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白崇禧为什么晚年如此凄惨呢?)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736更新:2023-05-16 16:59:37

历史上白崇禧最后的下场如何?
白崇禧战败后跟着蒋介石逃往台湾,但是蒋介石并没有信任他,而是剥脱了他的权力,并对他进行监视,最后惨死在自己卧室。
白崇禧为什么晚年如此凄惨呢?
因为他和蒋介石不和,到了台湾后蒋介石就将其边缘化,至于其死因大概率也和蒋介石有关系。
白崇禧是个悲剧人物吗?
单以结局来讲,并不悲剧,安度晚年。
但是他是个很有报负,很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最终没有实现,从这个角度上讲,可以算一个悲剧人物。
白崇禧到底怎么死的

1966年12月2日,副官发现白崇禧死在卧室,尸身发绿,死因不明,时年七十四岁,传言白崇禧为蒋介石派人毒死,官方声称白崇禧死于心脏病,蒋介石亲往白府吊唁,并宣布由国防部负责以军礼治丧,由何应钦、孙科、陈立夫、顾祝同等200余人组成治丧委员会,并颁发褒扬令。

并亲到景行厅向白崇禧遗体告别,鞠躬致敬,并献花致祭,随即葬于台北市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与国民党其他死去的将领一样,他的墓地也是朝着大陆方向的。

扩展资料

白崇禧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六张犁一带的回教公墓。墓园为台湾少见的伊斯兰式建筑。

墓园最高处,建有“崇禧清真寺”一座,寺前矗立一座似锏一样的冲天柱,锏前刻“忠肝义胆”、后书“仰不愧天”,锏身左右有“桂林白崇禧”书两联:孤臣秉孤忠 五马奔江 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义 七鲲拓土 莫将成败论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白崇禧


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呢?

作为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宗仁、白崇禧二人在国民革命军从北伐到败退大陆全程参与,是一起陪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大陆走完的人物。

今天,纵横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白崇禧到底是小诸葛,还是名不副实!

关于白崇禧的军事能力,想必大家是清楚的,从北伐到抗日,白崇禧的整体战绩还是比较傲娇的,日军称其为“战神”,国人称其为“小诸葛”, 除了这两个称号,还有人称其为“当代张良”,可见对其谋略能力的肯定。

相比于蒋介石“半路出家”式的军人政客,以及李宗仁广西陆军速成学堂的学历来说,白崇禧保定三期毕业无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军人,在后来的指挥作战中,白崇禧的能力是得到充分肯定的。

在1923年即被任命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之职;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部长。

通过这份履历我们可以看出,白崇禧大部分的职务都是参谋相关的职务,白崇禧的军政生涯实际上也可以称为参谋生涯,因此称白崇禧为“小诸葛”是很恰当的。

当时,不仅是李宗仁看好白崇禧,蒋介石也十分看好他,对他是百般拉拢,将北伐军总部副总参谋长的职务交给白崇禧,总参谋长是李济深,只是一个挂衔,白崇禧实际是代总参谋长。

在北伐战争中,新桂系领导的第七军屡立战功,一路从广州打到山海关,奠定北伐胜利的基础,桂七军也被称为钢七军。

白崇禧:谋略有余,而格局不足

对于蒋介石的拉拢,白崇禧是不以为然的,新桂系始终认为,应该将老蒋取而代之。

从小了说可能是白崇禧看不上老蒋,往中了说,广西帮看不上江浙帮,往大了说,是国民党内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派的矛盾,最终相继引发多次反蒋大战。

新桂系与老蒋分分合合,始终将派系利益看得超过整体利益,这一点在渡江战役之前展示的淋漓尽致。

三大战役后,老蒋的中央军嫡系全部报销,这个时候一直保存实力的新桂系成为国民党内实力最强的一方,渡江战役还没开打,新桂系就促成了老蒋的第三次下野。

老蒋下野后,白崇禧深知此时国民党已经无力打败对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求和,因此提出了划江而治的和谈方案,这种在大战略问题上的幼稚,将白崇禧政治格局暴露无遗。

和谈失败后,白崇禧看到老蒋退守台湾,也想出了如果长江守不住就退守西南老窝,形成和老蒋分庭抗礼的军阀割据之势,为此白崇禧建议李宗仁退守西南。

对于退守西南,白崇禧看到的是地形上的险峻,认为凭借险峻的地势就可以守住,实际上解放战争不同于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的战争,不是凭借地势就能守住的。


白崇禧的生平?
白崇禧(1893~1966)中国国民党军事家。桂系军阀首领之一。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字健生。广西桂林人 。卒于1966 年 12月2 日。1916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3~1925年任广西讨贼军参谋长,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副参谋总长。1927年3 月任淞沪卫戍司令,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1929年蒋桂战争桂军失败后,潜往香港。1932年4月任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民团总司令。抗日战争中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参与指挥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保卫战。1939年率部在广西昆仑关予日军以重大打击。1946年5月任国防部长,积极追随蒋介石打内战。1948年任华中军政长官,率部顽抗,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中南。次年,所部在湖南、广西被歼后去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委等职。最后离奇死亡。
白祟喜的历史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 

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然而国民党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民党政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逃往台湾,1966年逝于台北。

扩展资料: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白崇禧加入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随协统赵恒惕至湖北汉口,与北军对峙。

1912年,1月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4月政府北迁,白崇禧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接受入伍训练,半年后入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课程与旧制高中大体相同,外加军事科目。

1914年春毕业,入北苑陆军第十师(师长卢永祥)实习,10月升入中国军事界最高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科以战术、筑城、地形、兵器四大教程为主。

1916年,12月白崇禧毕业,被授予上士,自愿请求分发到新疆见习,因陕西正与北京政府为敌,道路不通,故未能成行。

1917年,1月回广西,在桂军陆荣廷部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5月白崇禧调模范营(营长马晓军)任代理少尉连附,见习半年升少尉,不久升中尉。

1918年,1月随谭浩明出师援助湖南,被吴佩孚打败。

1919年初,任广西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二团第一连上尉连长,随团长马晓军进左江流域剿匪,白崇禧将应招或俘虏的土匪八十余人枪决,对土匪采取严厉手段,匪焰顿消。

1921年秋,马晓军模范团改为田南警备司令部,白崇禧任第一营营长。马晓军部在百色被自称广西自治军第一军总司令的刘日福(陆荣廷、谭浩明残部)包围缴械,白崇禧因援救马晓军而摔断左腿,赴广州休养,经朱培德引见,在石龙车站大元帅专车上见到孙中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白崇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小诸葛”白崇禧的“战神”之名从何而来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