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巷(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305更新:2023-05-16 17:27:45

北京锣鼓巷是什么地方?
锣鼓巷在北京的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南)到北二环(北)之间的一个区域。
锣鼓巷是北京一个历史悠久的胡同,它古老的踪迹可追溯到元朝。其实,它并不是一条胡同,而是由19条胡同组成的庞大胡同群,成为古代很有特色的小区。这里曾经住过很多很多名人、贵人,我国书画界巨匠齐白石、文学大师矛盾都曾住于此处。在这里生发出那么多那么多故事,历史尘埃久久不能落定。
可能的原因是历史文化积淀太深,在21世纪,古老胡同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美国《时代周刊》把北京锣鼓巷定位为亚洲必去25处旅游景点。最近北京电视台正热播的《锣鼓巷》更是推波助澜把锣鼓巷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历史文化的高度。在锣鼓巷千家万户过客当中,仅清朝民国一个辛家大院的故事,就让那么多当代人牵肠挂肚、百转愁肠、悲喜交集。
锣鼓巷充斥着商店、酒店、餐厅、酒吧。在这芸芸众多的店铺中,洋溢出很多时尚的、个性化的、多元素的店名。这些活泼、灵动的店名,带给我们无暇联想与愉悦,透出不俗的文化氛围。
锣鼓巷分为北锣鼓巷和南锣鼓巷,相对来说,南锣鼓巷更有名气一些,分布着一些特色的小店、酒吧,另外周围的一些小胡同也是值得游赏的地方。
北京的著名景点南锣鼓巷,有哪些美食是必吃的?
芝士蜜餐厅、八口厚土司、吉事果、ICE STORY、鬼味烤翅、海小姐的玫瑰饼、阿牛与仙草的烧仙草制品、脑子加工厂的烤脑花。
为什么说南锣鼓巷是最时尚的京城老巷子?
南锣鼓巷历史悠久,胡同里售卖的商品种类多,吃的玩的用的时尚又新颖。来光顾南锣鼓巷的都是俊男靓女,所以说南锣鼓巷是最时尚的京城老巷子 。
南锣鼓巷景点介绍

南锣鼓巷景点介绍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南锣鼓巷景点介绍,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可园

  帽儿胡同7号至15号(单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光绪10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始建时仿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名“可园”,约占地4亩,南北长不过100米,东西宽不过30米,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对外开放。

  这座宅院也是几易其主,历经沧桑。北洋政府时,袁世凯死后,冯国璋代理大总统,由南京来北京就任时买下了这座宅院。日本占领北平时,冯家将这所房屋卖给伪军司令张兰峰。解放后,9至11号院曾做过朝鲜驻华大使馆,后来又改做招待所和单位宿舍。虽几经变化,但这片住宅始终保存尚好,总体格局没有大的改动。

  后邸

  帽儿胡同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通俗点说,就是末代皇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用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宣统大婚时,已是民国11年,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大加修缮。婉容的父亲荣源,由于女儿“册后”,后父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三间府门已经砌墙变为三间住人的倒座房。在七间南房的后檐墙,开了两个门,成为35号、37号。

  特别应该提到,中国的文物专家和清史专家,被称为文物界“国宝”的朱家溍先生,在帽儿胡同13、15号,35、37号和炒豆胡同71号院都住过,对这些府邸都有过详细的描述。幼年他住在13号、15号院时,还亲眼看到过“后邸”的修缮、改建。朱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对北京的史地、文物、民俗等,都有极为深入的研究。他于2003年9月29日逝世,确实是中国学术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绮园

  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致。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园内有叠石假山、游廊池榭,还有一个船形敞轩,虽小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还有一幢仿江南园林建筑——舫形敞轩,造型独特,2003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1990年,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有机更新”了这条古巷中的小胡同。使其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又适合现代人居住。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拆除破旧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和院落式住宅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一起来,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的探索。菊儿胡同东口,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是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原宅很大,分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楼房,中为花园,东部为五进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后一部分曾作为阿富汗大使馆,后又被划为几部分,改为职工宿舍,格局已被破坏,保护状况较差。

  僧格林沁王府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靳云鹏旧宅

  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

  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这里培养了中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几座西式楼房。1921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纪60年代,院里仍有几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又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齐白石故居

  雨儿胡同13号院曾住过中国一位画坛巨匠———国画大师齐白石。院门旁挂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牌子。院子很宽敞,保护得很完好,院中央还摆着大鱼缸。这里没有重新粉刷,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

  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为建筑时私用了皇宫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级,因而被参劾,宅子也被分成几部分出售,13号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后,文化部买下来,由齐白石老先生居住。但老先生住了没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所以,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齐白石故居已经对外开放,门票5元,院内有齐白石雕塑,正房被还原成原来的样子,有齐白石老先生用过的画案和被子,其他的屋子有生平介绍和旧物展览,还能买到一些纪念品。

