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世界(   共识)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738更新:2023-05-16 17:07:21

中国象棋有国际大赛吗?几个,奖金多少?
中国象棋有两项国际大赛,即象棋世界锦标赛和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
这两项国际大赛的奖金各年不同,一般15~50万元之间。

[象棋世界锦标赛]

世界象棋锦标赛是世界象棋联合会主办的中国象棋世界大赛,是世界上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国象棋比赛之一。每两年一届。比赛设四个组别,即男子团体、男子个人。
比赛举办地及名次列表:
第一届:1990年-新加坡
男子个人冠军:吕钦
第二名:胡荣华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吕钦、胡荣华)
女子个人亚军:黄玉莹

第二届:1991年-云南
男子个人冠军:赵国荣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赵国荣、李来群)
女子个人冠军:胡明

第三届:1993年-北京
男子个人冠军:徐天红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徐天红、赵国荣)
女子个人冠军:胡明

第四届: 1995年- 新加坡
男子个人冠军:吕钦
第三名:陶汉明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吕钦、陶汉明)
女子个人赛亚军:胡明

第五届:1997年-香港
男子个人冠军:吕钦
第二名:许银川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吕钦、许银川)
女子第二名:高懿萍

第六届:1999年-上海
男子个人冠军:许银川
第二名:阎文清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许银川、阎文清)
女子个人冠军:金海英

第七届:2001年- 澳门
男子个人冠军:吕钦
第二名:胡荣华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吕钦、胡荣华)
女子个人冠军:王琳娜(并列)

第八届:2003-香港
男子个人冠军:许银川
第二名:于幼华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许银川、于幼华)
女子个人冠军:郭莉萍

第九届:2005-法国巴黎
男子个人冠军:吕钦
第四名:刘殿中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吕钦、刘殿中)
女子个人冠军:郭莉萍[1]

第十届:2007-中国澳门
男子个人冠军:许银川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许银川、洪 智)
女子个人冠军:伍 霞

第十一届:2009-中国山东
男子个人冠军:赵鑫鑫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赵鑫鑫、赵国荣)
女子个人冠军:尤颖钦

第十二届:2011-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男子个人冠军:蒋川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蒋川、许银川)
女子个人冠军:唐丹

