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女人(徽州女人电视剧简介)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45更新:2023-05-16 17:00:17

徽州女人的介绍

《徽州女人》是荣事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出品的年代言情剧,由金继武执导,归亚蕾、茹萍、高峰及曹艳艳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晚清时期徽州富商程氏大家庭中五个女人迥异的命运和跌宕的故事。


陌上花开,君可缓缓归矣|看《徽州女人》有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君不晓,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扑面而来的满满的红色,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伴随着唢呐大哥和一众迎亲队伍,红红火火、欢天喜地的歌声,我们的徽州女人出场了。

粉衣红花,娇俏可人,一双柔情似水桃花眼、两弯似蹙非蹙柳黛眉,一举一动尽显少女姿态。

少女此时心中思绪万千,既忐忑又期待,对自己未来的夫君充满着美好的想象,虽只在窗口偷偷瞧见过一眼他的背影,他高高的身材、宽阔的肩膀、乌黑的长发,便在心中留下了万千涟漪。他是有名的孝子、他是远近闻名的读书郎、他是她的如意郎君。

少女情怀总是春,曾记得印象中模糊而又清晰的白衣少年,那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少女用甜美的歌声缓缓诉说着对未来夫君的情愫时,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多年前暗恋着班上一位男生的自己,他的一个背影便能让我驻足,他的一个回眸便能让我沉沦,但如今已分隔万里,相忘于江湖。

再说戏中,这边新娘一行人刚到新郎家门口,便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原来她心心念念的如意郎君早已减掉辫子离家出走了,新郎官的弟弟只得硬着头皮将新娘接进门,而此时的新娘还沉醉在对夫君的美好幻想中。

晚上洞房之中,空留新娘一人,新郎的父母只得将实情告诉新娘,想请新娘回去,但新娘坚持不走,好说歹说之下才答应让弟弟代替揭盖头,揭下盖头的一刹那,不仅是弟弟、公公婆婆看呆了,连我一个女孩子都被打动了,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在嫁衣华冠的衬托下,更显闭月羞花之貌。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要是那个新郎官能够见一眼他的新娘,也许就不舍得走了。

戏中还有一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婆婆拿着新郎剪下的鞭子要走时,新娘撒着娇想把鞭子留下,抱着鞭子想象着是夫君留下了这鞭子来陪她,那语调和神态,让我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可爱的女子,同时也为她感到难过,因为她喜欢的人都不知道她的存在,暗恋是最远的距离。

十年后,村里的老秀才和族人在一起开会,原来是公公婆婆看儿子迟迟不归,心疼贤惠善良的媳妇孤苦伶仃的,想要嫁媳妇。

一开始遭到了老秀才的反对,他也曾为了追求功名而云游四海,如今垂垂老矣才落叶归根。

但公公婆婆对媳妇十年如一日的等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坚持着要嫁媳妇,村人讨论来讨论去,不是太穷就是已经有了媳妇,总之最后仍然无疾而终,但是我却被公公婆婆对徽女的感情而感动,还有村人们没有指责徽女,而是关心她心疼她,都让我觉得有些暖暖的。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开一扇窗。

虽然徽女失去了丈夫,但她获得了和和睦睦、相互扶持的家人,支撑着她走过那一个又一个孤独清冷的夜晚。

画面一转,又回到了媳妇这边。此时已成为大嫂的媳妇褪去了些许少女的娇弱,坚强而又执着地扛起了照顾公婆长辈和小叔子的指责。将他们照顾的无微不至,但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的丈夫,在桥头盼着她的丈夫回来,想象着有一天,他渴了给他端茶送水,他饿了给他端来一碗小汤圆,他热了给他扇扇子送凉,他冷了给他沏姜汤驱寒,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好一副幸福美满之景。

心里有事的时候,人人都会自作多情。

终于有一天,唢呐大哥带来了丈夫给家里带来的电报,通过村里唯一识字的秀才,大家方知她的丈夫当了永昌县的县长。

徽女心中不禁欣喜万分换上了昔日的嫁衣,来到了桥头等待夫君归来,殊不知家信中写道,新郎在外边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有了妻子和孩子。公公婆婆怕媳妇伤心,便隐藏了此事,但公公因为儿子忤逆的行为而愤懑难平,气火攻心,撒手而寰,之后没过多久,婆婆也去世了,可怜的徽女从此更加孤苦无依了。

