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互生(匡互生的介绍)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62更新:2023-05-16 16:51:21

白鹅的作者是谁呢?

《白鹅》的作者是丰子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主要影响

丰子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散文家。民国十四年(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朱光潜等在上海创办了立达学园。这期间,他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高举“五四”文学革命旗帜,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张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文学原则。

丰子恺的漫画取法民初曾衍东(七道人),兼受日本画家竹六梦二影响,单线平涂,用笔流畅,线条简练,民间色彩浓。特别的是,丰子恺的作品大都不画出脸上五官的表情,而是让看画的人自己推想,引人思索,这成为了丰子恺人物画的一大特色。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丰子恺开始涉足书籍装帧艺术,为大量书籍、期刊设计封面、插图或扉页等,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装帧史上最为重要的设计家。


邵阳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他们生平的突出贡献有哪些?
胡曾 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以《咏史诗》著称,共150首,皆七绝。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南阳》咏诸葛亮躬耕,《东海》咏秦始皇求仙,《姑苏台》咏吴王夫差荒淫失国。《自序》说:”夫诗者,盖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非徒尚绮丽瑰琦而已。故言之者无罪,读之者足以自戒。”说明其作《咏史诗》本旨,是托古讽今,意存劝戒。其诗通俗明快,褒贬明确,晚唐、五代时颇为盛行。《唐诗纪事》载:前蜀王衍宴饮无度,内侍宋光溥咏《姑苏台》诗,王衍为之罢宴。后来明人引入《列国志》、《三国志》等演义作品,流传更广。
《咏史诗》共 3卷,《四部丛刊三编》本有胡曾同时人邵阳陈盖作注及京兆米崇吉评注。另有《安定集》10卷,今佚。《全唐诗》共录为 1卷,仅存数首。事迹见《唐才子传》、王重民《补唐书胡曾传》(《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辑)。杨再兴(1104-1140年) 南宋抗金名将。 南宋武冈军(治所在今新宁县盆溪)瑶族人。宋崇宁三年(1104年)生于城步,年幼丧父,随母李氏来新宁崀山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习武,弓法神奇。高宗绍兴元年(1131),曹成拥众志成10馀万,占道州、贺州,再兴为曹成部将。 蓝玉,苗族,明朝名将,祖籍城步,常遇春妻弟。隶属常遇春麾下,临战勇敢,所向多捷,由管军镇抚积功升至大都督府佥事。明朝建立后,官拜大将军,被封为“凉国公”。洪武四年(1371),从征虏前将军傅友德参加明军灭夏之战,克绵州(今四川绵阳)。次年,从征虏大将军徐达北征,败北元兵于土剌河(今蒙古国土拉河)等地。七年,率师克兴和(今河北张北),俘北元国公帖里密赤等59人。十一年,与西平侯沐英征西番(今甘肃、青海藏族居住区)获胜。次年还师,封永昌侯。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将军从傅友德取云南,功著。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北元太尉纳哈出,乘大雪率轻骑袭破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杀元平章果来,会主力进至金山(今吉林双辽东北)接受纳哈出降,后代冯胜为大将军。二十一年,率师15万,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获北元主次子地保奴以下百余人,追获吴王朵儿只等以下3000人。奏捷京师,被太祖朱元璋比为名将卫青、李靖。后恃功专恣,为太祖所恶,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蓝玉,并抄灭家产、诛灭三族,制造骇人听闻的“蓝狱”。当时,蓝玉故里城步扶林的蓝姓居民为避祸改姓秦,蓝玉定居地安微定远的蓝姓居民改姓青。 魏源 (1794-1857)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其著述甚丰,除《圣武记》、《海国图志》、《默觚》、《元史新编》外、还有《净四土经》、《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默子》、《孙子》、《吴子》等若干卷,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刘长佑,字子默,号荫渠,金石镇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生,其父时华,经商发家。
刘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考取拔贡。同年十月十六日,李沅发攻陷县城,代理知县万鼎恩被戮,长佑与廪生刘坤一即募乡勇万余人,会同清军镇压起义军。
咸丰二年(1852),刘随江忠源率乡勇至广西参与围剿太平军,次年,又随江忠源镇压浏阳夭地会征义堂周国虞等会众起义。此后,江忠源领军出境,在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与太平平作战,刘多次赴援。六年,刘奉巡抚骆秉章命,率肖启江等部5000人入江西,攻克袁州。七年进屯太平墟,遭太平军沉重打击,全军溃败,江忠义率乡勇救援,才挽回颓势。