第十三届:2013-中国广东
男子个人冠军:王天一
女子人人冠军:唐丹
男子团体冠军:王天一、孙勇征

[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
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由亚洲象棋联合会主办的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是亚洲象棋界所有象棋个人赛的最高荣誉,它代表着所有象棋个人赛的最高水平,因为它是棋手们从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象棋个人锦标赛上,一路往上攀登而到达的最高峰。与此同时,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也是亚洲象棋联合会规定为每两年举行的一次盛事,旨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进亚洲各地棋界友谊,促进象棋技术提高。
“第十六届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由澳大利亚象棋联合会承办,已于2013年9月22日至27日举办。
男子组方面,许银川夺得冠军,洪智获得亚军。庄宏明先行战胜武明一获得季军,武明一名列第四。获得第五至第八名的棋手为:中华台北江中豪、越南赖理兄、中国香港黄学谦、中国澳门曹岩磊。女子组方面,越南吴兰香最后一战击败中华台北彭柔安,从而以六战全胜积12分的佳绩夺得冠军,中国陈幸琳5胜1负积10分获得亚军,中华台北彭柔安、新加坡陈茗芳、马来西亚林嘉佩、汶莱詹惠媄分获第三至第六名。
央视体育频道象棋世界每周什么时候播岀
现在应该是每周五晚上的0点,也就是周六的凌晨,不过这个时间也没法保证,经常是有点儿其他的比赛就给占了
中国象棋和世界象棋有何不同?
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斗游戏之一,和中国的围棋、象棋和日本的将棋同享盛名。一般认为,在公元500年之前,在印度北部就有了这类游戏。当时的棋子比起今日的国际象棋在着法上简单得多,它们代表在古印度的步兵、武士、战车和大象。在棋盘上,国王和他的维齐(即今天的后)统帅一切。据多数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从印度逐渐传到中亚细亚、中国、波斯和欧洲。11世纪时盛行于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纽斯很喜欢的一种消遣。 这种游戏一传到西方,有个别棋子的名称和设计便与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社会阶层挂上了钩。王和兵当然没有改变。大象在印度军队中是一种重型的力量,在西方则由主教替代,主教在当时中世纪教会中颇有权力,而大象在西方战事中没有人知道其威力无比。棋史学家列维在叙述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曾经在意大利本土上使用兽力作战。印度棋盘上的武士,变成了马,世人公认为是骑士制度的一个代表。古战车变成城堡(德文"turn",西班牙文"torre",法文"tour",均为"城堡"的意思),英文中则为“rook”(城形棋子)。此字源出于波斯文"ruhk"(战车的意思)或者是出于意大利文"rocco。"(城塔的意思)。最后,维齐转而名为后,是中世纪宫廷的主要人物。 15世纪末,国际象棋规则在欧洲起了一个自然而然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后从依附于王而变成在棋盘上极具威慑力量的角色。另外,兵起步时可以选走两格,象可以在斜线上自由行走以及王能够和车易位。这些变化可以说已经和今日世界上159个国家和地区所开展的国际象棋走法十分接近了。这种走法已被当今国际棋联这个国际象棋世界性组织所属的500万注册棋手所认可。直到进入20世纪时,国际象棋仍被认为是贵族和富有闲人的游戏。而今天,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使得国际象棋逐渐普及起来。如果说,国际棋联现有五百万注册棋手和数以亿计会下国际象棋(据国际棋联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数字,现全世界大约有三亿)的人,那么,其中除了少数尖子棋手把它作为艺术和终生职业外,其余都是这种游戏的爱好者。 的确,在前苏联和接过前苏联"国际象棋王国"旗帜的俄罗斯,国际象棋是国家体育,被奉为"国棋",比足球更受人喜爱。由于国家和群众的大力推动,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前苏联特级大师们或多或少地控制了世界国际象棋的棋坛,虽然他们的优势很快受到了英国、美国等西方国际象棋强国的挑战。 在所有棋盘游戏中,国际象棋是一种把战略战术和纯技术融为一体的理想游戏。和西洋双陆相比,胜负决定于骰子一掷,诚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国际跳棋相比,棋子的规模化控制了技术上的胜负。和国际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学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日本将棋和中国的围棋、象棋。 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分析对局时是一种逻辑的实验使用,而在攻王的战斗中和战略问题的运筹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创造性的灵感。不过,国际象棋不是像纵横字谜那样单纯是一种文字智力的测试。国际象棋的竞争使双方投入一场不流血的战斗,是双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场激烈尖锐的战斗以及体力上的坚韧不拔的较量。 国际象棋着法多变,趣味横溢,对于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更具有极好的效果。因此,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把国际象棋列入小学课程。 中国象棋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01.htm 目录·历史 ·走棋和吃子 ·《棋盘和棋子》 ·棋盘和棋子初始摆放位置 ·中国象棋的国际化 ·全运会上见分晓 ·中国象棋的记谱方法 ·一些中国象棋网址 历史 中国象棋即军际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有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它不仅能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 唐代以前,象棋只有将、车、马、卒4个兵种。宋晁无咎的“广象棋”有棋子32个,与现代象棋棋子总数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盘上有没有河界。宋、元期间的《事林广记》刊载了两局象棋的全盘着法。明、清时期,棋书出版较多,尤以明代徐芝的《适情雅趣》、明末清初朱晋桢的《桔中秘》、清代王再越的《梅花谱》和张乔栋的《竹香斋象戏谱》更为著名。1956年起象棋列为我国国家体育项目,近年来,在全国性比赛中,除男子个人赛,又先后增加了男子团体、女子个人、女子团体等比赛项目。成绩优异的棋手由国家体委授予“象棋大师”和“特级大师”等称号。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深受群众喜爱,而且流传国外。1978年,成立了亚洲象棋联合会。象棋在欧美人中间也有了可喜的发展。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纷纷成立了象棋协会或象棋社。一些国际象棋大师也下起了中国象棋。为了推动象棋的国际化,在此基础上,“中国中国象棋联合会筹委会”于1988年在北京成立。第1届世界杯象棋锦标赛于1990年在新加坡举行。
国际象棋的简介

国际象棋的简介

   囯 际象棋(英语:chess),又称欧洲象棋或西洋棋,是一种二人对弈的战略棋盘游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家中、俱乐部中、网络上以通信 囯 际象棋或比赛的形式游玩。 囯 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2014年1月25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尔森与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上演了一场国际象棋大战,开局仅仅79秒后,比尔·盖茨便输掉了整场对决。

  基本简介

  国际象棋在所有棋盘游戏中,国际象棋(英文:chess)是一种把战略战术和纯技术融为一体的理想游戏。和西洋双陆相比,胜负决定于骰子一掷,诚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国际跳棋相比,棋子的规模化控制了技术上的胜负。和国际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学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日本将棋、中国围棋、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分析对局时是一种逻辑的实验使用,而在攻王的战斗中和战略问题运筹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创造性的灵感。不过,国际象棋不是像纵横字谜那样单纯是一种文字智力的测试。国际象棋的竞争使双方投入一场不流血的战斗,是双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场激烈尖锐的战斗以及体力上的坚韧不拔的较量。