那凄冷的白与第一幕嫁人时的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又过了十年,她得知了夫君已在外成家的事情,内心自是苦不堪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华已经逝去,公公婆婆也离开了人世,独留她一人在这人世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么多年的执着,如今已经失去了等候的意义,公公婆婆已经去世,也没有可以孝敬的人,隔壁弟弟一家人,夫妻和睦幸福美满,喜庆地生儿育女,而自己却茕茕独立、形单影只,这更让徽女倍感失落,对人生失去了期盼。幸得弟弟将新出生的孩子给了徽女当养子,给予了她新的生活期望。

早年在外追求功名的丈夫终于回乡了,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仕途生涯,日渐衰老的丈夫渐渐萌生了落叶归根的念头,带着家眷回到了家乡。在外头碰到了唢呐大哥,想请他为自己感染风寒的内人找个轿子。此时此刻我不禁感慨这个男人,也许对于他的妻子来说,他是一个无微不至的好丈夫,但对徽女来说,他真可谓是无情无义,这样的例子从古至今数不胜数,鲁迅之于朱安和许广平,徐志摩之于张幼仪和林徽因。

因为不爱,所以都错。

唢呐大哥于是将丈夫回来的消息告知了徽女,等了三十五年的徽女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热泪盈眶,虽然她也得知她的丈夫是带着自己在外面成立的家庭回来的,但她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切。只盼着丈夫回来,还再三嘱咐唢呐大哥多找些人迎接他们,自己则要为他受了风寒的妻子熬制姜汤。

终于,她来到了桥头迎来了苦等多年的丈夫,她抱着一直保存完好的鞭子,爱怜的看着这个让她魂牵梦萦的男人,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

此时,千言万语都表达不出徽女内心的情感,她将鞭子交还给了丈夫,但这个名义上的丈夫却早已忘了她是谁,这么多年来陪伴她的,只是他不要了的鞭子。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只是因为那一个背影,便让她沦陷一生。

最后她回答男人说自己是他孩子的姑姑却并没有说是你的妻子,留给男人一个坚毅的背影,我想那是她的骄傲,既然男人已经有了家庭,她便选择默默退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徽女与公公婆婆小叔子之间的感情比之抛弃父母家人的男人,更像和谐美好的一家人,公公婆婆早已将她当做了自己的女儿来看待,因此这么说也并没有错。

这让我对这位女子更加钦佩不已,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爱的卑微辛苦却不失尊严,堂堂正正的活着,总是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在失去公公婆婆后的岁月里,将自己的爱都给予了弟弟的孩子,将他当做自己的骨肉来抚养长大,当孩子像当年的丈夫那样提出要出门追求功名时,她虽然内心不舍,担心孩子一去不返,但还是忍痛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母子二人依依不舍、挥泪告别,让我不禁感动于这份没有血缘的骨肉亲情。

二人相依为命,但徽女没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把他绑在自己的身边,仍然尊重孩子的决定。

这份伟大,不是每一个母亲都能做到的,比之以爱为名来束缚孩子的许多母亲,徽女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克制、是奉献。

这部黄梅戏在徽女的转身中悄然结束,而我却深深陷在故事中久久不能平复。

虽然一开始是在老师的强制要求下观看的,带着些许完成作业的功利性,还有些嫌弃这宛如来自上个世纪的古老的画风,但一开头就被这歌曲、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所打动,还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和阿太一起看《红楼梦》《柳毅传书》等戏曲的时光,那些精彩动人、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只能说,好的艺术作品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它原本的精彩的。

再说回《徽州女人》这个戏曲,演员韩再芳用她精彩绝伦的艺术表演来演绎这个独特的徽州女人悲欢离合的一生,用撒娇时娇滴滴的声音,要见未来丈夫时紧张的抓裤脚等小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少女怀春的姿态,让人好生怜爱,而后期,则从女孩变成了大嫂,成熟稳重、端庄大方的形象又把握的十分到位,可以说这部戏的成功,与韩再芳女士的精彩表演密不可分。