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南安进入湖南,攻克郴、桂,直迫永州.刘长佑、江忠义率军赴援,解永州围。石达开军围攻宝庆,刘与李续宜分扼东西两路堵击。石军久攻不下、于8月撤围南走东安,转战广西。刘领兵追逐,攻占郴州,次年任广西巡抚,在广西扑灭了两广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政权。
同治元年(1862),刘长佑升任两广总督,将所部楚军交刘坤一统领,留防广西。不久,刘长佑调任直隶总督,与鲁西北农民起义军张锡珠、宋景诗部作战。同治六年,沧州盐民张六起义,数干人攻袭固安、霸州,危及京城,刘长佑因疏于防范而被降级留任。同治十年再度翻用,厉任广东、广西巡抚、云贵总督。光绪十三年(1887)病卒原籍,谥武慎,有《刘武慎公遗书》。魏光焘,别名魏午庄,字光邴,晚号湖山老人。隆回县司门前镇金潭人。是晚清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是我国新疆地区建省后的第一任布政使,第二任代理行政首长(巡抚),后来他又历任云贵、陕甘总督,后官至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总理各国事物大臣。他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同为十九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清政府的重臣,曾国藩湘军的承者,左宗堂的重要助手。,1905年罢官,回到家乡。1915年3月5日卒于宝庆城东郊湖山别墅。
魏光焘是魏源的族侄孙,他曾出资刊印魏源的《海国图志》几其他多种著作。他本人亦有《勘定新疆记》(8卷)、《湖山老人自述》(家刻本)等著作传世。蔡锷(1882-1916)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三十四岁。北京政府拨款二万元,举行国葬,追赠他为上将军,定12月25日为云南起义纪念日。其遗体,安葬在长沙岳麓山上。蔡锷遗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遗墨》以及《蔡锷集》。匡互生,名颂英,字人俊,湖南邵阳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爱国学生运动领袖。他率先冲进赵家楼,火烧曹汝霖住宅,严惩国贼。是年夏毕业,回湖南长沙楚怡小学任教,1920年任湖南第一师范教务主任。期间曾参加湖南“驱张(敬尧)运动”,参加过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1924年2月受聘任春晖中学数学教员兼训育主任。对学生实行“感化教育”。1925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后改名立达学园),并创建“立达学会”,探求“生产教育”、“感化教育”,成绩卓著。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湖南邵阳人。1900年1月28日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民族史、革命史以及通史等研究。
1963年,在蒙不白之冤的情况下,仍写下20万言的《史学评论》和3000首充满豪情的诗词。"文化大革命"中,因受刘少奇冤案的株连,被投入监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1980年7月17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等。 贺绿汀(1903-1999) 湖南邵阳市邵东县人。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1队,后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在军部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从事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1943年赴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1945年后在华北大学任教。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文工团团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袁国平(1906一1941),湖南宝庆(今邵东)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大队学习。积极参加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右派的斗争。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队长,随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转移至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党代表。1929年11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任工农红军第8军政治委员。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人闽作战。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政治委员,抗日红军大学第2分校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等职。
匡互生的介绍