   游戏类型

  国际象棋属于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

  与“零和”对应,21世纪也常用“双赢”概念。“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相关含义

  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都与该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国际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西方的封建社会。与其他3种棋类相比,国际象棋政治色彩更加浓郁:

  首先,反应出的社会等级性更加明显,棋子名称与社会阶层挂上了钩——比如:主教、骑士等。

  其次,国际象棋里威力最大的棋子是皇后,突出了西方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地位及作用(因为政治联姻,故皇后代表第三方联合军的支援,另外中国象棋里根本就没有皇后)。

  历史渊源

  国际象棋棋盘及棋子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快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中国、印度、锡兰、波斯、阿拉伯国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数棋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最早出现在印度。18世纪时,W.琼斯指出:古印度是国际象棋诞生的摇篮。大约公元2~4世纪时,印度有一种叫作“恰图兰加”(chaturanga)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 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四军将士已安排"的诗句。“四军”就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 4个兵种。但作为国际象棋前身的这种“四方棋”,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 以梵语“恰图兰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纪时由印度传入波斯,由于语音上的讹误,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误读为“恰特兰格”(chatrang)。“恰特兰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 (shatranj),以后这种 “沙特兰兹” 在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广泛流传。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的宫廷诗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 819年,在巴格达还举行过几个棋手的比赛。

  国际象棋大约在10世纪以后,经中亚和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各个地区,先传到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国。11世纪末叶,遍及欧洲各国。在当时的文献中,把国际象棋列为骑士教育的 “七艺” 之一。“七艺”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15、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现在的样式和棋制。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谱,出版在1497年。

  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的着法有过许多次变革。早先,王的走法虽一样,但据说是可以被吃掉的。关于王车易位的特权是从16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的,这是欧洲人的一项创造发明。皇后的名称、 性别和威力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在沙特拉兹时期,皇后这只棋子表示“律师”、“大臣”或“将军”。后来法国人把皇后一子的形式稍稍变了一下,成了现在这样的女性。过去,皇后并不是最强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与中国象棋的士非常类似。双方的皇后只能在不同颜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后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威力,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以后。兵在过去只能前进1格,第1次走动时也一样,一直到16世纪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现在这样。兵到达第 8格,过去只能升变为皇后,不能升变成别的棋子。只有车和马的走法一直没有改变。至于国际象棋的棋盘,在13世纪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后汉明帝时(公元 1世纪下半叶),中国与印度开始正式交往,隋唐之后,文化交流更形频繁。中国的象棋与国际象棋着法类似,渊源相近,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可能互有影响。直到现在,这两种象棋的车和马走法相同(只是国际象棋的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规则也类似。现代国际象棋盘完全一样;河南开封出土的北宋铜质棋子,“士”的图案为身穿戎装的女子,和国际象棋里的皇后性别一样。

  起源研究

  起源

  国际象棋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一共有以下几种说法: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 “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①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王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与宗师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这位宗师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折合小麦重量为2587亿吨以上。

  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棋子里面比王还要弱的,要算是兵了。它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②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

  国际象棋大约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八乘以八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至迟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象戏进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戏”和“类象戏”进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图朗兹”,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朗兹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实物根据是8世纪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关于“四色棋”的文字记载是公元九世纪的克什米尔史诗《拉特纳卡尔》。“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末定型为现代的国际象棋。

  “印度起源说”产生于英国人,最后也是由英国人来否定“印度起源说”。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一上来就已经有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要让英国学者改变观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

  现在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像最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 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③关于国际象棋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现在熟悉的国际象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

  共识

  国际象棋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从这种逻辑出发,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初的发明者”。只好无奈地满足于“社会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实际上,从许多方面看,国际象棋更象电影。

  相关赛事

  十九世纪中期,国际象棋开始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1924年曾被列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年成立了“国际棋联”。国际棋联主办或委托成员国协会举办的重大世界性比赛有: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世界团体锦标赛、男女个人世界冠军赛、大学生世界团体赛、少年世界冠军赛,以及各大洲的国际象棋团体赛。至于各种杯赛、邀请赛、大师赛、特级大师赛、等级分赛等更是不可胜数。

