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女(求一部聊斋电视剧 一个花妖或花仙后来变成火妖的)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798更新:2023-05-16 17:10:57

请问鲁公女是什么含意
ihihuiguii
《聊斋志异》之《鲁公女》讲的是什么

讲述了书生张于旦与鲁公之女的鬼魂的爱情故事。

招远县有一个书生叫张于旦,性情放荡不羁,在一座荒庙里读书。当时,招远县的县官是鲁公,三韩人氏。他有一个女儿专好打猎。有一次,张生在野外遇到鲁公女,见她长得风韵娟美,恣态秀丽;身穿锦缎貂皮袄,骑着一匹小马驹,像画上的人一样。

回到庙中,每每想起这女子的美貌,心里总是念念不忘。后来听说这女子忽然死了,张生悲伤得不得了。鲁公因为距老家很远,便把女儿的灵柩暂时寄存在张生读书的荒庙里。

张生夜里做梦,见鲁女来对他说:“来找我的果然是你吗?你年纪相貌都变了,见了面竟没有认出。现在我已忧愁而死,烦你赶快到土地祠招回我的魂,还能复活,晚了就来不及了。”张生醒来,急忙去叫卢户部的门,果然他女儿已经死了两天了。

张生悲恸欲绝,进屋吊唁一番,把梦中的事告诉了卢公。卢公听从了他的话,急忙去土地祠招回了女儿的魂。又掀开被子,抚摸着女儿的尸体,一面叫女儿的名字,一面祷告。不多时,便听到女儿喉咙里咯咯地响,见她朱唇一张,吐出一口冰块样的痰,渐渐呻吟起来。

卢公高兴得不得了,敬请张生客厅就坐,命人摆上酒宴,细问张生门第,才知道他家是巨族大户,越发高兴。于是选择良辰吉日,命女儿与张生成了亲。

张生在卢公府住了半个月,便带着妻子回家,卢公亲自护送女儿,并在张府住了半年才回家。张生夫妇住在一起,真像小两口一样。很多人认为鲁女的儿媳是她婆婆,因为她儿媳都近四十的人了。

卢公回家后,过了一年就死了。儿子很小,被豪强人家欺侮,家产几乎都被人霸占了。张生夫妇就把他接了来养着,成了一家人。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2,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 [2]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蒲松龄


老版聊斋男主等女主十六年的那一段,是哪一段,男的返老还童,女的又自杀,后来又复活了!
《新聊斋志异》之《画皮》
这是一个关于女鬼复仇的故事:梅三娘与陈楚慧同为心爱的人害死,在丈夫王安旭与明霞公主成亲当晚,两人变成厉鬼前来索命。
梅三娘 演员 曾黎
《画皮》王安旭的前妻,被王安旭所杀,后化为画皮女鬼前来报复。
陈楚慧 演员 潘仪君
《画皮》王安旭的第二任妻子,王安旭为了迎娶公主,害其难产而死。
王安旭 演员 江华
《画皮》翰林学士,颇有才名,为了前途先后还是两任妻子,最终被厉鬼索命而死。
求一部聊斋电视剧 一个花妖或花仙后来变成火妖的
《花姑子》
鲁公女的介绍

聊斋中鲁公女因张于旦为其诵金刚经一藏数得转生,一藏数是多少
【一藏数目】
(名数)今时僧俗持诵经咒。动称一藏。问其数。则云五千四十八也。尝考历代藏经目录。惟开元释教录有五千四十八卷之数。余则增减不等。至今乃有七千二百余卷矣。世俗执着五千四十八者。乃依西游记之说耳。夫持诵者。量自心力。如法定数。或以一百为藏。表大乘百法也。或以五百为藏。应五位进修。有五百波罗密也。或以一千为藏。显百界千如也。或以三千为藏。阐三千性相也。或以五千为藏以五百波罗蜜。一一具十也。或以一万为藏。乃万德齐彰也。或以八万四千为藏。转八万四千尘劳。成八万四千法门也。上来广略多般。行之均合教意。又何必专依丹书黄道之数为定法耶?见等不等观杂录。
《聊斋志异 鲁公女》里的卢户部又会是谁
《鲁公女》里有“河北卢户部”一句,本来已经找了资料,不知怎地忘记写进正文里了。其实有几个人或事还蛮好玩的。补记之。