匡互生(1891—1933),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人。1891年11月1日生于湖南邵阳东乡天台山,他“奋然而起,作点革命的工作”,始于辛亥之役。辛亥革命时,曾跟长沙革命军攻巡抚衙门。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匡互生来自清末民初革新风气最为硬朗的省份之一湖南省,当时的湖南省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他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五四运动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的三位主要组织者之一。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部,1933年4月22日病逝于上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励志人物故事
朋友之间,一是相互欣赏,二是相互激活,三是彼此交流。因为哪怕一个再用功的人,也不能穷尽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再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无须人人成为饱学之士。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的建树,取决于他能否打通、激活生命,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能做到这样,就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在近代史上,春晖中学的教工宿舍恐怕是最值得拿出来说的事情之一。春晖中学是浙江上虞乡下的一所中学。当年在该校校长经亨颐的努力下,才将一批优秀的文人聚集到这里,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巴人)是任课老师,蔡元培、俞平伯、刘大白、叶圣陶、胡愈之、陈望道亦曾应邀来讲学,还有一代宗师李叔同、何香凝、张大千、黄宾虹、柳亚子也曾在这里小住。

春晖中学最值得一提的区域,要数后门的宿舍区,沿着白马湖边是一排粉墙黛瓦的房子,这里有李叔同的“晚晴山房”、朱自清的老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夏丏尊的“平屋”等。

由于当时一股灭佛逐僧的风气,让李叔同处于“云水萍踪,行无定所”的苦漂之中,这时候他的挚友夏丏尊、经亨颐和他的学生刘质平、丰子恺等人便募款集资在这里为他筑屋三间,取名“晚晴山房”,谱写了一段师友情的佳话。

丰子恺“小杨柳屋”里的一间小客厅,就是被朱自清称为“一颗骰子似的客厅”,是当年文艺沙龙的活动中心。正是在这间屋子里,丰子恺、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以及两刘(薰宇、叔琴)等人,相聚在一起,切磋“狂辩”,研讨文学。要是风和日丽,他们便在那棵杨柳树下,摆上一张八仙桌,炒一碗螺蛳什么的,喝点黄酒,边吃边谈文学与艺术,谈东洋与西洋,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其实这些文人,不但志同道合,他们之间还有亲戚关系,比如经亨颐与廖仲恺、何香凝是儿女亲家,夏丏尊和叶圣陶也是儿女亲家。朱光潜后来回忆白马湖这段往事时,曾这样描述:“这批布衣先生,每在课余获得闲暇的感觉,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追求一种美丽的趣味。”事实上,正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学主张、相同的审美情趣,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散文流派——“白马湖派”。

无独有偶,20世纪50年代,北京东城芳嘉园15号的四合院里,住着收藏家王世襄一家。据有心人回忆,这个院子里种满紫藤,竹篱笆上爬满牵牛花和癞葡萄。王世襄还用青石板做了一张桌子,配上几个瓷墩儿,夏天可以坐在院子里乘凉、喝茶、聊天。

没想到1956年,国家开始对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按人口计算,如果有多余的房子就要出租。当时房管局和居委会天天有人上门动员王世襄将房子出租,不然就要在他家办食堂或托儿所。试想一下,若是办成食堂,整日吵吵闹闹,四合院里就没有一天安静的'日子了。无奈之下,王世襄只好找自己的朋友来住,比如画家黄苗子和郁风一家,比如创作《大闹天宫》的漫画家张光宇一家。

正是有这几位艺术家住在芳嘉园15号,这里就成了北京文艺圈人士的聚集地,像文博界的张珩、启功、朱家溍等几位老人常来。画家叶浅予、丁聪和人艺的演员吕恩也常往这儿跑。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王世襄、黄苗子、张光宇三家联合请过一次客,屋里坐不下,就把桌凳放在院子里。王世襄把家里的大桌子全摆出来,一共坐了四桌,电影界、话剧界、美术界的人来了好多,可能有四十几个,比如导演谢添、张正宇、吴祖光和丁聪等,三家人分头做菜,然后端出来大家一起吃。但在那个年代,客人都自己带粮票——那会儿粮食都是限量供应,客人来了可以不给钱,但要交粮票。