;
世界象棋冠军是谁,
谢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中国女子国际象棋运动员

1970年10月30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北京人。6岁学中国象棋,10岁时获得北京市儿童中国象棋冠军;随后开始改学国际象棋,1984年,14岁的她在全国比赛中获少年冠军和成年组第六名,成为国家大师。1988年在世界青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中,以积9.5分名列女子第四名,并取得第一个国际大师标准分,晋升为国际大师;同年参加澳大利亚悉尼国际象棋国际公开赛,在男女混合赛中名列第六,居女子首位。1989年在波兰女子国际象棋邀请赛中获亚军;同年在全国青年男女混合赛上和全国女子个人赛中均名列榜首。1990年在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中,以9胜4和1负的优异成绩,为中国女队夺得第三名立下功劳;同年3月参加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亚洲分区赛,以12胜1和成为亚洲代表;7月,只身下南洋,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第二区际赛上,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实力,取得第二名,获得世界国际象棋八强赛的入场券,并取得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9~10月间,在苏联举行的世界冠军候选人赛上,以4胜1和2负的成绩荣膺第一,取得了与南斯拉夫优秀女棋手艾丽萨·马里奇挑战资格的决赛权,这项比赛的冠军和挑战着过去一直是由苏联女棋手垄断,中国棋手的胜利是一次重大突破。1991年初,在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候选人决赛中,取得3胜3和1负的成绩,以4.5比2.5的比分力克南斯拉夫的艾丽萨·马里奇,取得了与世界冠军、苏联女棋手玛娅·奇布尔达尼泽挑战的资格。为祝贺她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联合举行了“祝贺国际特级大师谢军获得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挑战权庆功会”。1991年10月30日,在与连续四届世界冠军得主、苏联的玛娅·奇布尔达尼泽的第十五场对阵中逼和对手,以总比分8.5比6.5击败劲敌,终于在她二十一岁生日到来之际登上了世界女子国际象棋的巅峰,并结束了欧洲选手对该棋赛冠军长达六十四年、苏联选手对该棋赛冠军长达四十二年的垄断,为世界棋坛的新纪元翻开了最新最美的一页。这既是中国人的胜利,也是亚洲人的胜利。她棋风属稳中求胜、攻守兼长的全面型,组织进攻,思考有深度,尤以中、残局见长,与男子相若。更为可贵的是她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竞赛型棋手。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出版有自传《 下棋的女人》。
中国第一位正式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是
中国体育之最
-谢军:中国第一个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1991年10月29日,谢军战胜前苏联著名棋手齐布尔达尼泽,登上了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的宝座,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这次夺冠也是继1950年以来,国际象棋女子世界桂冠首次游离出苏联本土。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是世界性体育赛事中最持久、最激烈的赛事之一,其程序繁杂,足可于世界杯足球赛相媲美。报名参赛者需经过分区赛、区际赛、候选人赛和挑战赛的淘汰,只有最后的胜出者才可获得向上届冠军挑战的权利。
两年之后,她以棋后身分卫冕成功,成为当之无愧的"王座"。谢军在比赛中表现出了
高超的棋艺和顽强的心理素质。她那"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惊涛骇浪"的比赛魅力,震撼了每一个参赛者的心。
附:谢军三次加冕历程
1991年10月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争夺战,主客场以8.5:6.5战胜前苏联五届世界冠军齐布尔达尼泽,首次夺冠。
1993年11月在摩纳哥的冠军卫冕战上以8.5:2.5的压倒优势击败格鲁吉亚的约谢利阿妮,轻松卫冕。
1996年2月在西班牙哈恩的冠军卫冕战上,以4.5:8.5负于匈牙利的苏珊·波尔加(大),失冕。
1999年在俄罗斯喀山和中国沈阳进行的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争夺战上,以15战5胜7和3负击败俄罗斯棋手加里娅莫娃登上跨世纪王后的宝座。
象棋比赛种类

  象棋,亦作"象碁"、 中国象棋 (英文名Xiangqi),汉族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象棋比赛有多少种?下面我给你介绍象棋比赛种类,欢迎阅读。

  象棋比赛分为三类,象棋国际比赛,象棋国内官方比赛,象棋国内非国办比赛。

  1.象棋国际比赛

  世界范围内的象棋比赛主要有世界象棋锦标赛,亚洲象棋锦标赛,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象棋组)三大赛事。

  1.1世界象棋锦标赛(世锦赛)

  世界象棋锦标赛是世界象棋联合会主办的象棋世界大赛,是世界上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象棋比赛之一。每两年一届,现已举办12届。比赛设四个组别,即男子团体、男子个人、女子个人和非华越裔个人。每届都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象棋盛事。

