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的播音员是哪两位?)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138更新:2023-05-16 17:34: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的播音员是哪两位?
丁一岚1949年10月1日,与齐越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场主持转播了开国大典盛况
邓拓的爱情故事

丁一岚是“一二九”运动中天津市进步学生,抗日战争开始后到延安,1938年到晋察冀边区从事妇女工作,任平山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副主任。1941年2月,平山县一个年轻的妇女抗日积极分子被恶毒的公公、丈夫杀害了。出于革命义愤,丁一岚写了一篇近三千字的通迅《血的控诉》投给晋察冀日报,杀人凶手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报纸于这年6月24日以较大的篇幅发表了这篇通讯。在通讯发表的过程中,担任晋察冀日报总编辑的邓拓开始和作者通信,经过近一年的信件往来,他们初晤于平山县的瓦口川。两人踏着月光,漫步在长堤上,互相交谈了彼此的理想和抱负。邓拓将其写在《初晤》、《夜别》两首诗中。
1942年春天,当他们再次相遇到滹沱河边时,约定了终身。丁一岚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漫步在滹沱河畔,漫天风沙代替了清风明月,习惯了的战斗生活,倒增添了几分豪情,我们终于约定了终身。”邓拓以《心盟》为题借诗记情:“滹沱河畔定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
1942年3月7日,邓拓与丁一岚以平山南滚龙沟一间农家小屋为洞房,结为夫妻。结婚那天200多人为这对新人祝贺,整个十多里长的滚龙沟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尽管当时正处在敌情紧张的时期,但革命的浪漫情怀并没因此而改变。这对革命伴侣在太行山的山坳里度过了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期,同时也是他们一生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讲话的原文全搞谁有?
1997年6月18日,北京电视台举行智力竞赛,节目主持人向参赛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开始时说了句什么话?

面对这个问题,有的参赛者回答说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有的参赛者则说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而节目主持人最后宣布标准答案时说:“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说了两句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翻阅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消息,可看到开国大典是这样报道的:毛主席登上天安门不大一会儿,林伯渠秘书长就宣布典礼开始。接着,毛主席走到麦克风跟前,庄严而兴奋地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根据此报道,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开始时只讲了这样一句话。而是否还说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呢?当有人问当时负责采访和报道这次开国大典的新华社记者李普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新华社负责发布公报式的新闻,我和李千峰一起承担这项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成立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9月21日至30日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就被称为“开国盛典”,这点可以从当年全国各大报上看到,可见那时人们对这个会议多么重视。我们两人作为这个会议的工作人员,属于新闻处,住进了中南海勤政殿。

前年有人突然问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是不是开国大典毛 泽 东在天安门上说的,我一时做不出肯定的答复。静下来想一想,这件事其实很明白,这是他在政协开幕词中说的。开幕词大气磅礴,情文并茂,标题就是这句话。这篇雄文曾被收入《毛 泽 东选集》第五卷。10月1日在天安门上他宣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是一件标准的公文,不用任何抒情的词句,这件公文当天就由*以外交部长的名义照会了世界各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而没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由此可见,上述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所说的标准答案是有误的。

针对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所说标准答案的错误,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现场担任播音任务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丁一岚,于1997年10月10日在《北京晚报》发表文章进行纠正。她严肃批评说:

当我看到6月18日的节目时,我简直想马上就打电话给电视台,但当时我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不可能打电话。第二天我立即给电视台台长写了封信,反映了这个问题,希望在下周播这个节目时做个更正,以挽回错误影响,但这封信从发出到现在已经3个多月了,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也许我这个人太认真、太较真。我认为毛主席在那样重要的时刻,那样重要的地方宣讲那样重要的两句话,应该准确无误地传下去,不能以讹传讹。我的记忆力近年来已经差了很多,但是对当年毛主席说的这两句话,我不会记错。因为:第一,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讲话时,我和齐越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实况转播,我们站的地方距离主席台只有十几米,当时的情景终生难忘(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还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我手头保存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时的讲话录音。这些年写开国大典转播情况回忆时,我听了不少次录音。第三,我保存了1949年9月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专刊”,毛主席在当年9月21日致开幕词的全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白纸黑字印在其中。这些史料是没有错误的,所以我肯定说我不会记错。

丁一岚的回忆,同样证实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开始时只说了一句话,即“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支教18年,把44个山里娃送给张艺谋,这个幕后英雄却突然走了…-

