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卿(西江月井冈山的背景)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22更新:2023-05-16 17:03:57

朱云卿的革命生涯

1926年1月,朱云卿在黄埔军校毕业后,留在省农民协会军事部工作。10月间,受中共广东区委的委派,前往韶关,担任中共北江特委委员,负责主办北江农军学校。朱云卿和黄埔军校的同学俞品威、何文明等从广州到达韶关后,与中共北江特委领导一起,因陋就简,办起了北江农军学校,以培养农民革命干部,加紧武装斗争的准备。朱云卿任该校主任。1926年,农军校第一期训练班,招收了北江地区各县、区、乡农会选送来学习的优秀青年共97人。
北江农军校根据斗争的需要,吸取广州农讲所、黄埔军校的办校经验,采用其主要教材,开设了政治课和军事课。军事课程以国民革命军“步兵操典摘要”和“野外勤务”为主要教材;政治课除该校教员讲授外,还邀请中共北江特委、北江工会、铁路工会等单位的负责干部进行讲课。教材以讲授毛泽东编写的《中国革命与农民问题》、《社会发展史》、《工农联盟》等文章为主。朱云卿还亲自担任军事教官。在教学中,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处处严以律己、一丝不苟,成为其他教员和学员的表率。此外,他为了使学员们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亲自领导制定了一整套农军校的规章制度,如请销假制度、早晚点名制度、课堂纪律、外出纪律、群众纪律等等,并在课堂大门上挂起一条写有“铁的纪律”的横额,他带头严格遵守,并认真督促和检查。
1927年2月,北江农军校第一期学员毕业了。在学校小空坪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大会,工农兵学商各界均派代表参加。会上,中共北江特委书记卓庆坚作了报告,朱云卿布置了学员毕业后的具体工作和任务,“希望回去后,要宣传、组织、训练、扩大农民自卫军,协助农会搞好工作”。接着,他又主办了北江农军校第二期学员训练班,招收了优秀青年160人。同年3月,曲江县 龙归的反动地主纠集民团袭击龙归农会,杀害了农民自卫队员23名,激起了全县农民的愤慨。朱云卿闻讯后,立即带领第二期全体学员开赴龙归,配合曲江县等当地农民自卫军,击败了反动地主武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农会伸张正气,也显示了农军校第一期毕业分配到曲江的学员和在校学员的战斗骨干作用。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又在广州策划了“四·一五”清党反共运动。中共广东区委按中共中央指示,对全省农军作了紧急部署。朱云卿接到指令后,带领北江农军校学员开往南雄县,继续进行训练。4月16日,广东区委指示,迅速集结北江农军北上武汉,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4月21日,分散在曲江、英德、乐昌、南雄、仁化、始兴、清远等县的农军校第一期学员和各县农民自卫军及铁路工人纠察队共1200多人汇集韶关,挥师北上,成立“广东北江农民自卫军北上总指挥部”周其鉴任副总指挥,朱云卿任参谋长。4月底,朱云卿率领北江农军校第二期学员从南雄出发,在湖南郴州与周其鉴率领的北江农军大队会师。当时,湖南反动势力比较猖狂,北江农军决定支援湖南农民运动。朱云卿带领队伍,在郴州一带打击反动地主武装,支持农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后来,他又率部继续北上,于1927年6月15日到达武汉。在武汉,他担任农政训练班主任,为武汉培训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
1927年9月9日,朱云卿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9月29日,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三湾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他担任该团参谋长,并随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1928年4月28日(农历三月初九),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宁冈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正式成立红四军之后,朱云卿担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此后,在毛泽东、朱德、陈毅领导下,他率三十一团官兵参加了龙源口等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龙源口战役,歼灭赣敌一个团,打垮赣敌二个团,缴获枪支1000多支,子弹数万发。这是红军成立以来最大的胜利,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西江月井冈山的背景
《西江月·井冈山》该词是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时间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汇报后,主席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原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西江月·井冈山》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朱云卿怎么死的
被国民党杀害!
朱云卿的幼年经历

朱云卿在老一辈进步思想的熏陶,在朱云卿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的幼芽。县立小学校长杨捷,是“五四”运动后广东高级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思想比较进步。杨校长以陈独秀、李大钊创刊的《新青年》,作为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读物,规定每周要选学一次《新青年》中的文章,还要求每个学生背熟《敬告青年》一文。国文老师庄劲民先生,也时常给学生讲“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等,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和革新思想,大大开拓了朱云卿的眼界。他每次都聚精会神地听讲,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学校开展的进步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并成为骨干。县立小学成立学生联合会,他被选为领导成员,而且担任学校黑板报的“编辑”。黑板报每周出一期,内容十分丰富,有《新青年》刊物的文选,有揭露当时社会丑态的文章、漫画,有校外的见闻,也有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受学生的欢迎。1922年上半年,朱云卿在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其祖母担心他好管“闲事”会招来大祸,便托人将19岁的朱云卿送到印尼万隆,跟着叔父朱亚球做工。
朱云卿虽然身居异邦,但拳拳赤子之心就像一团火。他十分怀恋祖国,担忧国家安危。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召开了第一次国民党代表大会,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创办了黄埔军校。朱云卿在印尼万隆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心想:祖国正处于各派军阀混战之中,百姓在水深火热的生活环境里挣扎,作为有血性的青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他觉得这是把爱国之心变成报国之行的机会到来了,便瞒着亲人,自筹路费,于是年12月回到了革命的中心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成为第三期步兵队学生班的一员。在黄埔军校,他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努力学习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讲授的革命理论,研读马列著作,积极参加各种军事训练。他参加了中共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反动的“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作坚决的斗争。1925年秋,他参加了平定滇军、桂军叛乱。同年10月,又参加国民政府发动的第二次东征,转战潮汕、兴梅一带,讨伐叛军陈炯明,为平定东江 、统一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朱云卿在战斗中机智勇敢,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受到周恩来的赞扬。这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凭借黄洋界天险抵抗的部队是什么部队?