  由碧桂园集团赞助的第十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已于2013年10月21日至27日在广东碧桂园十里银滩酒店举办。

  本次比赛共吸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25支队伍、8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其中,男子个人组的前三甲分别是:中国选手王天一、中国选手孙勇征、中国澳门选手曹岩磊;女子个人组的前三甲分别是:中国选手唐丹、越南选手阮黄燕、美东选手贾丹;男子团体赛前三甲分别是:中国队,中国澳门队,越南队。泰国队棋手基沙纳获非华越裔个人赛冠军。

  1.2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亚锦赛)

  亚洲象棋锦标赛,由亚洲象棋联合会主办的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是亚洲象棋界所有象棋个人赛的最高荣誉,它代表着所有象棋个人赛的最高水平,因为它是棋手们从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象棋个人锦标赛上,一路往上攀登而到达的最高峰。与此同时,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也是亚洲象棋联合会规定为每两年举行的一次盛事,旨在加强国际 文化 交流,增进亚洲各地棋界友谊,促进象棋技术提高。

  “第十六届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由澳大利亚象棋联合会承办,已于2013年9月22日至27日举办。

  男子组方面,许银川夺得冠军,洪智获得亚军。庄宏明先行战胜武明一获得季军,武明一名列第四。获得第五至第八名的棋手为:中华台北江中豪、越南赖理兄、中国香港黄学谦、中国澳门曹岩磊。女子组方面,越南吴兰香最后一战击败中华台北彭柔安,从而以六战全胜积12分的佳绩夺得冠军,中国陈幸琳5胜1负积10分获得亚军,中华台北彭柔安、新加坡陈茗芳、马来西亚林嘉佩、汶莱詹惠媄分获第三至第六名。

  1.3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智运会)

  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象棋组),由国际智力联盟发起,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国际性 智力运动 综合赛事。运动会包含 桥牌 、 国际象棋 、国际 跳棋 、 围棋 和象棋等五大智力运动项目。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于2008年10月3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选择在中国举行的原因主要有:首先,象棋、围棋这些智力活动有史以来在中国就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其次,由于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再次,与 其它 国家不同,中国对于各项智力运动实行的是统一管理,这也从组织管理方面促成了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在中国的举行。这是智力运动项目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举办综合性大型比赛,有来自14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名运动员与教练员参赛,设桥牌、国际象棋、围棋、国际跳棋和象棋5个大项36个小项,其中象棋5个小项,分别是男子快棋赛、女子团体赛、男子团体赛、女子个人赛和男子个人赛。2012年3月20日,国际智力运动联盟通过官网宣布,第二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于2012年8月9日至23日在法国里尔举行,比赛项目包括桥牌(第14届桥牌世界运动会),国际象棋、国际跳棋、围棋,特邀项目为象棋。比赛所设大项和首届基本一致(象棋在首届为正式项目,第二届为特邀项目),另外呼声很高的德州扑克并未进入第二届智运会。

  2012年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中国队选手包揽了象棋赛事的双金,香港队棋手也收获了一枚男子个人铜牌。在象棋项目上,中国队选手优势明显,王天一和陈丽淳两名特级大师分别获得男子组与女子组的冠军。在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的5个项目中,从参赛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数量可以看出,象棋是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一个,而且参赛者大部分是华裔选手。

  2.象棋国内官方比赛

  国内官方比赛指的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象棋部(中国棋院)所发文直接或间接举办的比赛,按照比赛性质分为锦标赛和邀请赛。

  2.1 锦标赛

  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作为我国高等级的象棋赛事,创办于1956年,赛龄甚至要比1962年成立的象棋协会还“古老”。大赛每年举行一届,原仅设男子组比赛,1979年开始设立女子组。1961年和1963年因为三年自然灾害而未举行,1967年至1973年因“”未举行,1976年因毛泽东逝世而未举行。全国象棋个人赛是象棋界的盛会,在国内象棋个人赛中代表着最高水平,同时,胜者将有机会晋升“特级大师”,是棋手无上的荣耀。