如果你看了冬奥会开幕式,一定会对这样一个合唱团印象深刻。

这是由一群山区里的小朋友组成的少年合唱团。

他们的歌声有点生涩,但足以撼动人的心灵。

但遗憾的是,我们才刚刚认识这个可爱的少儿合唱团,把他们送上冬奥开幕式舞台的幕后组织者——

邓小岚女士,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知道。

01

马兰后人

邓小岚虽然出生在战乱年代,但是成长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

母亲丁一岚是开国大典转播播音员之一。

父亲邓拓,时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带着同志们在山里一边游击,一边办报。

当年的《晋察冀日报》,也就是《人民日报》的前身。

正值“反扫荡”时期,日军摸清了《晋察冀日报》在马兰一带的藏匿地点,铁了心要来个大清剿。

马兰及附近的村民为了掩护报社,19人壮烈牺牲,无一人泄密。

也是在那一年,邓小岚的父母在马兰生下了她。

刚出生,邓小岚就被放在了附近的一户农家,一直长到了3岁。

三岁以前的生活,邓小岚已经记得不太清了。

她只记得,那时候的马兰就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孩子们上完厕所,都是用鹅卵石擦擦屁股。

但是干娘一家人对邓小岚视如出、疼爱有加。

直到她回到了父母的怀抱,还依然留着她曾经用过的物件,舍不得动。

邓小岚被接回去之后,父亲亲手刻了三个印章。

其中一个上面刻着“马兰后人”四个字,并亲手把它交给了邓小岚。

回到了父母身边之后,邓小岚和兄妹五人度过了温馨快乐的青春岁月。

母亲热爱唱歌,父亲虽然很少唱,但也喜爱音乐。在《晋察冀日报》的时候,还曾写过歌词。

兄弟姐妹从小就学习吹拉弹唱,家庭聚会的时候还能一起表演节目,十分欢快。

她一直保存着1957年的一次家庭音乐会录音。

可以听到年幼的弟弟妹妹演唱《三条鱼》、《花蝴蝶》和《大跃进歌》。

妈妈唱起了《游击队歌》,爸爸用福州特有的唱诗曲调吟唱了他自己的诗作《雷锋》。

音乐,自小就是流淌在邓小岚血液里的。

1955年,邓拓夫妇和5个孩子合影

但她始终没有忘记那枚印章所代表的分量。

邓小岚觉得,她的人生始于马兰,便是那些牺牲的烈士生命的延续。

她要带着他们的意志,为这个小村庄做点什么。

02

“你们会唱歌吗?”

2003年,《晋察冀日报》的老同志们想在马兰立一块纪念碑。

邓小岚作为后辈,主动承担起了这项重任,爬山、拍照,索性在马兰住了下来。

纪念碑落成之时,邓小岚陪报社的老人们回到了马兰,当时,马兰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也去了。

活动结束后,邓小岚说:“你们会唱歌吗?来给爷爷奶奶们唱首歌吧。”

底下的孩子们沉默了。

“国歌总会唱吧?”

终于有两个小孩举手了,却唱跑调了。

经历过抗战的人,不会不知道歌声的力量。

现在走进了新时代,这里的孩子也不能没有音乐。

于是,邓小岚决定,要教会孩子们唱歌。

从北京出发,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河北定州。

然后再换长途车三个小时到阜平县城,转乘通往各村的公共 汽车 。

走山路颠簸一个小时,才终于到达马兰村村口简陋的小候车亭。

这是邓小岚再熟悉不过的一条路,风雨无阻,一走就是18年。

03

大山里的天籁之音

穷,太穷了。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马兰的破败一览无余。

房屋是漏雨的,一到下雨天家中就是叮咚作响,更别提孩子们能受到什么好的教育。

邓小岚偏就看不得马兰不好。

她找到兄弟姐妹,集资将小学的4间危房翻修成7间校舍;

她开始号召村里“大兴土木”,为村民们修建了水冲厕所。

她还为孩子们建了一间教室,自掏腰包购买了桌椅板凳。

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

2006年,邓小岚成立了“马兰小乐队”,鼓励村里的小朋友们加入进来。

有个名叫白伟的小男孩,是班级里出了名的调皮。

邓小岚询问谁愿意学吉他的时候,他第一个高高举起了手。

同学们都说,老师别选他,他是最调皮的。

但是白伟不以为然:“老师就喜欢调皮的学生。”

