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载(从穷秀才到唐朝宰相,戏里戏外的元载究竟经历了什么?)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82更新:2023-05-16 17:42:42

因贪污64吨胡椒招来灭门之灾的元载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緼袍。

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操。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衰。

苟图身富贵,胶剥民脂青。国法纵未及,公论安所逃。

于谦的一首《无题》在向我们解读官场须知的同时,也在冥冥之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官员贪污而导致身败名裂,招来灭门之灾的丑恶事迹。


此人名为元载,唐朝中期著名宰相。虽家境平寒,出身卑微,不过好在慧根敏捷,在科举制的荫护之下,平步青云,出人头地,也算是中规中矩的寒门贵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懂得民间疾苦的父母官,却被金钱与名利冲昏了头脑,招致代宗厌恶,引来杀身之祸。

本以为元载被处死之后,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是从他家里抄出的一些东西,却直接给他的谥号打上了"荒"的标签。而此物正是800石胡椒(合今约64吨)。为官者诸多皆爱财,宋朝的蔡京,明朝的刘瑾,清朝的和珅之辈都是贪官的"典范",元载也不例外,800石胡椒虽无法富可敌国,但却也足够古人风流几世,即使放在当今物价均衡的时代,持有者也算是富豪级别的存在。笔者接下来就谈谈胡椒为何如此金贵之谜。


物以稀为贵

史书上关于胡椒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天竺国出石蜜、胡椒、黑盐。"虽然这只是书中一笔带过的话,但结合史实,细细读来,却也能领略其中蕴藏的奥秘。


首先,胡椒同石蜜与黑盐一起被记作为天竺国的特产,说明胡椒在天竺的地位就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次《续汉书》为何要记载天竺国的物产,而不是中国特有的产物?这或多或少又暗示了中国本土不产此物或者量少鲜为人知;再者天竺的特产记载到汉书中,其实从侧面也就暗示出中国与天竺已有"胡椒"上的交易往来,胡椒传入中国广为人知。

后经笔者查证,也正是如此。胡椒最初作为一种香辛料原产于东南亚,在国家的贸易往来中经丝绸之路到达西域,然后汉人又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将这种神奇的香料带回中原大地。由于从事胡椒贩卖的商人多为胡人,因此古人又把这种香辛料称为"胡椒"。一方面,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在国际贸易中会更倾向于欧洲人(毕竟中国人的钱没有那么好赚),他们直接或间接得到胡椒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倒手卖给对香料情有独钟的欧洲人,这也就导致在当时胡椒的国际贸易中,中国商人很难从阿拉伯人商人那得到充足的货源,辛辛苦苦跑一趟,结果获取的数量却微不足道,为了弥补最终收益,自然要将胡椒的价格提高,这也是导致胡椒价值堪比金价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笔者大胆猜测,由于当时的中国人(特指统治阶级)并没能准确定位胡椒,所以就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胡椒都是以药物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不妨我们换位思考,如果各位是那个时代的人,你会将胡椒作为具有诸多疗效的药物?还是单纯满足口福的调味品?况且中国人那时就有本土原产的花椒、大料、茱萸等调味品,基本就已经满足了在口味上的追求。


所以正是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定位,导致了同为胡椒,但作为药物却比作为调味品的需求更加稀少。如此一来,本就稀少的胡椒在皇室的垄断下更加寥寥无几。即便到了对外开放程度尤高的唐朝,胡椒也只是拿来作为皇室特供,平民百姓想吃上一口基本上属于天方夜谭,金价胡椒自然不言而喻。

中间商赚差价

"万恶"的阿拉伯商人巧妙利用了欧洲诸多皇室爱香料且爱攀比的心理,将胡椒一步步带到欧洲大陆。在此过程中,胡椒每经过一人之手,价格就可能成倍增加,这也就导致在贸易的过程中,谁过手的胡椒多,谁就是最后的财富持有者。


BBC曾经拍过一部名为《香料之路》的纪录片,片中主持人手握着一把胡椒说:"在中世纪,偷这么一把胡椒,等同于现在成功地抢劫一次银行。"按常理来讲,在历经数百年的贸易后,应该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将胡椒作为致富经,胡椒在市面上的交易量会或多或少的增加,从而加大市场竞争力,话语权更多的是在买方一边,可是为什么价格还是居高不下呢?笔者大胆猜测,原因不乏以下两个。


其一,供给多一尺,需求多一丈。


上述我们已经说过,欧洲人对香料是没有抵抗力的,尤其是皇室家族,他们将香料作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胡椒作为外来的宠儿,自然而然地成为更多人攀比的物品,这也旁敲侧击地说明了哪个皇室的胡椒多,哪个皇室最硬气。而在皇室如云的中世纪,尽管欧洲的皇家航海士和奸诈的阿拉伯商人带回了更多的胡椒,但在欲望面前还是微不足道。哪怕对于一位皇后而言,她毕生的奢侈品也就寥寥无几。