  全国象棋锦标赛(男子团体组),即象棋甲级联赛,参赛队伍为上年的象棋甲级联赛前十名和象棋乙级联赛的前两名,由象棋协会主办,由省(直辖市)和中央直属企业的代表队参与。它作为国家级正规赛事,代表我国国内最高等级的象棋赛事。2012年以前,象甲联赛只设立了男子组,并未设立女子组。首届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预赛于2013年10月底在“全国象棋之乡”山东省高密市举行。这标志着这项全国象棋女子顶级赛事经过长时间酝酿之后终于正式推出。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是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今年创办的全国顶级水平职业赛事,联赛将取代原有的女子全国象棋团体赛,成为具有国际顶级水平的女子象棋比赛。女子甲级联赛的创办,对于完善我国象棋赛事结构,提升女子棋手水平,推动我国象棋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赛事定位突破了传统的竞赛组织思路,开放办赛,为象棋的竞赛改革制度探索了发展的新路,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效果。首届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广东碧桂园队勇夺冠军,唐丹获得最有价值棋手奖。

  全国象棋乙级联赛,相对象棋甲级联赛,赛制规模和等级较低,参赛的要求比较宽泛。按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局、有关行业体协均可组队参加,需向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和象棋协会报备。其它如需组队参赛的单位需要向象棋协会递交参赛申请,经象棋协会审核批准即可报名参加。跟象甲相比,时间短、密度大,一般举行9轮即产生结果,第一二名可以获得甲级联赛的资格。

  全国智力运动会(象棋组),是继全运会、城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之后,又一个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以智力运动项目为主的全国性运动会。在2011年第二届智运会后,改为每四年举办一次。主打棋牌类项目,其中第二届智运会共设象棋、围棋、国际象棋、 五子棋 、国际跳棋和桥牌等6大项、54个小项比赛。

  另外,针对不同的年龄层的参赛选手,我国还举办全国象棋青年锦标赛竞赛、全国象棋少年锦标赛竞赛、全国象棋 儿童 锦标赛竞赛,主办单位都是中国象棋协会,承办单位则是各省市体育局及棋类协会。面向青年、少年及儿童的象棋锦标赛,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儿童热爱体育、热爱象棋的热情,并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棋艺的平台。

  2.2 邀请赛

  “银荔杯”象棋争霸赛于1990年创赛,每年一届,截止至2004年停止办赛,期间一共举办了15届。

  “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当时是由羊城晚报体育部主任苏少泉与《新体育》杂志总编辑郝克强共同商议,由羊城晚报社创办的,期间得到霍英东先生的赞助。截止至2009

  年停止办赛,期间一共举办了29届。每年一届的五羊杯赛,是当时国内水平最高、影响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象棋比赛。它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象棋运动的普及、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还成为中国象棋最具知名度的一个品牌。该项比赛的特点是参赛选手只能是特级大师,即通过对参赛人员进行严格限制从而保证比赛的高水准。

  “九城置业杯”全国象棋年终总决赛,由上海“九城置业”公司赞助,象棋协会主办的象棋冠军邀请赛。比赛首次于2008年12月举行,不但对赛制进行了改革,提升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更是创纪录地将冠军奖金提升至30万元,在业界引起了轰动。2009年,在第一届赛事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九城置业杯全国象棋超霸赛”突破升级,个人冠军奖金提高到50万元。担起了“象棋年终总决赛”的重任,并创新性地提出“象棋娱乐化”的新理念,将娱乐元素融入象棋赛事中,让更多群众关注象棋,把群众带到象棋比赛的现场。“九城置业杯”全国象棋年终总决赛于2010年停止办赛,期间一共只举办了两届。

  “茅山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第一届于2009年5月在风景秀丽的句容市茅山景区举行,该赛事由中国象棋协会、句容市人民政府和独家冠名的商业单位共同主办,参赛棋手包括胡荣华、吕钦、许银川、徐天红、赵国荣、陶汉明在内的11名曾获得全国锦标赛男子个人冠军的特级大师。句容市有着深厚的象棋底蕴,民间业余高手众多,虽然这里每年都举办很多业余赛事,但是缺乏职业高手参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棋手的成长,也阻碍了中国象棋在当地的进一步提升。而每年一届的“茅山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则为当地棋手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发展到2014年,第六届句容“茅山半岛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已经于5月17日开幕,主办单位“中国象棋协会”与承办单位“江苏亚东建发集团”与“江苏汇金控股集团”邀请23位全国象棋冠军选手共同打造一场“棋宴”盛典。本次全国冠军邀请赛邀请了男子棋手胡荣华、柳大华、李来群、吕钦、徐天红、赵国荣、许银川、陶汉明、于幼华、洪智、赵鑫鑫、蒋川、孙勇征及女子棋手单霞丽、胡明、伍霞、王琳娜、金海英、张国凤、党国蕾、赵冠芳、唐丹、尤颖钦共23位获得过全国各项象棋比赛冠军的选手参与。这场中国象棋比赛倍受各界关注,奖金组设置如下:男子1-6名分别为10万元、7万元、6万元、5万元、4万元、3万元;女子组1-6名分别为6万元、4万元、3万元、2.5万元、2万元、1.5万元;未获奖棋手补贴(税后)男子2万元,女子1万元。