  茅盾故居

  后圆恩寺胡同13号即茅盾故居。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仅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7月恰是茅盾诞辰110周年,故居经过整修重新开放。故居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还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茅盾解放后一直住在东四头条203号文化部宿舍,与周扬、阳翰笙等为邻,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直到1981年病逝,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月。

  蒋介石行辕

  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fū)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从1945年12月到1949年1月,这里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是友好宾馆。

;
南锣鼓巷半日游:我眼中的南锣鼓巷

经过南锣鼓巷半日游,当时的我走到最后已经顾不得景物建筑之美以及人流繁华之盛,当时心里的想法唯有赶紧坐上车歇歇!16条有名的胡同基本上都走了进去,虽然没走完,但是也是踏印留痕,虽然它不曾记得我曾去过,但我却永远在那里留下了记忆。

建议有女朋友有家属的带过去看看真挺好,个人认为南锣鼓巷更适合 爱情主题 ,那边的各种店铺都很有意思,不能说很高档吧,但是让人逛着舒服。不至于像王府井的“小零食主题”,去了王府井转了一圈后,内心里想的是“这都是啥玩意”,都是小零食,嗯!哄孩子挺好,还便宜!

南锣鼓巷是相当适合 “撒狗粮” 的,同时也提醒广大男同胞,守住你们的钱包,那边太多地方能让你心甘情愿的掏钱[泪奔]。下面就跟我去看看南锣鼓巷吧[吐舌]

说起南锣鼓巷,我想很多朋友都听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去过,我想更多会了解南锣鼓巷这个景点的,应该都是会来北京 旅游 的朋友,因为你在查 旅游 攻略的时候,南锣鼓巷永远是排名前几位的,南锣鼓巷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虽然现在不能说和长城、故宫一样有名,但是也有独树一帜的胡同文化风情。

作者也是很早就听说过南锣鼓巷,不论是在电视里还是网络上,它总是那么的吸引人们的眼球,这可能就是我们始终保持好奇心不断追求的原因吧。

自从知道要来北京后,南锣鼓巷就成了游玩攻略中被标注的点。因为疫情原因作者5月份来到北京时,南锣鼓巷还是处于封闭状态(没有经过实地考证,在网上查的),当时考虑了一下就没有去,12月,作者静极思动,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踏上了去南锣鼓巷的行程,当时在网上查行程攻略的时候,有地图会提示去南锣鼓巷需要提前预约,所以作者就 提前一天预约 了,预约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微信里搜“ 魅力南锣 ”,这是南锣鼓巷的官方公众号,关注这个公众号,进去就可以预约了,按照时间点可以自己选择。而作者是从南门进入的,当时南门口也可以现场预约,当然作者不建议现场预约,因为现在疫情原因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改政策了,所以提前一天预约还是比较保险的。

扫完码,顺着“ 蜈蚣背 ”走了进去,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 蜈蚣街

走在南锣鼓巷的“蜈蚣背”主干道上,虽然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比较夸张,但是人确实不少,同时让作者感觉到好奇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店铺,人流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各种店铺,给人一种繁华的感觉,各种 时尚 小店,文雅茶馆,cafe ,小酒吧,鳞次栉比让我的眼睛眼花缭乱。最关键的是他们使用的房子大多都是古建筑,有的店铺门口还有好几株茁壮成长的树,走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建筑与自然、古老文化与 时尚 元素竟可以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因为整个街道左右各有8个胡同,从南向北分别为,西面的8条胡同是 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东边的8条胡同是 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每个胡同都有属于自己的 历史 记忆,当我从主干道转入胡同里,随着脚步越走越远,感觉繁华离我越来越远,胡同里 幽静、淡然、质朴 ,随着脚步逐渐深入,一股 历史 画卷迎面而来,各式的古老建筑,感觉和主干道的繁华完全形成两个世界,脚步走在青石板上,整个胡同幽静的像是只有你自己,就算有几个其他游客也在游览,他们也不会大声说话,好像大家都约定好不打破这个 历史 的画面,偶尔迎面也是相似点头一笑,然后视线再次回到胡同里的古建筑。

观看完后再次回到主干道,你就会发现你又回到繁华的世界,它是那样的喧闹,那样的多彩。而走马观花看完各种风情各异的店铺后,又进入了另一个胡同,再次回到幽静、淡然、质朴的世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手中照相机始终是打开的状态,因为你始终觉得拍不够。就这样不停的切换眼前的两种不同的世界,最后在夕阳西下中走完了南锣鼓巷。不知不觉我已经走了一整个下午。

