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文(李景文的介绍)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342更新:2023-05-16 17:34:42

李景文的人物履历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集团军革命烈士政治部干部处长、127师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集团军炮兵旅政委。
200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集团军162师政委。
2007年0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集团军政治部主任。
200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集团军副政委。
2009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集团军政委。
2015年0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李景文的晋升军衔

200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李景文的主编教材

李景文认为要发展中国的森林生态学事业首先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队伍。1977年他接受了主编全国第一本森林生态学教材的任务。如何编写出一部具有高水平的教材,成为他日夜思虑的问题。为了熟悉全国各地森林情况,他到南方亚热带和热带森林进行了解和学习,并联系了国内7所高等林业学院、系10余名教师,制订出了理论体系完整、内容翔实的教材编写方案和分工计划,为全书章节有机配合呕心沥血,为撰写重要章节废寝忘食。书编完了,他也累的病倒了,打针吃药半个多月,但心中却感到很充实。经过近20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教材概念清晰、内容翔实和完整,成功地培养了大批森林生态学与经营学教育、科研和管理人才,国内大多数林业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就是通过此书的学习,走上了科研之路。 李景文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森林生态学教学和科研的最新发展。80年代末期,他深感《森林生态学》第一版教材内容急待更新,又开始不断查阅国内外生态学研究成果,并针对一些概念和理论,与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讨论和研究,积极开始了《森林生态学》第二版的重写工作,根据生态学发展新趋势,制订出了教材编写新体系,内容更加丰富、翔实,该书于1994年正式出版,为中国森林生态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李景文的定点研究

1950年他在王战教授的带领下到辽宁草河口调查了红松、落叶松等人工林生长的情况,并共同在《东北林业》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从草河口森林实地观察中体验到的几个问题”的文章,这是他第一次与东北森林打交道。翌年,他又到小兴安岭带岭林业试验局负责学生实习,第一次见到了东北的原始大森林,从此便与森林结下不解之缘,差不多年年都到小兴安岭实习或进行科研。也常到长白山、大兴安岭调查森林的更新、生长及其经营等。有3次只身在森林里几乎迷失了方向。1958年他带领学生到长白山的白山林业局,1959年到大兴安岭的乌尔其汗林业局,1960年又到福建西部清流、宁化林区进行营林规划设计。1962-1964年,他更是长年生活在凉水实验林场,他任营林研究室主任,指导和带动了10余名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对红松生态和更新进行了多学科的定位研究,不仅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多项研究成果,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1965年,他负责组织编写《森林学》、《森林经理学》和《造林学》三门林业部统编教材。为了编写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教材,使学生对现实林业生产的经验和存在问题有所了解,他带领编写组到长白山临江林业局、小兴安岭南岔等林业局蹲点。1974年复校后的几年里,他每年都带领学生上山学习或进行森林调查。1979-1990年,他负责凉水生态定位站的研究工作,并接受林业部两项研究红松混交林的重点课题。在10多年里,他为了探索生态林业的理论,经常往返于哈尔滨和林区之间。1985、1987、1990年到瑞典、芬兰、加拿大和美国参加国际会议期间,他借机考察了北欧人工林和天然林,以及北美东部阔叶林和西部高大针叶林,大大开阔了眼界。他把东北、全国和世界的森林联系在一起,整天看的书和脑子想的都离不开森林,但他更关心东北森林的实际。


深圳市精工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怎么样?

您好,现在能提供小额贷款的平台很多,额度基本在500-30万之间,可通过银行、网贷等方式申请。小额贷款相比正规贷款虽然额度较低,但放款快、借还灵活,很受青睐。只要选择正规的大平台,资金和信息安全有保障就可以放心使用。

推荐您尝试使用度小满金融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原名:有钱花),大品牌靠谱利率低值得信赖。度小满金融有钱花针对个人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借款的额度最高至20万


此条答案由度小满金融有钱花提供,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李景文的介绍

李景文,男,1961年1月生于扬州江都,大学毕业。系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扬州市文联委员,扬州市作协理事。


李景文的介绍

李景文,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长期从事教学与林业科学研究工作,对东北原始红松混交林的类型、更新、生长,以及结构和动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特别是他以近50年积累的丰富资料为基础,提出了以原始红松混交林的结构和动态为模式,对破坏后的广大山地森林,实施生态林业并建立可持续经营体系的新途径; 提出近自然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为红松混交林再度繁荣,奠定了科学基础。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