戏曲中时不时的穿杂着的歌曲、说话时带着的方言、台词中朴素和诗意的句子相间、有些夸张的艺术表演方式、华丽漂亮的服饰,给予了视觉听觉不一样的盛宴,将讲唱文学、歌舞戏和表演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真可谓是艺术的结晶、文化的瑰宝。

但又不是那么高深莫测,给人一种遥不可攀的感觉,它其中的许多语言,即使是不懂文字的小孩、老人都看得懂,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便是戏曲的魅力。剧情方面,虽然有些套路化,比如男方追求功名利禄到外面去在外另成家业,家中的糟糠之妻默默等待无怨无悔,但其中也不乏反套路的情节,比如男方的公公婆婆不是那么凶神恶煞的欺负媳妇反而待媳妇如自己的女儿,村民们也不是那种爱讲风言风语数落欺负女主角的角色反而都心疼怜惜她,徽女最后没有将自己的等待告诉男人而是选择了退让和成全,这些都是让人惊喜而又感动的小细节。

除了主观上对追求功名、离家出走的男人有些反感外,整部戏中没有一个反面角色,我们能看到心疼徽女的公公婆婆小叔子,热心善良的村民如老秀才、唢呐大哥,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个小村庄的淳朴风气。

而男人,他其实并不知道家中有这样一个等待着他的女人的存在,他对自己的妻子也是十分体贴,所以他也不是一个坏人。但他抛弃了自己年迈的父母,这么多年来不管不问,虽然曾寄回过一百个大洋,但却始终没有回来看看父母,这样的儿子,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孝的,枉费读过圣贤书,还不如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姑娘,懂得尊敬长辈、照顾晚辈。除此之外,徽女十年如一日执着的等待也让人动容,十年十年又十年,一个女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

她守着一个人的地老天荒,靠着仅存的亲情和一束减掉的鞭子活下去,捱过了多少个凄清的夜晚?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她日日月月年年岁岁盼着想着念着,最终盼来的却是别人的夫君,只为了那一眼的背影,蹉跎一生岁月,有人会问值得吗?答案只有徽女自己知道,也许她认为,这是值得的。

就像爱情,从来不问对错,有的只是爱与不爱 ,谁先爱上谁就输了,在这场爱情赌局中,徽女输了,但是她输的问心无愧、无怨无悔,同时她也赢了,赢了亲情、尊严和骄傲。

徽女最后对那个男人说自己是他孩子的姑姑,是将她那个名义上的丈夫当做了亲人,不管是真的也好,自欺欺人也罢,这都是一种最好的结果。

很多时候,当青春时热恋的爱情褪去时,很多爱情都会慢慢转化为亲情,更何况徽女对男人只见过一眼,并没有在一起相处过,只是从自己父母和公公婆婆等旁人那听到了关于他的只言片语,连模样也不知道,所以与其说是爱那个男人,不如说是爱上了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他,更多的是她骨子里的倔强和那个时代对女子三从四德观念的深入人心促使着她坚持下来,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胜枚举,所以,古往今来,才会有那么多的思妇字里行间吟唱出一曲曲断肠诗。

但即使如此,徽州女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还有不同一般女子的品质,她无私的善良,对丈夫抛下的二老当做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对追求功名的丈夫无怨无悔的等待,对小叔子的儿子灌输了全部的感情却不自私的占有,对丈夫在外成家的妻子没有嫉妒反而想着照顾好她,真当奇女子也!

她的心愿其实很小,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奈何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假若男人能在临走前看一眼她,或者能在离家之后回乡一趟,他便能在桥头看到一个身着绿罗裙的女子向他缓缓走来,微笑着告诉他:

“陌上花开,君可缓缓归矣”。
徽州女人的剧情简介

晚清时代,初秋时节,徽州富商之家程府上下喜气洋洋,大家都在张罗着老太太(归亚蕾饰)六十大寿的寿庆。二奶奶祝绍兰(曹艳艳饰)更是满面春光,因为即将见到远在杭州经商与她分别多年的丈夫程嘉轩(高峰饰)。程府掌事大奶奶杜兰馨(茹萍饰)则为自己丈夫未能如约归来而黯然神伤。
乡下姑娘秋菊(王维维饰)为了逃脱被哥哥卖与他人填房的命运,躲在程嘉轩船上的行李箱中,被一起运进了程府,引起了一场闹鬼风波。大奶奶网开一面留她一宿,让她次日一早离开。
老太太寿辰将至,却收到土匪留书要在寿庆当天上门拜访,府内人心惶惶,二爷将女眷们转移进府城后,亲自带领家丁留守。夜里巡查时,发现了并未离开的秋菊,二爷受到秋菊的启发,想出了退匪的良策,并对天真聪明的秋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匪患结束,秋菊的哥哥找到程府要人,得知秋菊身世之后,二爷仗义买下了秋菊。秋菊成了程府的丫环,与二爷朝夕相对,日久生情,在一个月色撩人的夜晚,两人情难自禁,发生了关系。
邻村的名门庄府上门求亲,老太太留下了庄公子的生辰八字。一直暗恋着程府千金程嘉怡(高榕饰)的祝绍东(马雷源饰),得知此事后,十分紧张,求姐姐出面帮忙。其实老太太对祝绍东也颇有好感,为此事左右为难。大奶奶暗中买通了算命先生,通过测生辰八字,把嘉怡许给了庄公子。
徽州商会来信要二爷提前返回杭州,负责筹办为皇帝南巡杭州盖行宫之事,秋菊恋恋不舍,二奶奶更是百般不愿,二爷临走前得知二奶奶已有身孕后满心欢喜,老太太更是喜出望外。


徽州女人秋菊和二爷是真爱吗
秋菊与二爷是真心相爱,却被二奶奶赶出程家,沿街流浪后在一个小庙门口生下了与二爷的儿子,随知儿子又被程家偷走。而在二爷去世、程府衰败后,秋菊凭借自己的坚韧、努力最终成为了程府的掌门人。
关于徽州女人的诗句

1.徽韵中赞扬徽州的诗词

《游黄山白岳不果》是明代汤显祖的一首诗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释:

①乏绝:潦倒,困穷。

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诗序说明了汤显祖当时的生涯状态:乏绝者,潦倒也,困穷也。那么在穷困潦倒时他的朋友为啥要建议他去徽州。那可绝不是现在的休闲体验游哦,肚子没着落,休啥闲哦。无非希望到徽州寻求复出的机会,而这机会应该还是寄托在许国身上。

万历十九年(1591),许国就已退休回徽州歙县故里。只要看如今还矗立在歙县古城内的许国八脚牌坊,就知道许国当年在朝廷的身价地位。虽然退了休,但许国既曾是皇帝的老师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荐,汤显祖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汤显祖的友人吴序当是劝汤显祖到徽州去晋见许国,以消除隔阂,重修师生之谊,只要许国肯对皇帝说句话,就能改变自己的困境。诗句“黄白”,明指黄山、白岳(齐云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

无论是什么原因使其黄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

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这也许还真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

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又有啥关系呢?汤显祖那时被建议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许国也,仙道者齐云山也,而最现实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风景扯不上半点关系的。因此,这首诗如被理解为作者对徽州风光的赞美,就大错特错。

它应该表达作者不肯低头求人的一种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如果把“一生痴绝处”改为“一生痛绝处”,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这可不是我改的,见于北京大学校友网署名文章《数学泰斗江泽涵》,其原文是“大戏剧家汤显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一生痛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

这“痛”似乎是因为没有做梦到过徽州而来的,殊不知汤显祖后半生之痛来自徽州啊。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话,他应该会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结尾两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显祖先生生不逢时也。

不过,原来徽州治下婺源终于划在汤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许算是对误解的补偿。

扩展资料:

《游黄山白岳不果》,诗题中的“白岳”,指的是休宁齐云山。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又与黄山并称“黄山白岳”。汤显祖在诗作中,“黄山白岳”便简作“黄白”。全诗四句,其实是写“因果”。即前两句写原因,后两句写结果。

全诗的主旨在前,而不是后人看重的后两句。从诗人的经历和品格来讲,这首诗既不是歌颂“黄白”景色的美丽,也不是表达向往去徽州,而是发出一生的感慨。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穷困潦倒的时候,朋友多次相邀劝告,希望他到徽州求得发达的机会,然而却都未成行。