回头望去,我看见了繁华喧闹的店铺与人群,也看见了胡同里各式的古老建筑,这短短800米的距离,却让体会到了繁华与清幽的交融,古式建筑与现代商业的融合。

在这里会看到很多名人故居,从南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刚进胡同内就能很明显看到 靳云鹏 (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旧宅(现中央戏剧学院),据说很多耳熟能详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都曾在此学习过,如: 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 等等。

也看过画坛巨匠—国画大师 齐白石 老人的故居,据说白石老人1919年时以57岁高龄来到北京做“北漂”,经过7年的艰苦奋斗,最终在西城区的跨车胡同买了一座宅子,然而随着声誉渐著,白石老人的访客逾多,一方面为了清净一方面老宅待客不便,就搬到现在的雨儿胡同13号院。可惜因为疫情防控原因,内部封闭了,作者无缘一观(毕竟一幅画能卖几千万上亿,我也想看看有啥特别的呀)。

帽儿胡同7号至15号(单号)院名叫“ 可园 ”,原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 11000 。大学士是啥级别?简单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副总理,牛不!

而说起这座宅院也是几易其主,历经沧桑。北洋政府时,袁世凯死后,冯国璋代理大总统,由南京来北京就任时买下了这座宅院。日本占领北平(北京)时,冯家将这所房屋卖给伪军司令张兰峰。

解放后,9至11号院还曾做过 朝鲜驻华大使馆 。虽几经变化,但这片住宅始终保存尚好,总体格局没有大的改动。被认为是晚清北京 私家园林 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已列入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对外开放。

当然这只是很少一部分,还有很多名人的宅院没说,比如后圆恩寺胡同13号的 茅盾故居 、后圆恩寺胡同7号的 蒋介石行辕 、帽儿胡同35号、37号院“ 后邸 ”末代皇帝宣统的 皇后婉容 的娘家、秦老胡同35号“ 绮园 ”清 内务府总管大臣 索家的府邸、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的 僧格林沁王府 ,而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至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如果你来北京看胡同文化,只要咨询老北京人说,他们便会告诉你去南锣鼓巷,因为它是我国完整保存着 元代胡同 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 老北京风情 的街巷。

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 元大都 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大富大贵之地,当时的这里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

总的来说,我喜欢南锣鼓巷,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我觉得他“ 让我看着很舒心、很值得 ”,最后一点我喜欢街道里有个精品店,特色是卖明信片、手工艺品等等,最主要是她们能够寄那种几年后的延迟信件,你可以写信给几年后的自己。他们会在特定时间寄出。作者当时很想写,犹豫了很久,但因为字丑,实在不好意思,因此就放弃了(哎,字是人的脸面呐!谴责自己)。有知道这家店叫啥名字的网友嘛?!欢迎下方留言呀,能读到这里的都是狠人啊!点个关注再走哇!谢谢各位看官!

还有最近疫情疫情又有零星出现,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也为了别人的身体安全,如果有来这 旅游 计划的能推迟就尽量推迟哈,毕竟美景重要,但是身体 健康 才是基础。


北京的南锣鼓巷有什么特色?

特点: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扩展资料:

旅游价值

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特色街区,始建于元朝,至已有700年历史。以巷子为中轴,两侧分出诸多特色胡同。胡同里,分布着众多名人故居。

再加上南锣鼓巷林立的特色店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的建成,无疑将为这里带来更多商机。它已经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

与三里屯、后海不同,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

在2017年国庆假期期间,南锣鼓巷这段长仅700余米的街道在两天之内就迎接了30万游客。为了应对客流高峰,东城警方在南锣鼓巷18处出入口及胡同内部署安保力量,及时疏导游客。同时,交道口派出所在年初建立了大人流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人流量,遇拥堵等情况可以及时疏导和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名字的来源
2011年8月6日北京胡同游资深导游王凯在做客《城市零距离》时表示:南锣鼓巷可以追溯到七八百年以前,大概在元代时是一个坊,坊就是现在的一个社区,一个居住区。这个坊在元代叫昭回坊,到了明代又叫靖恭坊,到了清代以来一直属于镶黄旗的管理范围,因为南锣鼓巷非常有名,然后中外游宾对这非常喜欢。这条南锣鼓巷就以这条南北走向的这条干道为主干,全长将近800米。这条主干道的东西两侧各有八条基本上是平行走向的胡同。所以很多人很形象地把南锣鼓巷又称为蜈蚣巷。在明代时,南锣鼓巷还有一个别名叫罗锅巷,因为这条七百多米的主干道,中间地势偏高,南北两侧地势稍微偏低一些,所以叫罗锅巷。到清末这片地区的名称就固定下来叫南锣鼓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