一般能到户部任职,应该是进士了。

比如张于旦的亲戚张凤羽,三甲进士,得以在户部观政。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卢户部也是进士出身。

查《畿辅通志》,河北卢姓进士就那么几个,现一一列出如下:

天顺丁丑进士,卢信,三甲88名。广平府永年县卢刘营人,景泰七年丙子科举人,天顺元年丁丑科进士,历官汲县知县、南阳府同治、夔州府知府,征苗夷有功。

刘营还出过一个更有名的进士,卢大中,做到了工部侍郎。

他主要在兵部工作,中间因为贪污啥啥啥的,回家养老,后来又复出,迁光禄寺卿、历太仆、通政、太常三卿,最后干到了南京工部侍郎头衔退休。估计退休后又授予了尚书衔,所以有地方称他为尚书。其实不是。

卢大中排行老三,俗称卢老三。他的几个兄弟也都做了官。

卢大中,字权南,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

卢大谟,字敬南,万历四年举人,任新乡县知县,宁羌知州,淮安府同知。

 卢大顺,字礼南,万历八年进士,任户部主事,苏州知府,汾州知府。

卢大节,字和南,崇祯十六年,贡生,曾任临洮府推官。

卢大中人生的亮点在天启四年(1624)。

那年七月,卢大中题奏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很快由熹宗下旨颁布天下。从此关羽走上了神坛。

正德戊辰(三年)卢锐,滕镶右卫籍,三甲202名。

根据 《点校版万历郴州府志》里有记载:“卢锐,咸宁人,进士。甲申调任”。

正德没有甲申年,应该是壬申年,即正德七年;或甲戌年,即正德九年。

卢楫,密云人,三甲55名。

《畿辅通志》上对卢楫没有记录。而在武宗实录里,可以找到“佥事卢楫”的记录,正德之后是嘉靖,即世宗,其实录里有“御史卢楫”的记录。

也许有与卢楫同名同姓的进士。

但从时间上看,此卢楫与实录里的卢楫应该为同一人。

永年卢姓出了许多进士,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与之媲美,即东明县。

这里现在属于山东菏泽。明清则属于直隶管辖。

万历丁丑进士卢学礼,三甲143名。此人任过兖州知府,修过《兖州府志》,终任于陕西兵备道副使。

东明另外一位卢姓进士为顺治丁亥(1647)的卢毓粹,三甲172名。

许多地方都错成了顺治丙戌,即1646年。顺治四年的进士考试是加科,正常年份之外额外增加的一次。

卢毓粹,字含美,任过昌化县知县,做过佥事,不晚于康熙十一年前,升任,干到了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东明县政府文史办公室,不是清史司。

卢毓粹有样学样,主纂过康熙版《东明县志》。

最后隆重推出天启乙丑进士卢柱础。

景州人。即今天衡水市的景县。

他的故事很聊斋。

曹县城四楼,有钟各一,在城头久不悬,相传此钟悬则水至。明崇祯戊辰,县令卢柱础命尽悬之,未几,曹家口河水大泛,阖邑惊惶,至堙塞城门以避,而钟亦旋卸矣。

这个故事出自金埴的《巾箱说》,不算难懂,我就不翻译了。

金埴,字苑孙、小郯,康熙年间人。

他的父亲是顺治十年进士,授郯城县令,康熙九年去职。金埴的字“小郯”大概来自于其童年在山东度过的缘故。因此他的笔记里有许多山东的逸事典故。

其人命运与蒲松龄差不多,也是屡次考试不中,只好给人当幕僚和私塾教师维生。

他也很有才,特别喜欢写三言诗,就像三字经那样的格式。据说写了上千首,出了一本《三言诗吃》。我一首也没找到。而今流传下来的是他的两本笔记和几幅对联。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