诗句中的“黄白”,明指黄山、白岳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无论是何因使其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要到黄山、白岳山间的徽州去。

这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也无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肯低头求人的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参考资料: 百科-游黄山白岳不果

2.闺怨的诗意

赏析:

深闺里的女子还没感觉到春天

就已然伫立于春日的末梢

只因在水一方的绿意太容易苍老

不见染尽胭脂的海棠

却见萋萋芳草流连于残阳

七弦琴歌冷冷散尽

徒留和风乍起于幽寂

芙蓉红萼不在掌心绽放

芬芳的身姿已坠入江水无尽的汤汤

明月走进了罗帐

心里长出了秋凉

深墙暖日已散 只见秋意

佳人独坐无声 但闻寒蛰

蜡炬烧完了红色的罗衣

不觉夜阑漏深

小窗前绰约的影迹

依稀仿佛梦中人

却挡不住寒风阵阵

人单影只 锦绣被寒

昨夜更深微雪

石径寒透了心意

3.明朝末谢复洵是什么人物

谢复洵是电视剧《大祠堂》中虚构的人物。

剧情简介:

祠堂里的男人们追求家国理想而不懈奋争的历程、命运和人格的觉醒与完善;祠堂外的女人们忍受命运、安于命运和挑战命运的种种遭遇和心路历程。他们或成为国家栋梁,为大明疆业殚精竭虑;或成为开明商人;

为全族谢氏茶叶兴旺励精图治;或成为族长,为公平正义铁面无情;甚至还有委曲求全者、慷慨赴义者、悲伤流放者。电视剧《大祠堂》正是通过对他们命运的展现,而展示这种文化传承、精神传承和文明传承。

扩展资料

主要角色介绍:

郑秀云

本剧女主人公,谢致卿的妻子,知书达礼,温良贤慧而又坚韧宽容,外柔内刚。历经风雨,忍辱负重地支撑起家族重担,是传统徽州女人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美德集于一生的东方女人,本剧重点描写了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徽州女人极具戏剧性而又感人的一生。

大奶奶

前谢家族长者。年轻时与后谢掌门人二爷之间一段隐秘的私情,导致前后两谢之间的恩怨纷争,为此悔恨一生,以虔诚之心和大度的行为竭力调和两谢之间的是非恩怨,维护谢氏家族利益,企盼实现两谢归一、家和万事兴的心愿。

谢格文

大奶奶之子,前谢掌门人,也是谢氏祠堂掌祠人。性格懦弱、偏执、善良,一生追求功名,但屡试不中,最终心灰意冷,闭门修纂族谱。呕心沥血地维护谢氏家族利益,但常因为迂腐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家族争斗和外部灾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祠堂

4.写中国古村落的心情散文

雨中游宏村 被黄梅戏著名女演员韩再芬演绎的《徽州女人》正在长安大戏院如火如荼地上演着,徽州女人无果的一生,让观众的眼角挂满泪珠。

而我,则有幸在这绵绵的秋雨中拜访了徽州女人的故乡——黄山脚下的宏村,和徽州女人完成了一次冥冥中的世纪之约。 打着一把粉红色的雨伞,我夹杂在因雨天而显得稀稀落落的游人中,踏进了这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当我的脚步倘佯在村前的池塘——南湖岸边的时候,我的心忽然间被眼前的景物击中,眼神也不由得迷蒙起来:这清澈的池塘里被秋雨打得噼啪作响的残荷,这池塘对岸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白墙黑瓦和掩藏其中的幽深庭院、曲折巷陌难道是真实的吗?不是被历代的丹青高手泼墨挥笔就是曾经在我的梦中出现过,瞬间我的灵魂仿佛穿越时空,860年的历史霎时变得虚无。 自幼生在北方的我,看惯了宽宅大院的豪爽,此时却为眼前层楼叠院、小桥流水的婉约而震颤。

我尽可能地迈着轻灵的脚步,走在这青石板铺就的狭窄而曲折的巷陌里,仿佛怕惊醒了沉睡着的百年的幽灵。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伴着每一条小巷,那淙淙的流水声,仿佛徽州女人细碎的脚步,和断断续续的幽怨的哀叹。