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反右”之后,文艺圈的政治空气很紧张,然而正是这种民间友情,把这些人联系在一起,也正是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激活,让这些人在艺术上都各有成就,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艺氛围。
近代湖南十大武术名人
1、阳大毛(公元1847~?),男,湖南衡山人。父世禄在洪秀全部下,屡立战功。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京时,阳大毛方6岁。因父变相而更姓氏,且杨秀清与阳世禄至好,抚养阳大毛称十九大保。阳大毛臂力过人,矫捷如猿,杨秀清爱其勇。1856年9月杨秀清被韩昌辉杀害时,阳大毛奋力格斗,终以寡不敌众,中得逃到江西仙佛山,拜红莲长老学习达摩易筋经。两年时间,由浅而深,内外交修,颇探其秘传。接着与长老同道银头侠尹有霆学习内功三年。阳大毛精于内功拳,兼习气功,有“长江大侠”之称。1864年,清军攻克金陵,阳大毛投曾忠襄部下,更名利见,担任营医。阳大毛之为人,明顺逆,识强弱,知有国耻,而不知有私愤。见义勇为,力抗无道,武性虽厉,不及于乱。辛亥革命后,阳大毛已年古稀,便解甲归田,隐居衡山,诊治跌打损伤,施药济人,直至终身。

2、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男,湖南浏阳人。谭嗣同少年时代就热爱武术,拜“大刀王五”、“通臂胡七”为师,习拳术,剑术,骑术。青年 时代,武术造诣已很高深。谭嗣同老师欧阳中鹄的儿子,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说:“他于文事之暇,喜欢技击,会骑马、会舞剑。我曾看见他蹲在地上,叫两个人紧握他的辫根,一翻身站起来,那两个人都摔一跤”。谭嗣同好任侠,善击剑,亦好谈中国兵法。著有《剑经衍葛》一卷。谭嗣同对古代和近代体育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在长期练武的实践和10年漫游生活中,培养了勇敢顽强的革命意志,以强国强兵、变法维新为已任。“百日维新”失败后,谭嗣同镇静自若地先送梁启超避入日本使馆,然后秘约“大刀王五”等筹划闯入宫庭,救出光绪皇帝。当闯宫没有实现时,谭嗣同谢绝中外友人的劝告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这生死决择关头,谭嗣同平日说的十八种心力,此时已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以身殉国,有热血唤醒沉睡的民族!

3、杜心五(公元1853~1869年),男,湖南慈利人。9岁学武,13岁已有武名。特别经四川峨眉异人徐矮子指引学会自然门后,掌握了轻功与速行术。自此,杜以腿功享誉武林,人以“神腿杜心五”。10岁在四川镖局当镖师。杜心武于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同盟会,为孙同盟会做保卫工作。杜心武在嵩山少林寺曾比武传艺,并学习少林“十八势”和“五战拳”。杜心五先后授徒万籁声、郭歧凤、陶良鹤、李丽久、胡亚夫等有名武术人士。长沙武霸柳森严,受过杜心武的惩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杜心五定居湖南长沙,晚年练辟谷功,继续传授武术,曾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省参事室参事。杜心五一生,嫉恶如仇,严惩恶徙;匡扶正义,引为已任;授徙众多,皆有绝技;德高望重,饮誉武林。

4、黄兴(1872~1916年),男,湖南长沙人。是“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黄兴在青年时代就酷爱武术,曾同浏阳李永球学习巫家拳。1902~1903年在留学日本期间,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到东京神乐板武术会学习射击和武术。并向王润生学习内功拳,是主张内、外功拳相结合,中国拳与西洋拳结合最得力的人。由于蓄志反清革命,苦练拳术,技术大进。黄兴身强体壮,臂力过人,只手能举百斤。有一次黄兴运军械回湖南,准备武装起义,在途中与清军遭遇,发生搏斗。黄兴把一个扑来的清兵倒提起来,扔入江中,其他清兵惊慌逃走。黄兴1903年8月到1904年10月在明德学堂(今日明德中学)担任体育教学中,常以“尚武爱国”精神鼓励学生努力上进,且强调强国必须强身,强身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所以学生受其革命思想熏陶,参加武术运动的人很多。

