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纳兰明珠生平简介 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08更新:2023-05-16 17:08:37

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的关系是什么?

纳兰性德和纳兰明珠是父子关系,纳兰性德是纳兰明珠的儿子。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扩展资料

纳兰性德,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纳兰明珠的重要成就
纳兰明珠,叶赫那拉氏,为康熙一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明珠因为自康熙年幼起就一直跟随在康熙身边,与康熙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而等到他执掌权柄之后,也多数站在康熙一侧,支持康熙的各种政治决策,因此受到康熙皇帝极大的器重和信任。可惜的是后来遭朋党之祸,被罢官免职。虽然最后纳兰明珠官复原职,也再没有往日的帝宠,以致于最后他郁郁而终。

《清史稿》说明珠此人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然不能终保令名,卒以贪侈败。,算的上是一个非常公正的评价。

纳兰明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古时候皇权为尊之际,紧紧树立跟着皇帝走的旗帜,为他日后的官途开辟了康庄大道。

纳兰明珠从康熙初年就紧紧的跟随在康熙身后,虽然当时康熙还年少,国家大权也大多数掌握在各个辅政大臣的手里,但是康熙帝的睿智与勇气,却注定了他不会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俘虏。纳兰明珠正是因为紧随康熙的步伐,此后才能一路高升,顺风顺水。

纳兰明珠是一个非常有远见,非常精明的臣子。平日里就善于揣测圣意,作出迎合举动。他往往能先一步明白康熙的心理,进而提前作出准备,为自己争夺利益。康熙十二年,皇帝到南苑晾鹰台巡视八旗兵,纳兰明珠提前颁布教条训练士兵,等到检阅之日军容庄严整齐。此事后,得到康熙数次称赞,也越发受到康熙器重。

康熙皇帝:以前议撤籓,惟明珠等能称旨。纳兰明珠能成为康熙一朝的重臣、权臣不是平白无故。他几乎在康熙大部分的重大决议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当初大清朝三藩威胁皇权,康熙帝有意扯藩,但是却遭到阻挠。许多人都不赞成扯藩的举动,但是只有纳兰明珠站了出来,力挺康熙,从而促成了最终扯藩的政策。也正是因为明珠的鼎力相助,三藩才得以收回。

后来康熙出动水师,收复郑氏台湾。此战虽然获得胜利,但是战后的.处理却也是一个大问题。首先不说其他,只说改如何治理台湾,派谁去治理台湾,朝中就争论不休。当时纳兰明珠提议,在台湾投降之人中,组建新的政治班底。康熙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最终收复台湾民众之心,使得台湾稳固。

不过可惜的是,纳兰明珠最后也犯了和大多数官员一样的错误,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为排除异己不折手段。在后来他与康熙朝的另一位重臣索额图分庭抗礼,相互倾轧,最终惹怒了康熙皇帝,将其罢官免职。虽然后来他官复原职,但是却再没有以前的潇洒了。

康熙是难得的贤明帝王,纳兰明珠是康熙一朝的权臣,自然是干了不少的实事,才会受到重用。那么历史上纳兰明珠都干了哪些事呢?

纳兰明珠在内阁十三年,其中大部分康熙朝的重要历史事件,都可以看见明珠的身影。他对平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抵御沙俄入侵都有着重大的贡献。

除了在政治成就上,纳兰明珠还以总纂官之职参与编修《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明史》等重要皇家典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成为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一代权臣纳兰明珠,他究竟是如何倒下的?

这样一个闪耀的出生,并没有让他堕落成一个纨绔子弟,他自幼修读经史子集,诸子百家,骑马射箭更是无一不通,这要放在现在,那也是妥妥的学霸,绝对是你妈经常提起的,别人家的孩子。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月一更!即雄浑壮阔,又缠绵柔情!

那么纳兰性德之所以会如此地悲伤,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直击人心,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他爱得深沉,而且在爱情的世界里遭受了打击,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提他的人生经历,以及爱情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说清楚,纳兰性德的到底多有长。

那么纳兰性德之所以会如此地悲伤,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直击人心,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他爱得深沉,而且在爱情的世界里遭受了打击,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提他的人生经历,以及爱情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说清楚,纳兰性德的到底多有长。,.

从这个层面而言,明珠只是惠妃纳喇氏的堂叔而已,也就是皇长子胤禔的堂叔姥爷,比索额图相对于胤礽的叔姥爷身份血缘还要疏远……人家那是亲叔姥爷,明珠只是堂的!

纳兰明珠,康熙年间尚书房大臣,内阁大学士当朝一品。人称万花筒,恵妃的哥哥,皇长子胤禔的舅舅。康熙朝前期为康熙还是出了很多好的主意,到了后期随着官职做大朋党的罗识渐渐走向没落,尤其与索额图斗法被康熙下狱走向灭亡.

传说这个纳兰性德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再生之身,从娘胎里就带着婉丽凄清的格调儿,所以他写的乐府小令和填写的诗词,格高韵远,凄凉处使人不忍卒读,这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的悲伤。


康熙朝的重臣纳兰明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其实他是一个比较聪慧的人,他一开始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但是后来因为结党营私被康熙皇帝免去了他的职位。
纳兰明珠是谁?
就是电视剧《康熙大帝》里面的那个明珠,姓纳兰。
康熙24年纳兰明珠,多少岁?

康熙二十四年是1685年,明珠正好是知天命之年50岁。

纳兰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叶赫那拉氏,字端范,建州叶赫(今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隶属满洲正黄旗人。清代康熙朝重臣,词人纳兰性德父亲。

明珠像


纳兰明珠生平简介 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 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 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 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 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 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 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 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 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