两边高耸的山墙直插云天,墙面已经泛出沉年往月的霉腐味,抚上去,一股透心的凉直浸指间。墙上石灰剥落,似未卸完妆的戏子的脸。

所谓“王有殿,民有堂。”三立堂、乐贤堂、居善堂、敬修堂、承志堂、桃源居……一座座民居看过去,也领略了皖南徽商豪宅的建筑特色和亦儒亦商的文化底蕴。

在等级森严的明清时期,商人虽然拥有财富,但社会地位不高,这反映在他们的建筑上就是不求气势恢宏,但求精益求精。一律是高墙厚壁、一律是小窗窄门,透着含蓄和内敛。

但进得门去,却是另一派风光: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极尽奢华。精美的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尽存期间,每一扇门、每一阁窗、每一根梁、每一张床,无不是精美的艺术品。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耕曰读”、“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等楹联更是道出了徽商隐忍不屈的人生智慧和世事练达的处世哲学。他们在艰难的从商之路中获得了胜利,可在内心深处,却永远也无法摆脱耕读的理想和作为边缘人的落寞,这种矛盾的心态构成了徽商文化独特的内核。

光线伴着雨水从天井四周的瓦面上倾落下来,幻成一团团光晕,滴答之声不绝于耳,使得这百年老屋愈发深邃。我抬眼上望,二层的阁楼就是当年小姐的绣房。

幽暗的光线中我无法窥得其中的底里,只于暗影斑驳中模糊成一团若隐若现的幽幽之气,满腹心事地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也许是一位妙龄的女郎,躲在楼上细密的木围栏后面,从建筑师专门设计的“望夫孔”中羞涩地向下望着,挑选着称心的佳婿,憧憬着那近在咫尺的幸福。

可生活总是那么无奈,欢娱的日子稍纵即逝,精心挑选的郎君便要远走他乡,奔波万里,一去数十载不归。只留下佳人倚门远眺,盼归不归。

朝看鹊喜夜卜灯花,朝是青丝暮成雪。那频繁出现在徽派建筑中,供女子闲倚栏杆、临波顾影的“美人靠”,是她日复一日孤独寂寞的寄存地;那九曲十弯的清泉水,是她流不尽的思亲泪。

我不禁要问:“那柔弱的女子,你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可嫁给徽商的女子注定了就是这样的命运。她们虽然身居华屋,可形只影单;虽享尽荣华,却难觅鱼水之欢;一任清灯照壁,冷雨敲窗,年华流逝,红颜渐褪……当地有一句谚语:“一世夫妻三年半”,聚少离多的日子,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造就成一座座冰凉的贞节牌坊,至今仍屹立在空旷的田野里,任百年的风霜也吹不散那幽幽离魂。

宏村有两大奇处:一是布局别致、活泼灵活的人工水系网络堪称一绝。引自山中清泉的人工水圳,曲曲弯弯,穿行于每一条小巷、每一家院落;村南有南湖,村中有月沼,既能盥洗又能浇田;真是水流潺潺,清渠绕户,鹅舞红掌,鸭戏清波;塘中倒映着黑瓦白墙,空中飘动着炊烟氤氲;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透出一派清幽恬静、气定神闲的空灵气象,开生态村落之先河。

二是这里位于长江下游的皖南山区,地处偏僻,虽山清水秀,但为常人所不知。所以几百年来,这里不经战乱,村民鱼樵耕读,生生不息,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因而这些古老的村落得以完整地保存到现在,至今人们仍生活于其中,这在百年来烽火狼烟的中国真也堪称奇迹。

在导游的一再催促下,我一步一回头地告别了这清丽的村庄,也不得不和冥冥中的徽州女子依依惜别。在村口的小卖部,一些游人和村民聚在窗前,聚精会神地向里看着什么。

我也趋步向前观看,哦,原来是电视正在播放十六大新选出的九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在和记者见面。我不禁莞尔,毕竟是资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了,宏村也不再是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了。

那么,今天的徽州女子应该也不再是那个临风洒泪、对月伤怀的怨妇了吧?但愿如此。

5.为什么会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说法

对古代人来说,徽州是穷山恶水。

徽州有谚语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真实的写照。由于山地众多,田地极少,所以徽州人家无法养活自己的子孙,男孩子到了13、4岁就会外出学徒,学不成不能归家的。这就是古代闻名的“徽商”的起源了。所以徽州人胡适之先生有句话叫着“无徽不成镇”。

