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锡朋(学习罗家伦)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391更新:2023-05-16 17:27:37

历届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占据大陆时代:(北洋政府教育部)
1教育总长蔡元培1912年1月3日
2教育总长范源濂1912年7月29日
3兼署总长刘冠雄1913年1月海军总长兼署
4兼署总长陈振先1913年3月农林总长兼署
5代理部务董鸿袆1913年4月次长代理
6教育总长汪大燮1913年年9月
7教育总长严修1914年2月20日未就职
8署总长蔡儒楷1914年2月20日严未到任前,派蔡暂署
9教育总长汤化龙1914年5月
10兼代总长章宗祥1915年9月汤请假
11教育总长张一麐1915年10月
12教育总长张国淦1916年4月
13代理部务吴闿生1916年6月次长代理
14教育总长范源濂1916年7月12日
15代理部务袁希涛1917年6月次长代理
16教育总长傅增湘1917年12月
17代理部务袁希涛1919年5月15日次长代理
18代理部务傅岳棻1919年6月5日次长代理
19教育总长范源濂1919年8月11日
20代理部务马邻翼1921年5月29日次长代理
21教育总长黄炎培1921年12月25日未就职
22兼署总长齐耀珊1921年12月25日内务总长兼署
23兼署总长周自齐1922年4月8日国务总理兼署
24教育总长黄炎培1922年6月12日未就职
25兼代总长高恩洪1922年6月12日交通总长兼代
26代理部务汤尔和1922年7月25日次长代理
27署总长王宠惠1922年8月5日
28署总长汤尔和1922年9月19日
29署总长彭允彝1922年11月29日
30署总长黄郛1923年9月4日
31教育总长范源濂1924年1月12日
32教育总长张国淦1924年1月21日
33兼任总长黄郛1924年9月14日
34署总长易培基1924年11月10日
35教育总长王九龄1924年11月24日1925年3月16日到任,到任后4月14日开始请假
36代理部务马叙伦1924年11月25日次长代理
37兼署总长章士钊1925年4月14日司法总长兼署
38署总长章士钊1925年7月28日
39教育总长易培基1925年12月31日
40教育总长马君武1926年3月4日未就职
41教育总长胡仁源1926年3月31日
42教育总长王宠惠1926年5月13日
43教育总长任可澄1926年6月22日
44教育总长刘哲1927年5月

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1926年2月起采8人合议制)
陈公博
甘乃光
许崇清
金曾澄
钟荣光
褚民谊
韦悫
经亨颐
蔡元培1927年4月27日
国民政府大学院(仿法制,不设教育部,而设大学院)
院长蔡元培1927年10月12日
院长蒋梦麟1928年10月3日
国民政府教育部
部长蒋梦麟1928年10月24日
部长高鲁1930年12月4日未到任,1931年8月辞职
兼理部长职务蒋中正1930年12月6日行政院院长兼理部长职务
部长李书华1931年6月19日
部长朱家骅1931年12月30日1932年2月20日到任
代理部务段锡朋1932年1月9日次长代理
部长翁文灏1932年10月28日未就职
兼部长朱家骅1932年11月交通部长兼任
部长王世杰1933年4月
部长陈立夫1938年1月
行宪后

1教育部部长朱家骅1944年12月
2教育部部长梅贻琦未就任由陈雪屏以政务次长代理(1948年12月31日—1949年4月5日)
3代理部务陈雪屏1948年12月30日
4教育部部长杭立武1949年3月21日1949年3月21日任命,1949年4月6日到职
5教育部部长程天放1950年3月12日
6教育部部长张其昀1954年5月27日
7教育部部长梅贻琦1958年7月14日
8教育部部长黄季陆1961年2月23日
9教育部部长阎振兴1965年1月25日
10教育部部长钟皎光1969年6月25日
11教育部部长罗云平1971年3月21日
12教育部部长蒋彦士1972年5月29日
13教育部部长李元簇1977年4月19日
14教育部部长朱汇森1978年5月29日
15教育部部长李焕1984年5月28日
16教育部部长毛高文1987年7月4日
17教育部部长郭为藩1993年2月27日
18教育部部长吴京1996年6月10日
19教育部部长林清江1998年2月9日
20教育部部长杨朝祥1999年6月15日
21教育部部长曾志朗2000年5月20日
22教育部部长黄荣村2002年2月1日
23教育部部长杜正胜2004年5月20日
24教育部部长郑瑞城2008年5月20日
25教育部部长吴清基2009年9月10日
段锡朋故居的介绍
现在位于南京市百子亭街区,离徐悲鸿故居,傅抱石故居不远,现在建筑的情况比较糟糕,不过据悉不久南京市将对那一带建筑进行修缮,那个时侯关于段锡朋故居应该会有官方的资料了
民国历任教育部长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教育部总长:
蔡元培(1912.1.1----4.1)
二.北洋政府时期
教育部总长:
蔡元培(1912.3.30任----7.14辞)
范源濂(1912.7.16代,7.26任----1913.1.28辞)
刘冠雄(1913.1.28 以海军部总长兼署----3.19免)
陈振先(1913.3.19 以农林部总长兼署-----5.1免)
蕫鸿祎(1913.5.1.以次长代-----)
汪大燮(1913.9.11任----1914.2.20免)
严 修(1914.2.20任,未到任前蔡儒楷暂代)
汤化龙(1914.5.1任;1915.9.10假,张宗祥暂代;10.5辞)
张一麐(1915.10.5任----1916.4.23免) (注:1916.1.1---6.6为伪洪宪政府时期)
张国淦(1916.4.23任----6.30辞) (注:1916.1.1---6.6为伪洪宪政府时期)
孙洪伊(1916.6.30任;次长吴闿生代;7.12免;)
范源濂(1916.7.12任;1917.6.12假,次长袁希涛代;7.19回任;11.30辞)
(注:1917年张勋复辟,7.2曾授沈曾植“学部尚书”衔)