  “决战名山”全国象棋冠军挑战赛,是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象棋协会于2012年推出的高端赛事,参赛者都是获得过全国冠军的名手,每年一届,截止至2014年5月已经举办了两届。系列赛由6至8站分站赛和总决赛组成,每站分站赛有两名棋手参赛,胜者晋级总决赛。与其它传统比赛不同的是,分站赛极富特色,分别设在各地名山举行,

  将秀美的风景与精彩的对局融为一体。首届比赛分为“决战名山系列赛”和“巅峰对决”两个阶段进行。第二届暨2013年 “楠溪江杯·决战名山”全国象棋冠军挑战赛总决赛在楠溪江畔开战。此前经过6轮分站赛之后,赵国荣、王天一、孙勇征、洪智、蒋川和赵鑫鑫六位特级大师晋级总决赛。经过5轮单循环预赛后,来自黑龙江的赵国荣和北京棋手王天一的战绩同为二胜二和一负积6分列第一、二位进入最后的冠亚军两番棋决赛。最终王天一以一胜一和夺冠,并且获得了12万元的奖金,赵国荣获得亚军。与2012年不同的是,为提升赛事的影响力,特别是吸引众多网络棋迷的关注,本站比赛还增设了在网络平台上的推广活动——“决战名山”新泰莲花山站网络赛区暨 “QQ游戏天下棋弈”全国象棋网络赛网络赛经过三季的预赛之后,每季从总人数超过100万的参赛者中选出4名晋级棋手,共12名棋手进入了在永嘉进行的总决赛,总决赛是落地赛形式,最后来自辽宁的范思远、黑龙江的郝继超和北京的么毅分获冠、亚、季军,并分别获得人民币6万、2万和1万的奖金。

  “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首届于2012年12月16日-12月20日举办,由象棋协会与碧桂园集团联合主办,邀请了十三位全国象棋锦标赛男子现役冠军胡荣华、柳大华、李来群、吕钦、徐天红、赵国荣、许银川、陶汉明、于幼华、洪智、赵鑫鑫、蒋川、孙勇征同台竞技。个人赛全国冠军奖金达到60万元,第二名20万元,第三名10万元,第四名6万元;比赛总奖金114万元,这在象棋史上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许银川七战七捷,荣获首届冠军,其超越自我的棋王气概,征服了万千象棋 爱好 者。孙勇征获得亚军,洪智获得季军,蒋川获得第四名。该次赛事突显六大亮点:高奖金首开先河;冠军铠庄重亮相;功勋章闪亮夺目;开闭幕式创意迭出;比赛场纪律严明;参赛棋手德艺双馨。这项赛事获得了“棋坛奥斯卡”的美誉。时隔一年,第二届“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于2013年12月21日至26日举办,本次比赛由中国象棋协会、碧桂园集团主办,广东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广州棋院和珠江文化等单位协办,广州海心文化活动策划有限公司承办。胡荣华、柳大华、李来群、吕钦、徐天红、赵国荣、许银川、陶汉明、于幼华、洪智、赵鑫鑫、蒋川、孙勇征、王天一、谢靖这十五位全国象棋锦标赛男子现役冠军首次齐聚一堂,逐鹿棋坛。赛事不但升级为一年一届,冠军奖金更是加码到65万元,再次刷新目前国内象棋赛事最高奖金纪录。赵鑫鑫在本次比赛中稳定发挥,荣获冠军,老将柳大华荣获亚军,徐天红、于幼华并列第三名。第二届赛事体现了冠军群体“超越自我”的崭新面貌,“冠军不老”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与颁奖仪式同时举行的,还有“碧桂园百城象棋冠军大赛(业余)”的颁奖仪式。本次百城业余赛系碧桂园首届全国性规模的业主象棋大赛,面向碧桂园旗下100个项目的业主及意向客户,只要是中国象棋业余爱好者均可报名参加。百城业余赛总决赛于12月21

  日至26日期间,与第二届“碧桂园杯”邀请赛一同在广州碧桂园凤凰城酒店举行。参与赛事的业余选手不仅可以与全国其他赛区的业余选手切磋技艺,还可获得大师亲自授课、挑战大师车轮战。另外,本次业余赛冠军选手可获得高达1万元的奖金。此次象棋业余棋手百城冠军大赛将带动“象棋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将让更多的群众接受象棋文化的熏陶。