来到了乐队中,白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吉他手。

不仅如此,他还带来了其他三个小男孩,一起成为了乐队里的核心力量。

小提琴手陈鑫,来自一个清贫的单亲家庭。

父亲一个人在外务工养家,留下陈鑫和奶奶独自留守。

陈鑫从小就很懂事,从不向家里要求过什么,一件衣服也是穿了又穿。

但是来到了马兰小乐队,陈鑫爱上了音乐,爱上了小提琴。

音乐打开了她的内心世界,让她走向了更辽阔的远方。

后来,甚至有家长受到了邓小岚的鼓舞,加入到了乐队当中。

用自制的乐器敲击节拍,家门口的水泥地变成了舞台,那是小村庄最有活力的一刻。

在马兰小乐队,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他们没有城市中孩子们的迪士尼、动物园、游乐场,但是他们拥有青草、树林、溪流、花朵……

邓小岚还为他们带来了音乐,让他们拥有了另一种富有想象力的人生。

不仅如此,她还为孩子们建立了音乐教室,举办了公益活动。

孩子们有了新钢琴、复读机、音乐教学课本。

山里的闭塞、父母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孤单,全都被音乐抚慰了。

在这里,孩子们学会了小提琴、手风琴、竖笛、吉他,已经能完整地完成一首乐曲。

“彩云轻轻飘过铁冠山,我们走在放学的路上,唱起我们心中的歌谣,等待我们美好的明天……”

孩子们悠扬的歌声穿破云层,为他们在奥运舞台的发光埋下了种子。

04

“没关系,我们创造奇迹”

2008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马兰小乐队给《晋察冀日报》的老人做了演出。

这是马兰小乐队的舞台首秀。

也是在这里一年,邓小岚带着孩子们参观了鸟巢。

有一个孩子感叹道: “和我们村树上的鸟窝可真像啊!”

媒体报道后,小乐队外出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2012年还登上了北京卫视的春晚。

北京冬奥组委正是看了马兰小乐队的视频,才找到了阜平。

最终决定在这里选拔一个儿童合唱团,演唱《奥林匹克颂》。

在冬奥组委的一次工作会议上,一位分场导演说:

“这帮孩子底子太薄了、太薄了,(只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看看能达到什么效果”。

张艺谋说:“没关系,我们创造奇迹”。

孩子们真的创造了奇迹。

《马兰的歌声》纪录片中,有一个孩子们围住邓小岚,一位小男孩对她说:

“邓老师,我想学小提琴。”

邓小兰对他说:“小提琴不好学,你能坚持吗?”

孩子笃定地说:“能。”

邓老师为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光。

但令人心碎的是,拍摄纪录片的时候,68岁的邓小岚还身体健朗,走路矫健有力,为了孩子们演出的事宜到处奔波。

而如今,她已经永远地离开了马兰村,离开了她热爱的马兰村。

马兰小乐队到今天已经16年了。

每次被问到是怎么坚持这么长时间的,邓小岚都会笑着说:

“你们好多人问我,怎么坚持了那么多年,我听了老觉得不对,我不用坚持,我没觉得我在坚持做什么。”

“胭脂河水欢快地流淌,小岚老师来到马兰,小鸟叽叽喳喳地歌唱,啦啦啦啦鲜花盛开……”

这首动人的歌,会永远在马兰的山间流淌。


山海风波满天飞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山海风波连在一起比喻重重纠纷,历经无数劫难。山海风波词语一般应用在经历过许多的风风雨雨,历经无数的坎坷磨难。

其中,山海是一个词语,读音是shān hǎi,意思是山与海、喻指荒远偏僻之处、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风波,汉语词汇,拼音是fēng bō,即风浪。比喻纠纷和乱子。指纠纷出自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释义为我经常回忆起家乡的山水,你细细了解生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丁一岚曾用山海风波造词:

山海风波,心盟永忆。

万家恨雪,云际长明。

说明:邓拓平反昭雪后,妻丁一岚所撰题联。用以记录妻子丁一岚与丈夫邓拓的同志情、战友情与亲情。

释义为历经千辛万苦沧海桑田,心里永远留下美好的记忆,种种冤屈,得以平反。


丁一岚的介绍

丁一岚,曾用名刘啸诗、于虹、路群,著名播音员。编写有《邓拓全集》、《燕山夜话》合集、《中国救荒史》。


久历艰危多刚介,熟谙世事倍温柔谁写的?有谁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
意思 身处滚滚浊世,当然要有刚介的一面,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此同时,心存万般温柔。”说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