傅增湘(1917.12.4任;1918.3.29免,同日任;1919.1.11免,同日任;5.15免)
袁希涛(1919.5.15任----6.5免)
傅岳棻(1919.6.5.以次长代,1920.8.11免代)
范源濂(1920.8.11署;1921.5.14免,同日任,未到任前次长马邻翼暂代;12.25免)
黄炎培(1920.12.25任,未到任前齐耀珊兼署;后未就)
齐耀珊(1920.12.25 以内务部总长兼署----1922.4.9辞)
周自齐(1922.4.9 国务总理署----6.11免)
黄炎培(1922.6.11署,未到任前交通部总长高恩洪兼代;8.5免)
王宠惠(1922.8.5署----9.19免)
汤尔和(1922.9.19署----11.29免)
彭允彝(1922.11.29署----1923.1.4免,同日署;1.25任----9.4免)
黄 郛(1923.9.4署----1924.1.12免)
范源濂(1924.1.12任----1.21免)
张国淦(1924.1.21任----9.14免)
黄 郛(1924.9.14任----11.10免)
易培基(1924.11.10署----)
王九龄(1924.11.24任,未到任前次长马叙伦暂代;1925.4.14假,司法部总长章士钊暂兼署)
章士钊(1925.7.28署----12.31免)
易培基(1925.12.31任----1926.3.4免)
马君武(1926.3.4任----3.31免)
胡仁源(1926.3.31任----)
黄 郛(1926.5.13复职,同日免)
王宠惠(1926.5.13任,未就) (1926.5---1928.12为北伐战争时期)
任可澄(1926.6.22署----1927.1.12免,同日任)(1926.5---1928.12为北伐战争时期)
刘 哲(1927.6.20任----1928.) (1926.5---1928.12为北伐战争时期)
三.广州国民政府时期
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 (1926年,共6人)
陈公博(1926.2.9派)
甘乃光(1926.2.9派)
许崇智(1926.2.9派)
金曾澄(1926.2.9派)
钟荣光(1926.2.9派)
褚民谊(1926.2.19派)
四.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教育部长:顾孟余(1927.3.17任----)
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 (1927年,共9人)
蔡元培(1927.4.27任)
李煜瀛(1927.4.27任)
汪兆铭(1927.4.27任)
许崇清(1927.7.1任)
金曾澄(1927.7.1任)
褚民谊(1927.7.1任)
钟荣光(1927.7.1任)
张乃燕(1927.7.1任)
韦 悫(1927.7.1任)
大学院院长: (仿法国制不设教育部)
蔡元培(1927.6.17任----1928.10.6免)
蒋梦麟(1928.10.6任----)
教育部部长:
蒋梦麟(1928.10.24任----1930.12.4免)
高 鲁(1930.12. 4任,未到任,1931.8.10免)
蒋中正(1930.12.6.以行政院长监理,12.22通电就职;12.15李书华任政务次长)
李书华(1931. 6.19署----12.30免 )
朱家骅(1931.12.30任----1932.10.28免)
段锡朋(1932. 1. 9. 以次长暂代----)
翁文灝(1932.10.28任,1933.4.21免;未就,初由次长段锡朋短代,后由朱家骅兼慑)
朱家骅(1932.11. 9----1933.4.20 以交通部部长兼慑教育部长)
王世杰(1933. 4.21任----1938.1.1免)
陈立夫(1938. 1. 1任----1944.11.22免)
朱家骅(1944.11.20任----1948.12.22免)
梅贻琦(1948.12.22任,未就,1949.3.21免;.)
陈雪屏(1948.12.30.以次长代,1949.3.21免代)
杭立武(1949. 3.21任,4.6到任前仍由次长陈雪屏暂代;1949年赴台,1950.3.10免台湾教育部长职务)
小学生五四精神学习谁
学习罗家伦
我们为什么先第一个说说罗家伦,主要是因为罗家伦首先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名称,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柯桥镇江头人。其父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罗家伦幼年受其父影响。也算是书香门第,加之父亲的担任地方官职,有一定的参与意识。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说明这个时候的罗家伦是与时俱进的。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足见罗家伦在五四运动中的影响。五四运动后,罗家伦接任《新潮》主编。1920年秋,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又去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6年归国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编辑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此时的罗家伦已经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参政衣钵,走上了所谓的革命道路。1928年,任以蒋介石为首的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教育处处长。同年8月,任清华大学校长,使清华大学由教会学校转为国立大学。1930年后,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中央政治学院教育长、中央大学校长等职。1941年9月起,任滇黔考察团团长、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1947年5月,出任驻印度大使。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国民党中央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中国笔会会长等职。1969年12月25日,因肺炎、血管硬化等症状并发,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72岁。
