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老爷(关老爷是什么神)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25更新:2023-05-16 17:32:38

怎样供奉关老爷
第一、阿弥陀佛,关老爷,也称关圣,一般军人,警察,或者做江湖生意的供奉,主要含义是武财神,和忠义;在佛教里,叫伽蓝菩萨是负责寺院看护的护法菩萨,供奉在家里,有看护家宅平安的含义。
第二、关老爷一般供奉在客厅比较明显的位置,不可在门后、龛下不能有水、不能在太矮,至少要人目平视、如果对门不能在三米以内、龛下和对面不能设座位、每天至少烧香和供奉清水一碗(清水不可过一天就必须更换)、供品不可过长,供后可食用。
第三、每天供奉所用的香,一定要用心挑选,香是信使,是能传达你祈愿的媒介,所以比较重要,如果你有心可以在无相铜炉官网请几盒纯天然的植物香来供养关老爷, 会更好的
关老爷是怎么来的
老爷可以指对神明的尊称,关羽被历代皇帝和民间百姓尊为神明,关老爷就是这样来的。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关老爷是什么神
关老爷是伽蓝菩萨。
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统称十八伽蓝神。以伽蓝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市)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历史人物,为刘备手下的大将,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出名,之后在北攻曹魏时被孙权杀害,后代民间信仰将关羽奉之为神,尊称其为“关公”,用来驱逐危险,而佛教因为普及后逐渐民间化,融合各种信仰,也把关帝当作崇拜的神祇,称为“伽蓝菩萨”。
关老爷是菩萨还是神仙
答:关公既不是菩萨也不是神仙,他称天帝了。理由如下:菩萨是佛教的,神仙是道教的,关公是道教人物,佛教没这号人。有一点可以证明,佛教是禁止杀戮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传说关公仔死后还杀了好几个人,因此这是中国道教的,与佛教无关。另外中国道教人物当王的都是人封的,因为关公死的时候是候爵,但民间提升了一等,称公爵,忠惠公,所以人称关公,以后从公提升为王,再封帝。就叫关圣帝君。中国佛教见关帝庙香火好,而自己的寺里香火不好,就说关公已经托梦给他们,要当佛教的保护神,就给他按个名字叫伽蓝菩萨。所以这只是在中国特有的,在印度是不承认的。他们利用关羽曾经在出五关的时候,受过一位同乡老和尚保护为证据,说关公已经转业到佛教。

有句歇后语:关帝庙里拜菩萨--找错了门
关老爷是什么菩萨

关老爷是道教的天神,但可以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三十二应,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相传是关帝降笔的劝善良言,在流传过程中,通常还被称为 《觉世宝训》、《觉世篇》,简而称之 《觉世真经》。其撰作要旨是使世人醒悟,思过迁善,积德修身。

 

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其心已死,身虽在世,是谓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报应昭彰,不爽毫发。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原。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为无利而不行。若负吾教,请试吾刀。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别夫妇,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德,救难济急,恤孤怜贫,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造桥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难解纷,捐赀成美,垂训教人,冤雠解释,斗秤公平,亲近有德,远避凶人,隐恶扬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3] ,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若存恶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妒人技能,谋人财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己,肥家润身,恨天怨地,骂雨呵风,谤圣毁贤,灭像欺神,宰杀牛犬,秽溺字纸,恃势辱善,倚富压贫,离人骨肉,间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盗邪行,好尚奢诈,不重勤俭,轻弃五谷,不报有恩,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诱愚人,诡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白日咒诅,背地诛害,不存天理,不顺人心,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官词口舌,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吾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有能持颂,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毋怠厥志。

摘自百科


为什么关羽被称为财神?是怎么回事?


被捧杀的武圣人关老爷究竟是怎样的,和历史有多大出入?

鲁迅在一篇《捧杀与骂杀》的杂文里说:“骂,倒未必会骂死人,但捧,却是可以致人死命的一法。”老先生的这个说法不准确,其实,骂,也是可以骂死人的,《三国演义》中的王朗老头,不就是被诸葛亮阵前骂死的吗?俗话说,唾沫星子淹死人,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捧,就更能杀人了。譬如,被后世追捧为武圣人的关圣帝关老爷,细想下来,当年就是被人捧杀的!

在当年吹捧关羽关二哥的队伍中,第一名大捧家就是曹操,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弄得关二哥失去了对自己实事求是的判断,忘记了自己曾是一名弓马手,还以为真当上了汉寿亭侯;第二名大捧家是诸葛亮,连立了军令状的关二哥在华容道上放走束手待擒的曹操,也成了正确的错误,不敢予以追究。这就使得关二哥更加刚愎自用,有恃无恐了;第三名大捧家是孙权,非赶着上杆子请人到荆州说媒,要把关二哥的女儿娶到江东做儿媳妇。

结果,关老爷不赏脸,大吼一声:“虎女焉配犬子?”媒人灰头土脸地被赶走了,孙权碰了一鼻子灰;第四名大捧家还是曹操,关云长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大败曹军后,其实离许都还远着呢!曹孟德虚张声势,提出迁都,以避其锋。这一下,等于把关老爷的虚荣心,哄抬到了一个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位置上。终于,骄傲的关老爷,在被东吴的吕蒙和陆逊用计打得只剩下十几个残兵败将时,连早年困土山,约三事暂时妥协之法也不能用了。因为,此时的他己被大树特树为盖世英雄,英雄又怎能低下高昂的头呢?只能“英雄”地走向死亡了。