红军31团的一营。

出自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原文为: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扩展资料:

1928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在湘南行动受挫后转移到桂东。红4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第31团第3营由井冈山赴桂东接应主力,第32团和第31团第1营留守井冈山。

1928年8月中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5个团,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2次“会剿”。

红4军第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等得悉敌人即将进攻的情况,根据毛泽东坚守井冈山的指示,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组织部队利用山险,设置竹钉,构筑工事,进行作战准备,等待主力回师,共同粉碎国民党军的“会剿”。

1928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趁红4军主力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2次“会剿”。


黄埔军校名将有哪些?

黄埔军校名将有:

1、第一期: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许继慎、黄维、桂永清、王尔琢、范汉杰、宣铁吾、宣侠父、曾扩情、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刘戡、霍揆彰、侯镜如。

2、第二期中,有周逸群、卢德铭、肖人鹄、袁也烈、陈恭、余洒度、邱清泉、郑介民、覃异之、方天、吉章简、沈发藻、罗历戎、张炎元、钟松、胡靖安、廖昂、李守维等,出的将军最多。

3、第三期有朱云卿、吴光浩、姜镜堂、熊受暄、常乾坤、王耀武、戴安澜、方先觉、宋瑞珂、李天霞、熊绶春、刘安祺、段霖茂、康泽、毛邦初、刘伯龙、陈素农、陈震东、郑挺锋、郜子举、周复等。



黄埔军校学生公约:

身为陆军军官学校学生,坚持不说谎、不欺骗、不偷窃的荣誉信条,也不纵容他人违反;立志成为允文允武、术德兼备的军事领导人才;具备领导管理、解决问题、语文沟通及持续学习四大能力;信守国家、责任、荣誉、牺牲、团结、勇气、自信的核心价值。

发挥“亲爱精诚”校训;确定“我是最好的”认知;贯彻尊师重道、存诚务实的要求。


朱云卿的黄洋界战

1928年7月,江西敌军第六军六个团,第三军五个团分别由安福和吉安进犯永新,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四军三十一团反击敌人的进攻,组织了中、东、北路行动委员会。朱云卿担任中路行动委员会指挥,带领三十一团团部特务连和三营九连,驻永新县城郊外,阻击吉安来犯之敌,并与东、北路红军紧密配合,到处游击,分割包围敌人,并组织小分队四出活动,袭扰驻敌,结果击毙、俘虏了大量敌人,将11个团的敌军围困在永新县城附近30华里内达25天之久。
1928年8月下旬,当毛泽东率领一个营的兵力离开井冈山到桂东迎接红军大队,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带领三十一团一营留守井冈山之际,湘军吴尚勾结赣军王均,纠集了4个团兵力,分两路向井冈山根据地扑来。29日下午红三十一团团部在大井村召开了连排长会议,朱云卿在会上作了战斗部 署。在黄洋界、朱砂冲、桐木岭、双马石、八面山等五大哨口修筑了工事;各乡的赤卫队、暴动队、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都动员起来;山上备路了粮食;在茅坪建立了红军医院。特别是在黄洋界上构筑了牢固的工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山路两旁的茅草里埋上了削竹钉;山顶上准备了大量的檑石;山坡上挖了一条条深壕沟。黄洋界山高路险,除了一条羊肠小道之外,四面都是悬崖峭壁。8月20日上午,排成“长蛇阵”的湘军,沿着小道往上爬,爬到半山腰,当进入有效射程内时,排枪齐响,檑石齐下,敌人进退两难,被我军打得头破血流、折臂断腿,后面的敌人见势转身溃逃,陷入竹钉阵里,就这样,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朱云卿在阵地上指示大家要摆出毛委员已率红军大队回来了的架势,迷惑、威胁敌人。当天下午4时多,他还从修理厂抬来一门待修的迫击炮,架在黄洋界的望哨上。迫击炮一连发了两个炮弹均不响,接着又发出了仅存的一发炮弹,“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准确地落在敌指挥所,黄洋界上枪炮齐鸣,杀声震天,隐蔽在哨口工事和树林里的红军战士、赤卫队员、暴动队员,手持红旗、钢枪、大刀、长予,飞奔而出。敌人以为红军大队真的回来了,顿时乱作一团,纷纷逃命,湘军吴尚连夜逃回湖南酃县,而赣军王均闻吴尚惨改,亦吓得慌忙逃跑了。黄洋界之战,朱云卿团长指挥有方,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