2、匡互生匡互生,是我们要说的五四运动中的第二个学生领袖。因为在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而出名。匡互生,1891年11月1日生于湖南邵阳。1911年,匡互生曾跟长沙革命军攻巡抚衙门。也算是一个辛亥革命的参与者。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说明匡互生很有正义感,这为后来的五四运动中的参与很有关系。五四运动时,匡互生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他是五四运动的策划者之一,与傅斯年、段锡朋等组织了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北京学生集会游行,匡互生率先冲入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这是五四运动的高潮之一。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部,回湖南在长沙楚怡小学任教。1922年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25年春,匡互生在虹口老靶子路创办立达中学。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2岁,遗体葬于立达学园农场。
求五四运动时期的杰出人物的简介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原名胡洪骍、嗣穈,字希强,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学名洪骍,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
  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还有: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期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卖国的斗争。1916年5月回国后任北京《晨钟报》主编。1917年1月又任《甲寅》日刊编辑。在此期间,在《甲寅》、《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进步的文章。1917年底,入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并参与编辑《新青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著名论文,和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并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作坚决斗争。1920年春,和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在北京创建共产党小组,11月小组改称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任书记。中共一大后,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任书记,负责领导北京和北方地区党的工作。1922年8月,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为候补中央委员,赞成国共合作。1923年6月,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北京委员。会后,组建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1924年3月兼任委员长(1925年1月中共四大后委员长改称书记)。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负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同年6月,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同年11月离苏回国。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委员。同年10月,取消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制,分别组建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北方区委)和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任北方区委书记。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积极组织和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多方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开展推翻北京军阀政府的斗争,组织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战争。