5、龙廷久(公元1872~1920年),男,湖南古丈人 。龙廷久6岁就跟父亲学苖拳,至15岁已得父亲传。接着跟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欧庆远学拳,三年成艺后,赴四川峨眉山拜曾僧光明真人为师,练“铁掌”、“神鞭”,三年后,回到九龙寨立堂教拳。又遇胡任明道人,学会飞刀。遇白莲教义士、武当高道抨手梁化明学习武当内家拳三年。龙廷久30岁时,把峨眉拳的外力,武当拳的内气,岳家拳的短打揉合到祖拳的苖家拳中,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苖拳“大夹小”并总结出站桩、援手、提桶子、练架、练策手、练套头及点穴第一套完整的苖家拳法。民国8年(公元1919年),湘西遭灾,苖民要求政府减免捐税,政府不但不允,反而捆打苖民代表,严令催交。龙廷久领导苖民“抗捐罢税”。还提出“硬过衙门,受过朝廷”的口号。1920年龙廷久英勇牺牲,虽抗捐罢税起义遭到失败,但龙廷久发扬光大的湘西苖拳,却广为流传。龙廷久见义勇为,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永远留在苖族人民心里,为后人所敬佩。

6、秋瑾(公元1877~1907年),女,原籍浙江绍兴,出生在福建夏门。1894年随其父秋信候来到湖南。1895~1902年间,秋瑾住在湘潭由义街义源当铺内,坚持从小习武的习惯,每天总是挤出时间打拳、舞剑、或者练习单刀,还学会了湘潭流行的巫家拳。秋瑾武术的底子厚,加上勤学苦练,很快地掌握了巫家拳的11路拳术和棍、钯、单刀等器械的套路。从此,秋瑾的武术日益精进。秋瑾意气自雄,自号“鉴湖女侠”。“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更是秋瑾豪情壮志的表白。秋瑾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躯人物,中国妇女的楷模。1907年秋瑾在绍兴出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秋瑾与徐锡麟等以大通学堂为据点,邀集会党100余人在大通学堂和绍兴北区体育会中训练,江浙一带在秋瑾、徐锡麟等的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展到六、七千人。当时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失败,大通学堂被清兵包围。秋瑾使出全身武艺,奋勇与清兵搏斗,虽打翻不少顽敌,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入狱,随后在绍兴英勇就义,为祖国献出了忠躯。1908年春,秋瑾的丈夫王延钧把秋瑾的棺木运回湖南湘潭,安葬在昭山。

7、王润生(公元1880~1941年)男,湖南长沙人。精通“八拳”,人称拳王。1905年留学日本,曾打败日本柔道家。当时日本留学生柳午亭、向恺然等数十人纷纷向王润生求授拳术。王润生回国后,1913年与向恺然在湖南长沙创办国技学会。1916年冬在上海击败俄国在大力士多维诺夫斯基,誉满中江。1928年与1933年在南京举行两次全国武术考试,王润生均任评委。1934~1940年王润生任湖南大学体育教授,兼教武术。王润生是吴公仪的长辈,仍不耻一问向吴学太极拳推手,并每日给吴打洗脸水。一代“拳王”能重创日,俄武士,为国家民族增光,却谦恭好学,师事晚辈,有崇高的武德。

8、向恺然(公元1889~1957年)男,湖南平江人。6岁时拜师学习巫家拳。1905年留学日本,并结识了秋瑾、王润生等武术高手。1915年向恺然受汤芗铭督湘的威胁,再次赴日本留学。1932年向恺然担任湖南国术训练所秘书期间,曾四处奔波,聘请全国武术名流来湘传授武艺。向恺然为筹办湖南省第二届国术考试,为湖南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向恺然在1933年担任过全国武术考试评判委员。一生中有过不少著作。

