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汉鼎(金汉鼎的名门望族)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81更新:2023-05-16 16:53:57

金汉鼎的鞠躬尽瘁

金汉鼎泾阳任期未满,就因功绩突出而被举荐。先后擢升为兵科给事中、礼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金汉鼎是个著名的言官,以直言敢谏而闻名遐迩。在当今留传有关他的极少史料中,奏疏占了较大分量。
擢升兵科给事中时,他条陈边海机宜、典制、储材、恤刑诸务。特别是要求加强浙江海防建设,陈辞恳切。
明末清初,葡萄牙、荷兰等殖民者频频侵入中国,并与闽浙一带海盗相勾结,肆行劫掠,延害地方。为此,金汉鼎建议浙江海防需重兵把守。而且,在奏章中他还提出一个新观点:“定海为宁绍之门户,而舟山又是定海之外藩,无舟山则定海势逼,无定海则宁绍齿寒。舟山拟为浙江海防的第一重门户,它的防务拟联为整体一并考虑。”他的这一观点,即使在今天,也不失为一良策。
后升转为刑科左给事中,委派他稽查刑部,他上条陈《要领十则》,被顺治作为条例公布于众,各级官吏务必遵守。这十条准则,包括严正考场纪律、拒腐戒贪、严惩酷吏、官员定时交流等廉政建设措施。并清理了监狱积案400余起。
升迁兵科都给事中后,凡所陈奏的内容,无不切实可行,对弊政陋习,予以一一抨击;凡救治之法,均一一列示,既锋芒毕露,又言辞恳切。顺治皇帝览阅他的奏章后,连称“好官、好官!”
金汉鼎因在外为官已久,非常怀念含辛茹苦抚养他成人的老母,遂告假归里省亲,承欢膝下八载。复出后,因闻母亡而悲哀过度,卒于奔丧途中。金汉鼎除从政外,平时还笔耕不辍,著有《疏草》4卷,《诗文集》10卷。
金汉鼎入祀乡贤祠,《[嘉庆]义乌县志》列名臣。


有没有人认识金汉鼎将军?原来我是他的曾孙
巧了,我认识的一个人他也这样说
云南在中华民国时期出了几位将军?
民国时期
  
  军事人物(只列上将级别)
  李根源——陆军上将,云南腾冲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顾品珍——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刘祖武——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李鸿祥——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谢汝翼——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罗佩金——陆军上将,云南澄江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唐继尧——陆军上将,云南会泽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张开儒——陆军上将,云南巧家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赵复祥——陆军上将,云南凤庆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叶荃——陆军上将,云南云县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庾恩D——陆军上将,云南墨江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黄毓成——陆军上将,云南镇沅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朱培德——陆军上将,云南禄丰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金汉鼎——陆军上将,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br>      
  唐淮源——陆军上将,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王 钧—— 陆军上将,云南呈贡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范石生——陆军上将,云南河西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胡瑛——陆军上将,云南云县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龙云——陆军上将,云南昭通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卢 汉——陆军上将,云南昭通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杨 杰——陆军上将,云南大理人,陆军大学毕业。
  
  杨增新——陆军上将,云南蒙自人,清朝进士出身。
  
  丁 槐——陆军上将,云南鹤庆人。
  
  谭庆林——陆军上将,云南建水人。
  

金汉鼎的名门望族

金氏是义乌的名门望族。元代的理学大儒金涓、钦赐“清慎”玺印的清官金德孚、明工部右侍郎金世俊、抗倭名将金福、清初名将金光,均为同一世族,他们都是名盛一时的文臣武将和志行卓异的俊士。
金汉鼎的父亲金德义(1579—1623),字行之,号六平。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甲进士,授婺源县知县。
婺源地处深山,民风强悍,特别是一些盗贼,利用横亘数百里的大山,同时又仗恃有当地豪绅的庇护,他们打家劫舍,百姓苦不堪言。金德义经过明察暗访,认为“若要除恶务尽,必须毁其巢穴,斩其股肱”。于是,对盗贼悉数剿洗,对窝藏庇护者绳之以法。这一来,纪纲大振,百姓诚服。金德义亦因此而得罪权贵。某窝藏盗贼者为朝中大司农(户部尚书)之女婿,被金德义处决。于是,大司农利用权势,恶意中伤,上疏弹劾。结果金德义被贬为教授,三年期满离任时,百姓拦挽,遮道送行。


金汉鼎的勤学苦读

封建社会的中国文人,历来都把仕途视为施展抱负,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即使官途多蹇,怀才不遇,也往往寄希望于后嗣。金汉鼎的父亲,总想将未竟的事业寄希望于后代,因而对子女悉心培育,期望他日后能出人头地。可哪曾料到,金德义45岁即撒手西归,这时金汉鼎才10岁。
金汉鼎母亲是大司寇(兵部尚书)吴尧山的侄女,是诗书传家的大家闺秀。她整日读《孝经》、《烈女传》,从不懈怠。丈夫去世后,抚养、教育子女的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肩上。为不负丈夫生前嘱托,她对金汉鼎的教育,不仅十分严厉,而且施以特殊的磨难: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金汉鼎从小“读书明大义”,加之他天资颖悟,颇具灵性,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吟诗作文,片刻即成,议论辞藻,奕奕动人。因而,省巡回科考的学使刘、许、李诸公都把他列为第一。
然而,金汉鼎并不以此自傲,学业从不间断,不论寒暑冬夏,总是“诵读夜半,乐此不疲”。在母亲严格的管教下,金汉鼎潜心研读经史,探讨做人的道理和修身治国的学问。


金汉鼎几个孩子?
金汉鼎(1891—1967),云南江川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和朱德为同窗同学,相交甚厚。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云南重九起义。1915年12月,在护国战争中随蔡锷出兵四川,任连长。
金汉鼎子女后代情况如何?
    据冯大爷介绍,金汉鼎家中有六兄弟,他排行第六。其母早年去世,金家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全靠金汉鼎的大哥金凤才捕鱼维持生计,如果哪天金凤才没有捕到鱼,全家人就没饭吃,就得挨饿。但是,在这样的困境下,金汉鼎的父亲还是举全家之力供他入私塾读书。金汉鼎没有辜负父亲和家人的期望,奋发图强,于1909年9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凭借其骁勇善战,从一名普通军官晋升为陆军上将。
  老宅周边,如今还住着金汉鼎兄弟的后人,他大哥金凤才的住所据说当年是金汉鼎出资建造,但凡他回到故乡,都是在大哥家居住,那是老宅之外唯一一所依然保留着当时风貌的建筑。由于主人不在家,我们只能隔着铁门在外观望,仅从外表来看,门头已经足见其气派不凡。据说其内部结构也非常牢固,虽是瓦房,却是滴水不漏,而且盖房所用的木材十分结实,想在柱子上敲颗铁钉进去都很困难。,可是却并没有。
金汉鼎的介绍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