由于少小离家,徽商是重利而轻离别的,在外寻花问柳,家里却有发妻苦熬。当地有“一世夫妻三年半”的说法,就是说做徽州人的妻子,一辈子加起来只有3年半的时间在一起,这话经过好事者多次考证,证明一点也不假。三年半之外的时间呢?徵州女人只能是独守空房,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因为她们头上有一顶重重的帽子,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这就是把孔子儒学思想发挥到极致的“程朱理学”。

6.明朝末谢复洵是什么人物

谢复洵是电视剧《大祠堂》中虚构的人物。

剧情简介: 祠堂里的男人们追求家国理想而不懈奋争的历程、命运和人格的觉醒与完善;祠堂外的女人们忍受命运、安于命运和挑战命运的种种遭遇和心路历程。他们或成为国家栋梁,为大明疆业殚精竭虑;或成为开明商人; 为全族谢氏茶叶兴旺励精图治;或成为族长,为公平正义铁面无情;甚至还有委曲求全者、慷慨赴义者、悲伤流放者。

电视剧《大祠堂》正是通过对他们命运的展现,而展示这种文化传承、精神传承和文明传承。 扩展资料 主要角色介绍: 郑秀云 本剧女主人公,谢致卿的妻子,知书达礼,温良贤慧而又坚韧宽容,外柔内刚。

历经风雨,忍辱负重地支撑起家族重担,是传统徽州女人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美德集于一生的东方女人,本剧重点描写了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徽州女人极具戏剧性而又感人的一生。 大奶奶 前谢家族长者。

年轻时与后谢掌门人二爷之间一段隐秘的私情,导致前后两谢之间的恩怨纷争,为此悔恨一生,以虔诚之心和大度的行为竭力调和两谢之间的是非恩怨,维护谢氏家族利益,企盼实现两谢归一、家和万事兴的心愿。 谢格文 大奶奶之子,前谢掌门人,也是谢氏祠堂掌祠人。

性格懦弱、偏执、善良,一生追求功名,但屡试不中,最终心灰意冷,闭门修纂族谱。呕心沥血地维护谢氏家族利益,但常因为迂腐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家族争斗和外部灾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大祠堂。

7.介绍魅力徽州的作文

读罢一本厚厚的《江南小镇》,立起身,回想余秋雨那精彩的笔墨,一边望着窗外,窗外正下着蒙蒙细雨。

眼前不免浮现出典型的江南小镇的图景来:烟雨笼罩着精致的小桥,桥下水流潺潺;油纸伞下远远的身影,滴水的屋檐下一行深浅不一的小坑,空气中弥漫着悠远而宁静的文化气息。 我的老家在徽州,黄山脚下一个古老的小镇,以徽商闻名于世。

古色古香的徽州,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白墙黑瓦青石板,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古镇的质朴与纯正。江南小镇有着它特有的安详与宁静,这断不是在喧哗吵闹中所能找到的。

游人的脚步总是无意中打乱了它,要欣赏与品味真正的徽州,只有在游人稀少之时。让我们先用耳朵来感受这古老的徽州,去仔细听。

最大的动静当然是流水敲击两岸的声音,叮叮咚咚奏出一首永不停息的舞曲。水是江南小镇的特色,没有水,就失去了它的精髓。

徽州小镇水网纵横,水串起了徽州的精气神。水声背后,你也许还会听到织布机发出的有节奏的沙沙声,院中劈柴的啪啪声,而最有趣也最吸引人的声响莫过于那“当当”的弹棉花声,棉匠熟练地给这一单调的工作增添了音乐的魅力。

棉絮在空中飞舞,仿佛正在跟随那明快的节奏翩翩起舞。 再让我们睁开眼睛,用我们最具欣赏力的器官来领略徽州的风情。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不足5米宽的小道上,两边是高高的石灰墙,脚下发出的咯噔声不停地被反射,被折射,让人禁不住想用双脚创作音乐。古建筑的风韵让人过目不忘,早年徽商斥巨资建成的那座小楼,室室相通,厅厅相对,雕窗画栋,让人不由赞叹先人创造的建筑典范。