  为进一步弘扬象棋这一国粹,碧桂园集团自2010年起独家赞助广东碧桂园象棋队,并已成功举办“碧桂园杯”第三十一届省港澳埠际象棋赛、“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碧桂园杯”少年象棋赛、“碧桂园杯”第十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等众多象棋赛事,鼓励各年龄层的象棋爱好者积极参与象棋运动,促进象棋事业的蓬勃发展。碧桂园集团赞助的比赛相对同类比赛有了很大的突破,最大的亮点在于冠军奖金的设置、参赛选手的选择和严格规范的赛事管理上。商家赞助的高额奖金,极大程度上地吸引了全民对象棋赛事的关注,进一步促进了象棋的普及,为今后象棋比赛的发展做了良好的尝试。

  “财神杯”全国电视象棋快棋赛,2013年为首届赛事,之后每年举办。该赛事由中国象棋协会和财神集团共同主办,广东省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广州棋院等单位协办。大赛邀请全国象棋锦标赛男子现役冠军、特级大师和年度等级分最高的棋手,采用16人单败淘汰赛赛制。16位棋手按年龄长幼分为财神爷和财神哥两组各进行第一阶段淘汰赛,组内淘汰至前两位优胜者进入半决赛,半决赛由财神爷组二人对财神哥组二人(抽签确定对手),胜方进入决赛阶段争夺冠、亚军。奖金为第1名10万,第2名5万,半决赛负方3万,第二轮负方1.5万,首轮负方1万。最终北京的蒋川在冠亚军决战中以一胜一和的成绩击败了黑龙江的赵国荣夺得桂冠,赵国荣获得亚军,广东的吕钦、湖北的汪洋并列第三名。2014年该赛事改为非国办比赛。

  “淮阴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暨中国象棋发展论坛”,比赛由中国象棋协会、江苏省体育局主办,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淮安市体育局承办,江苏棋院协办。于2009年开始,每年一届。角逐象棋名人赛的12位棋手为国内和境外各6人,12位中外象棋高手会聚淮阴,争夺韩信杯;而以象棋泰斗胡荣华领衔的多位名家也在同时举办的象棋发展论坛上,围绕象棋文化的主题开办讲座,并推出象棋 收藏 展览。比赛首先采用分组积分循环制共进行五轮,然后是两组的同名次决赛,冠军将荣膺韩信杯和1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3.象棋国内非国办比赛

  象棋国内非国办比赛,主要是各省市社区组织的象棋比赛,允许非注册棋手参赛。目前,各省市举办的象棋国内非国办比赛大大小小都有不少,其中比较有名气的有:

  第二届“财神杯”电视象棋快棋邀请赛,由财神集团和广东电视台共同举办,于2014年1月27日在广州棋院开赛,曾出席首届赛事的柳大华、吕钦、徐天红、赵国荣、许银川、陶汉明、于幼华、洪智、蒋川、孙勇征、谢靖、汪洋、庄玉庭等大师再次在本届赛事亮相,赵鑫鑫、王天一、郑惟桐也加入到本次象棋盛事中。本届赛事沿用了上届比赛的分组方式,按年龄段分为“财神爷”和“财神哥”两个组别进行对决。另外,赛事采用16人单败淘汰制,基本用时每方6分钟,每走一步加3秒,快如闪电般的棋局将给棋迷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本次赛事不仅能通过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对外转播,棋迷还能在广东象棋网查看 棋谱 直播。赛事主办方之一佛山市财神酒店有限公司还对本次赛事中优胜的棋手给予一定的奖励:第一名10万,第二名5万,半决赛负方3万,第二轮负方1.5万,首轮负方1万。为了增添赛事的全民参与性,组委会在1月27-29日每天下午两点于广州棋院安排“亲子嘉年华”活动,活动中设置各种与象棋有关的小游戏及文艺表演,嘉年华活动还特为广大棋迷搭建“应众车轮战”平台,上百名棋迷朋友可与自己心仪的象棋大师进行切磋。

  广州市“迎春杯”棋赛是自1994年以来,每年的 春节 期间,由广州市象棋协会、广东东湖棋院、广州市文化公园主办的象棋团体公开赛,都会在著名的广州文化公园隆重举行,来自各地象棋界高手分别代表着几十支棋队,云集在这里,以棋会友,增进友谊。室外广场大舞台粤剧联唱,室内棋场安静的雅雀无声,相映成趣。每届迎春杯都会邀请到广州本土的电视媒体和部分网络媒体,良好的宣传效果使之逐渐成为“棋城”广州的招牌象征之一。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