14世纪初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的遗孀珍妮的厨房中,有胡椒6磅、桂皮13.5磅、丁香3.5磅、番红花1.25磅、长胡椒半磅,以及少量肉豆蔻皮和23.5磅的生姜。


而与法国皇后相对应的另一位中国小说《金瓶梅》中李瓶儿却显的富有很多:


奴这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


虽然这些东西在当时价格都不菲,但是最具有分量的还是当属胡椒。李瓶儿的这些家当总共卖了三百八十两银子,而西门庆买一处四层楼的房子也只用了一百二十两,可见当时的胡椒是多么昂贵。

但笔者所讲的还是数百年后欧洲皇室和宋代官僚的待遇,而当时身在唐朝的元载私藏800石,又是什么概念?


其二,中间商赚差价。


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宣布灭亡,这种新城起旧城破的事件在冷兵器时代是最常见不过的。然而西罗马帝国的覆灭却直接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的商业纽带打断,使得胡椒几乎从欧洲人的餐桌上消失了。这时候想要获得胡椒,需要经过印度和太平洋小岛上的土著——阿拉伯商人——埃及商人——威尼斯商人的层层转运。当胡椒最终抵达欧洲港口时,价格已经是原产地的四五十倍。


但反观远在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两国仗着地大物博的优势,怀揣着万事不求人的心态,加上之前就形成固态小农式自给自足模式,对于胡椒这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不会太放在心上。一个不愿进口,一个不愿出口,而通过其他非方式途径得到的胡椒价格怎么又会便宜的了呢?

特殊的药用价值

胡椒最初引入中国并不是以香料的身份而存在,原因很简单,量少又贵,吃不起。所以与其看着胡椒常年搁置,还不如发掘其他价值。笔者猜测古人很可能就是根据中国本土的花椒具有的一些药用价值而检验出胡椒所具有的一些其他价值。结果也确实如此,胡椒有着其他调味品难以比拟的价值。胡椒引入的前期,西晋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记载了一种胡椒酒的做法:"胡椒酒方,以好酒五升,干姜一两,胡椒七十枚,末好石榴五枚,管收计著中下气。"五升酒才用仅仅七十枚胡椒,虽在今人眼中寒碜至极,不过在那时这种酒也绝非普通人可以享用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胡椒的药用价值被慢慢开发,成功也跻身中药界并占有一席之地。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名著《千金翼方》中就记载:"胡椒味辛,大温,无毒,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藏腑中风冷,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辣,而芳香当不及蜀椒(即花椒)"。


至此,胡椒的价值也差不多开发殆尽……


64吨的胡椒到底值多少钱呢?(以黑胡椒为例)

现代:我们就按最保守的价格来算,2018年黑胡椒统货一斤的价格为28~32元,我们取30元/斤,而64吨也就是64×1000×2=128000斤。那么元载所贪污的就有128000×30=3840000,人民币384万元。


古代:唐朝讲胡椒与黄金同价,所以此处就拿胡椒和黄金换算。唐朝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约2000元。黄金按1:8白银换算,64吨黄金,2000×8×10×2×64000=20480000000元,考虑到古代黄金纯度的问题,所以这200多亿中其实含有不好水分。保守来算,在原价上打七折,元载当时贪污的那些胡椒放在今天也值100多亿。如果觉得笔者的算法有问题,那么请再回过头看看BBC主持人的那段话。


时过境迁,历史的潮流始终向前。上面的算法可能过于夸大元载的罪行,我们也难以用现在的物价作为衡量古人贪污的标准。不过,无论我们怎么评判也都掩盖不了元载贪污的事实,为官者也须深谙"勿以恶小而为之"。

清人丁耀亢在其所著的《天史》一书中,生出这样的疑问:"人生中寿六十,除去老少不堪之年,能快乐者四十多年耳。即极意温饱,亦不至食用胡椒八百石也。惟愚生贪,贪转生愚。黄金虽积,不救燃脐之祸,三窟徒营,难解排墙之危,事于此侪,亦大生怜悯矣。"

元载之穷奢极欲,则可见一斑。


元载的历史原型是谁?