雨中的徽州古镇更是别有风味,镇上又是另一幅诗情画意,雨的滋润让古镇平添了几分生气。雨点温柔地落在百年的老屋上,轻轻地拍打着青瓦,白色的墙被雨打湿后,一块是灰,一块是白,中间和谐地过渡,每一面墙似乎都成了幅大写意风格的泼墨山水画。

雨水顺着一块块瓦向下流,落在青石板上早已形成的小洞中,击起的水花四下溅开,如果将画面定格,溅起的水花就像一顶晶莹、剔透、镶满钻石的水晶皇冠。溅起的水珠落在周围已湿透的石板上,击起更小的水花。

我喜欢生活在小镇上,享受古镇的每分每秒,古镇总给入一种感觉'一种只有小镇居民才有的感觉,静谧而幽远。


徽州女人电视剧简介

《徽州女人》以晚清时期徽州男人普遍出门经商,女人们只能留在家里受严格礼教束缚的现象为背景,讲述了富商程氏大家庭中五个女人迥异的命运和跌宕的人生

剧中从程老太太(归亚蕾饰演),程府大奶奶(菇萍饰),二奶奶(曹艳艳饰),到小姐程嘉怡(高榕饰)、丫环秋菊(王维维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历程,但大多以悲情凄美终结。

其中王维维饰演的秋菊,更是苦情徽女的代表人物,她与二爷真心相爱却被二奶奶赶出程家,沿街流浪后在一个小庙门口生下了与二爷的儿子,随知儿子又被程家偷走。而在二爷去世、程府衰败后,秋菊凭借自己的坚韧、努力最终成为了程府的掌门人。

《徽州女人》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主题明确并积极向上,故事紧凑,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画面精美。

该剧用原生态的叙事方式将特定时间、地域中的女人的生活境遇展示在观众眼前,把与世隔绝的徽州古民居女人们的生活艰辛呈现在当下舞台,揭示出女人在等待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悦与痛苦、渴望与焦虑、坚守与动摇、生存与死亡的心路历程和生命体验,从而凸显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徽州女人
你可以去贴吧“徽州”吧的精品区与视频区(即贴吧网页右侧“一梦徽州三百里”处)寻找一下灵感与素材,也可以去故园徽州论坛、大徽州论坛、黄山论坛找找。

  【题外话】
  徽州女人只是徽州千千万万个故事中的一个。为什么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总是常把视角盯着女人做文章呢?不觉得有所乏味吗?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徽州历史源远流长,故事更是灿若繁星。每一个徽州民谣民歌中就有一段徽州故事,每一个徽州传统节日里就包含着一段历史传说,每一位老人心中都有一段徽州的陈年往事。
  而且徽州的历史不应该被我们像“标本”与“遗产”一般雪藏,成为旅游的牺牲品,直到时间的推移与淡漠,没有任何旅游价值后就把它丢弃吗?
  徽州文化的活态传承应该是运用在实际之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把徽州文化充分利用,新安医学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徽派盆景与徽派建筑可以运用到诸多的城市建设元素之上、新安画派体现的是本地区的文化品位与修养程度,可以发扬广大,更可以推动笔墨纸砚在徽州地区的普及化。砚台、万安罗盘又可以作为艺术品放在家中摆设,或者作为城市的一大元素,更可以加以改善推广,适合“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等等。。。还有许许多多就不举例说明了
  为什么徽州的城市不具有太多的徽州特色与元素存在,总是说历史上文风昌盛!可是现在徽州人自己会说自己文风昌盛吗?艺术品位可能远不及先人。看看现在在平房上搭上马头墙的牵强附会之风,认为高楼大厦可以彰显城市发展程度之风等等,毫无自己的艺术主观意识。
  太多就不说了!

  当然,近几年有眼光的开发商也不少,徽派风格的现代建筑也逐渐备受青睐,但大多数的人还是没有城市文化意识的。攀比之风、自足之行日趋显现。文化意识不只是体现在建筑之上,许多人对家乡的文化都说不清楚,谈何文化意识?只知道祖宗很牛逼!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