其实,曹孟德捧关云长,是做样子给大家看的,看丞相我多么礼贤下士,求才如渴。说穿了,不过是在延揽人心,扩大影响,宣传自己罢了。诸葛亮捧关云长,是求一个内部的安定团结,以保障他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不至于被这个自视甚高的刘玄德的把兄弟干扰。孙仲谋捧关云长,目的就更简单了,麻痹对手,夺回荆州。由此可见,天底下的捧角者,无不有自己私底下不可告人的意图和目的。人世间,没有因为酷爱吹捧而吹捧,无欲无念在那儿拍他人马屁的捧场者。

想当初,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是何等威风。其实,这中间是有不少水分的,如果当时曹操真不想放他走,估计关老爷就是插上翅膀,也难飞出牢笼。可曹孟德只是让张辽先行一步,然后带十数骑匆匆赶上,赠金送袍。这是表明曹孟德除了要借放行,再宣传一下自己外,也是为日后的可能相见留了条后路。所以,当那个傻瓜蔡阳不服,执意要去追杀时,曹操叱之曰:“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放走了一个关羽,却树立了一个麾下将领仿效的活榜样。曹孟德一石三鸟之举,得到的肯定要比失去的多得多。而关老爷却由此获得了可资骄傲的资本,直到败走麦城为止,这一沉重包袱却压了他一辈子。

过关斩将,千里单骑,是关老爷一生最得意之笔。正是这一得意之笔,既增加了他骄傲自负的资本,也埋下了他日后败走麦城的种子。其实,倘若关老爷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在那些对自己的吹捧中,有许多泡沫的成分,也就不至于神昏志迷了。要知道肥皂泡在阳光的照耀下,虽然也能色彩斑斓一会儿,但终究是要破灭的。倘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兴许关老爷就不会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了。可是,历史又怎能倘若呢?陈寿在《三国志》里评论他“刚而自矜”,这是对关老爷的准确评价。

看来,关老爷真是被捧杀的!捧,也是能致人于死命的!刘备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遗憾错过了很多优秀人才,比如陈登、徐庶等。其中最遗憾的,是错过了田豫这位优秀将领。田豫是幽州人,刘备投奔公孙瓒时,两人相交、相识。当时田豫还不到20岁,但刘备却非常欣赏他的能力。之后田豫和关羽、张飞、赵云等一起辅佐刘备。后来刘备被陶谦举荐为豫州刺史。田豫本想与刘备一起共成大事,但他家中还有老母需要赡养。考虑再三后,他决定返回家乡。分别之时,刘备忍不住留下眼泪,说道:“恨不与君共成大事!”

田豫回到幽州老家后,被公孙瓒任命为县令。公孙瓒的一名部将反叛并投降了袁绍,之后又率军攻打田豫所在的县城。田豫没多少兵,部下都准备投降。但田豫却无所畏惧的登上城楼,义正言辞的指责叛将的行为。叛将羞愧之下,撤兵而去。公孙瓒知道田豫很有能力,却没有重用他。公孙瓒后来被袁绍击败,幽州将士推举鲜于辅为首领。幽州的两大头领刘虞、公孙瓒都已死,天下群雄并起,鲜于辅不知该归顺哪一方。田豫认为曹操能平定天下,力劝鲜于辅归顺曹操。鲜于辅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之后田豫开始为曹操效力。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叛。曹操命曹彰带兵平叛,田豫担任军师。曹彰率军击败了乌丸,并招抚了鲜卑轲比能部,一举平定北方。曹彰的行动,都来自于田豫的谋划。

三国时代,北方草原上的鲜卑、乌丸等少数民族势力异常强大。这些部落联盟首领拥有少则数万、多则十多万的骁勇骑兵。他们还互相结盟,共同对付中原王朝。比如鲜卑各部就订立盟约,都不卖战马给中原人。魏文帝曹丕任命田豫为护乌丸校尉,负责对付乌丸、鲜卑等少数民族。鲜卑各部结成联盟,对魏国非常不利。于是田豫行使离间计,打破了鲜卑各部的联盟,并促使各部互相攻打。鲜卑素利部受田豫招抚,开始卖战马给魏国。鲜卑各部中最强大的势力是轲比能部。轲比能拥兵十余万,在鲜卑各部中非常有威望。听闻素利部背盟,轲比能率军攻打素利部。为防止他统一鲜卑,田豫派兵救援,并击退了轲比能。田豫利用素利部贪财的弱点,让他们做魏国的打手,对付北方的各种叛乱势力。

之后,田豫又降服了乌丸。乌丸王骨进多次对魏国无礼。田豫率领一百多骑兵巡视边地,进入了乌丸部落。趁着骨进拜见的时候,田豫命人斩杀了骨进。乌丸人被震惊了,没有人敢反抗。田豫另立他人为乌丸王。之后田豫威震北方大漠。田豫担任护乌丸校尉九年,他使用各种阴谋阳谋,除掉了大量对魏国不利的草原枭雄,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边疆危机。但田豫不仅没有受到封赏,反而遭受排挤,被调离了岗位。之后,田豫又参与了讨伐公孙渊以及征讨吴国的战争,都立下了很多战功。但田豫在魏国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他一向小心谨慎,却还是经常被小人所害。他的功劳虽多,却一直没有被封赏。田豫70多岁时,被任命为护匈奴中郎将,再次镇守北疆。田豫在边疆地区很有威望,各部落纷纷归顺魏国。田豫82岁去世。他一生功勋卓著,但最高只做到刺史。他的才能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与他是刘备故人有很大关系。他在魏国并不被完全信任,所以他大半生都只能守卫北方边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