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遂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继续坚持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俞平伯: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原名俞铭衡,以字行,字平伯,德清东郊南埭村(今城关镇金星村)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赴日本考察教育。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后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7年加入九三学社。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顾问,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俞平伯最初以创作新诗为主。1918年,以白话诗《春水》崭露头角。次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至抗战
  前夕,先后结集的有《冬夜》、《西还》、《忆》等。亦擅词学,曾有《读词偶得》、《古槐书屋词》等。在散文方面,先后结集出版有《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曾传诵一时。
  1921年,俞平伯开始研究《红楼梦》。两年后,亚东图书馆出版专著《红楼梦辨》。1952 年,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研究》。1954年3月,复于《新建设》杂志发表《红楼梦简论》。同年9月,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然仍不放弃对《红楼梦》的研究。1987年,应邀赴香港,发表了《红楼梦》研究中的新成果。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论著合集。还著有《论诗词曲杂著》、《红楼梦八十回校本》,有《俞平伯散文选集》等。
  1990年10月15日逝世,终年91岁。
段锡朋的生平经历

段锡朋,字书诒,1896年出生于江西永新。五四运动时期,当选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1920年,赴美留学,回国后,任武昌大学历史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一九三零年,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12月26日在上海病世。
在当今,段锡朋的名气不大,原因主要是无著作传世。但他却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赫赫有名的“段总理”。他尊崇“陈蕃、李膺等人的魏晋风骨”,并以此为动力,提倡反帝反封,反军阀反侵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他崇拜蔡元培先生,爱护北大。在五四最困难的时期,他挺身而出,沉毅勇敢,敢作敢为敢当。段锡朋藉五四运动震醒了青年们的民族意识,使五四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段锡朋留学回国后,积极投身国民革命工作。抗战时期,他负责的工作需要一百二十个编制,可他只用了六十人。有人劝他,反正是为国家办事,花国家的钱,何必苦自己呢。段锡朋回答说:“老百姓太苦了。”
段锡朋身居高官,克勤克俭,兼爱百姓。他的口头禅是“老百姓也得活得了啊!”。他自己努力工作,兢兢业业。触及工作开销,他爱惜老百姓的血汗钱,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浪费。即使身体不好,也从不利用职权,开方便之门。他积劳成疾,以他的级别,住院可以住高级病房的,可他坚决住三等病房。在他病危昏迷时,医生为了抢救他,使用了一些氧气。那时的氧气需要进口花外汇,他醒来后,知道使用了氧气,吩咐医生:“外汇,少用一点!”在场者听了,无不动容。
罗家伦是段锡朋多年的朋友。段锡朋住院时,罗家伦送了一些钱,给老朋友段锡朋买些营养品什么的。罗家伦深知老友的秉性,特地叮嘱老友的夫人,不让他知道。段夫人勉强收下后,还是让段锡朋知道了这件事。段锡朋叫夫人把钱送回去,此时的罗家伦已去印度赴任了,不得已,段夫人只好把钱退到了罗夫人手中。
段锡朋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是一个苦行主义者。即使这样,他还不忘周济比他穷的朋友。因此,段锡朋深得朋友的爱戴。
段锡朋去世后,他的朋友罗家伦悲痛欲绝,哭道:“亦儒亦墨亦真诚,远识高标两绝伦;忧患不容余涕泪,我今痛哭为苍生。”


段锡朋的介绍

段锡朋(1896年-1948年),1896年生,江西永新人。字书诒。1916年入北京大学政法科学习,1918年发起创办《国民》杂志。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与组织学生集会游行,被选为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后出国留学,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学习。回国后任武昌大学历史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1930年起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在上海去世。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