马克纯真爱情的信念一下倒塌了,此时的他想用自杀来守住这份对爱情的忠贞。自杀没有成功,等他出院的时候,玛格达居然开始迷恋上了他。


玛格达·戈培尔的戈培尔夫人

那天,一个瘦小枯干的男人一瘸一拐地穿过嘈杂的人群,站立在演讲台上。他的眼里闪着火花,手指尖流星般的飞舞,加上他那才华横溢的演讲,一时间使玛格达心醉神迷。而在这之前,朋友们都知道玛格达是一个对政治最不感兴趣的女人。当时,几乎所有的女人都不会对戈培尔产生兴趣。他的身躯矮得不成比例,瘦削的溜肩膀扛着个硕大的头颅,脸颊上深深的皱纹围拢着尖尖的鼻子和薄薄的嘴唇。他的衣袖总是显得空空荡荡,他的胳膊如同柴火棍一样晃悠悠藏在里面。就是这副尊容却使玛格达倍加怜爱。几天后,玛格达参加了“国社党”。戈培尔懂得,获得这个美丽的女人就要先从精神上俘获。他的进攻非常见效,两人很快就谈到了订婚的事。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激烈地反对这桩“婚姻赌博”,玛格达力排众议固执己见,并毫不迟疑地向昔日情人艾内斯特发了她的“最后通牒”,她强调要举行婚礼。几天后,艾内斯特铁青着脸怀揣手枪找到她,一枪打在门框上,心有归属的玛格达岿然不动,并冷冷地说:“别演戏了,你若真的瞄准我,还象是那么回事。”
戈培尔在盟国眼中有如恶魔,却被玛格达唤作“天使”。她完全沉浸在管理家务的快乐之中,并常常熬夜到天明,只为了等候繁忙的丈夫回家。然后在十几年里,她自豪地为戈培尔生了六个孩子。一旦认准了即定目标,她就表现出了铁一般的自制力。玛格达的日常生活精确到每一分钟,她梳妆的时间短得惊人,就连每次刷牙的次数也基本相同。即使家人也从未见过她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时候。她是个执守信仰的女人,特别是对佛教很虔诚。她从小姑娘时起一直到她死去,她的床边总有关于佛经的书籍,也只有在夜阑时分她才静心读它们。即使1930年她嫁给法西斯丈夫之后,也从没有改变对佛教的信仰。她的迷信带有原始性,有个吉普赛的算命人预言她在40到45岁之间不得善终,她相信了。正因为她信命而又看出了法西斯纳粹末世的逼近,她的内心才时常涌动着深深的悲哀。她曾当面驳斥过希特勒对女人的攻击,其勇气令人吃惊。但更多时她习惯于保持沉默。前夫匡特不是一个理想的丈夫,后来却成了能够听她诉说心曲的知己,他总能够在她精神苦闷的时候赶来安慰她。还是在1939年时,她就说了使匡特吃惊的话:“我们这一代弃世而去的时候,德国不会有文化,生活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有的只会是纪律、盲从、制约和命令。”这样的泄露内心深层隐秘的诉说,她再也没有对别人谈起过。使她悲哀的事很多,尤其是关于戈培尔与巴洛娃的流言蜚语。玛格达愤怒地沉默着。但她不想因这些风流韵事毁了戈培尔的前程和自己的家庭,她认为巴洛娃的闯入只是暂时的填补。到老了的时候,戈培尔又会回到她的身边。





玛格达·戈培尔的早年

“第三帝国”的第一夫人是谁?按理说应首推希特勒的生死情人爱娃。但研究二战历史的专家常常把这个位置留给玛格达。这自然不是她的殊荣。那么,玛格达是谁?又为了什么尊她“第一”?仅从她是“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妻子这一点看,人们会想当然地相信,她与她的丈夫是异曲同工的货色。其实不然。“第一夫人”的称谓完全是根据她的文化、教养与身份得出的。
与爱娃等女人不同,玛格达·戈培尔是一个受过上流社会教育、堪称高雅、文静的贵妇人。如果说,她第一次婚姻是失败的话,那么,她第二次婚姻简直就是罪孽。她自己随戈培尔一步步走向垂死的深渊不说,还使她的六个孩子一同沦为第三帝国的殉葬品。更可怕的是,她对自己所走过的这条必然毁灭之路早已看透。
玛格达出生于1901年,童年时母亲与父亲离异后的再嫁,不但没有给玛格达的心灵造成创伤,反而使她享受到了双倍的父爱。生父理查尔博士是个博览群书、业绩出色的工程师,继父弗里特兰德是个聪明而友善的犹太富翁,他们皆具绅士风度,一个注重实际,一个强调教养,对她的关爱几乎到了争先恐后的地步。她小时曾受过天主教的洗礼,后来又被信仰基督的母亲和崇尚自由的养父送到了比利时的乌素林修道院,度过了八年的女子寄宿生活。严酷闭塞的环境和严格扎实的教育没有枯萎她的青春,她长得体态窈窕,姿情娇媚,如同人见人爱的下凡仙女。
当玛格达还没有来得及去想何为浪漫的爱情时,一次很平常的假日旅行,意外地做了她第一次婚姻的“红娘”。那是在乘火车从柏林到高斯勒的途中,坐在包厢里的一位先生从手中的报纸上抬起了头,一下子便被她的美貌惊呆了。他自我介绍叫匡特,与她兴致盎然地谈了一路。当晚,这位富商就给玛格达寄出了第一封信。出于好感,她允许匡特以叔辈的身份到学校约自己外出游玩。不料,仅过了几个星期,匡特竟向她提出了求婚。玛格达愕然了,因为求婚者体胖、秃顶,而且年长她20岁,怎么说与她心目中白马王子的形象都差得太远。然而她还是表示考虑三天。尽管匡特有两个比她小不了多少的儿子,而自己正处于年仅18岁的妙龄花季,面对第一个希望进入自己生活的异性,她的心还是动了。正由于玛格达太年轻了,她需要一个有身份的大人物的陪伴,也希望能够锻炼着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家人闻讯慌乱了一番,最终还是很开明地尊重了她的选择。婚后,富有却吝啬的丈夫使玛格达渐感失望。她对他前妻的孩子很好,不久也生了自己的儿子哈罗德,这一切没有阻止她与匡特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有一天匡特终于发怒了,他发现玛格达竟有一个比她小三岁、名叫艾内斯特的浪漫情人。高傲的玛格达一口承认,她把家庭失谐的责任推向了匡特。分手是必然的。这时,曾认识她的美国前总统的侄子胡佛先生风尘仆仆地特意赶来,“屈尊”向她求婚。他漂亮、富有,可以满足玛格达的一切要求,她还是拒绝了。她不再是那个18岁的女学生了。她更看重重新得到的自由。
她成了年轻、美丽的单身女人。至于多次向她求婚的艾内斯特,在她看来,那不过是一个能够满足她温情蜜意、体贴而忠实的“大孩子”,他太小了,最多是自己感情上的慰藉而不能做她的终生伴侣。她不需要陪着他继续玩下去。她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她渴望被一种成熟男人的精神力量所引导。这时,一个朋友告诉她,如果有闲心,不妨去体育馆看看“褐衫党”闹哄哄的集会。
就是这个不负责任的建议,残酷地毁了玛格达的一生。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