9、匡互生(公元1891~1933年),男,湖南邵东人。从小习武,臂力过人,用手能把弯的铁门扣捏直。匡互生25岁考入北京高等师范(现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五四”运动期间,匡互生在火烧章宗祥、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时,最先冲进曹汝霖的住宅。当军警林立,朱门紧闭的情况下,匡互生纵身跃上大门的小窗,一拳打碎玻璃,双手掰弯铁栅,跳入院内,再转身接进数人。又当院内枪警阻拦时,匡互生用脚扫倒一人,抓了章宗祥,放火烧了赵家楼。匡互生高等师范毕业,回到湖南长沙楚怡小学任教时,又参加毛泽东组织的逐张敬尧运动。匡互生非常重视祖国的传统武术,在湖南第一师范等校教书期间,经常为学生表演拳术,以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加强身体锻炼。匡互生不但是一位有名的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热心的武术家。

10、刘九生(公元1903~1986年),男,湖南醴陵人。刘九生9岁即从师叔父刘潜心习武,经过18表春秋的朝夕磨砺,功夫较深。刘九生身高1.8米大汉,能单手举300斤。1932年考入省国术训练所,自认为本事非凡,看不起搏击教官朱国桢,与朱交手被打得鼻青脸肿,因此认为搏击的技击性强,便摒弃门户之见,虚心学习搏击,并向名冠南北的摔跤家纪绶卿学摔跤,每天练7小时,打200斤重的沙袋。在几位名师指点下,刘九生搏采众家之长。1933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术考试中,以犀利无比,重如铝钵的拳头、娴熟的“纪式”摔跤法和造诣高深的短兵器械,为挫群雄,一举夺得短兵甲等、摔角乙等和拳术丙等的三个第一名。虽本届未设团体和个人总分名次,实质上刘九生获得本届个人总分第一名。为湖南赢得了史无前例的荣誉。
历史上湖南出了哪些名人

1、蔡伦(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今湖南省耒阳市)人。他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把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这些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浆纸的先声,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系出曾氏南宗),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3、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是一位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今望城区雷锋街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士及共产主义战士。他于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复于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4、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5、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小学生五四精神学习谁
学习罗家伦
我们为什么先第一个说说罗家伦,主要是因为罗家伦首先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名称,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柯桥镇江头人。其父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罗家伦幼年受其父影响。也算是书香门第,加之父亲的担任地方官职,有一定的参与意识。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说明这个时候的罗家伦是与时俱进的。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足见罗家伦在五四运动中的影响。五四运动后,罗家伦接任《新潮》主编。1920年秋,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又去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6年归国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编辑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此时的罗家伦已经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参政衣钵,走上了所谓的革命道路。1928年,任以蒋介石为首的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教育处处长。同年8月,任清华大学校长,使清华大学由教会学校转为国立大学。1930年后,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中央政治学院教育长、中央大学校长等职。1941年9月起,任滇黔考察团团长、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1947年5月,出任驻印度大使。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国民党中央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中国笔会会长等职。1969年12月25日,因肺炎、血管硬化等症状并发,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72岁。
2、匡互生匡互生,是我们要说的五四运动中的第二个学生领袖。因为在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而出名。匡互生,1891年11月1日生于湖南邵阳。1911年,匡互生曾跟长沙革命军攻巡抚衙门。也算是一个辛亥革命的参与者。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说明匡互生很有正义感,这为后来的五四运动中的参与很有关系。五四运动时,匡互生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他是五四运动的策划者之一,与傅斯年、段锡朋等组织了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北京学生集会游行,匡互生率先冲入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这是五四运动的高潮之一。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部,回湖南在长沙楚怡小学任教。1922年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25年春,匡互生在虹口老靶子路创办立达中学。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2岁,遗体葬于立达学园农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