元载的历史原型是大唐奸相元载。

他贪污受贿专权祸国,是唐代排的上号权奸。而且他的贪污方式也别具一格。

元载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人。在唐朝中期,如愿坐上了宰相之位。

元载出身贫寒,自幼聪慧好学。天宝初年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四处钻营溜须拍马,攀上权宦李辅国的高枝。

随后坐火箭般的速度升官,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封许昌县开国子。

元载在宝应元年,更是踩着自己恩人李辅国的尸体,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宰相之位。

后又铲除权宦鱼恩,深受唐代宗器重。自此元载独揽大权,日益跋扈排除异己,并且四处贪污朝堂上因此乌烟瘴气。

大历十二年,代宗终于忍无可忍,将元载逮捕下狱并赐死其全家。

元载是唐代有名权奸巨贪,代宗抄其家缴获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其中最骇人听闻、莫名其妙的赃物就是那八百石胡椒。八百石换算成现代的度量标准,那就是64吨,三个集装箱都装不完。


元载的人物生平

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李辅国的妻子元氏,是元载的宗亲,因此,相互间十分亲近。当时李辅国权倾海内,行动无人敢违抗。适逢选举京兆尹,于是李辅国让元载兼京兆尹。元载意在宰相,面见李辅国恳切要辞去京兆尹。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
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肃宗去世。
四月二十一日,代宗即位。
李辅国权势更重,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
公元762年(宝应元年)五月丙申,拜元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转运使依旧。 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又加散官银青光禄大夫,封爵许昌县子。
元载因为度支转运使职务繁杂琐碎,且负担重,担心伤害名声、阻碍升迁高位,一直与刘晏相友善,于是将钱谷的事务全部推卸掉,荐举刘晏代替自己,元载自己加任营田使。李辅国停职后,又加官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 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元载与宰臣刘晏、裴遵庆一起扈从代宗到陕州。等到代宗回长安宫殿,裴遵庆等都罢任,元载受恩宠更盛。
李辅国死,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多给他金帛,让中书主书卓英情暗自传达赛旨。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顺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妻子王氏凶狠暴戾,专权自恣。元载上朝谒见,王氏纵容儿子元伯和等在外游乐。上封章言事的顾繇奏告此事,代宗正以政事委任元载,反而将顾繇治罪。 公元769年(大历四年),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将他除掉。鱼朝恩骄横,天下皆怒,代宗也知道,等听到元载的奏事,与心正合。元载于是结交北军大将共同谋划,以防万一。
公元770年(大历五年),鱼朝恩伏法。 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第,室宇恢宏壮丽,为当时第一。城南的肥沃土地与别墅、疆界相互连接,共数十处,穿绔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纵,犯法妄为;奢侈僭越,没有限度。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但因为代宗看在君臣多年的份上想保全元载。于是在元载单独晋见时,代宗劝诫他,但他并不悔改。
公元771年(大历六年),他草拟的文武官员的功劳有很多错误,元载怕有关部门指责,就请求下诏令任命六品以下的官员时,吏部、兵部就附在各等级中一起奏报,不必检查审核,想用来表示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上封章言事者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在朝廷打死。于是道路行人以目示意,无人敢议论元载的劣迹。元载家门之内,不是他的党羽概不结交。平素交友,凡涉及到有道义的人都疏远或抛弃。代宗宽恕仁慈,明察元载的所作所为,已经数年,但元载仍然不加悔改,致使众人的愤怒日有所闻。 公元777年3月28日(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朝仗退下后,代宗坐延英殿,派左金吾大将吴凑逮捕了元载、王缙,关押在政事堂里。又分别逮捕了他们亲信的官吏和儿子们关进监狱。 皇帝下诏命吏部尚书刘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骑常侍萧昕、兵部侍郎袁惨、礼部侍郎常衮、谏仪大夫杜亚审讯,证人罪状都由皇宫里的人提供。皇帝还派宦官去当场问一些隐秘的事,他都认罪。
三月辛巳,皇帝下诏命元载自杀, 他妻子和儿子扬州兵曹参军元伯和、祠部员外郎元仲武、校书郎元季能都被处死了。挖开他祖父、父亲的坟墓,劈开棺材扔掉尸骨,拆毁了他家私庙的神主和大宁、安仁里的两处住宅,将材料赐给众臣修理官署住宅,还拆毁他在洛阳的宅院修理禁苑。
唐德宗继位后,追念元载帮助自己成为皇太子,于公元784年(兴元元年),恢复了他的官爵,让给他改葬。元载生前的下属许初、杨皎、纪慆出资改葬元载。元载初谥荒,后改为贬义稍弱的成纵。


从穷秀才到唐朝宰相,戏里戏外的元载究竟经历了什么?
元载是个很懂得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的人,他经常投其所好,讨好有权势的人。
元载和元稹是一个人吗?
你好,
元载和元稹不是一个人。
元载(713~777年),本姓景,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唐朝中期宰相。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历史上的元载是如何从“屠龙勇士”变成“恶龙”的?

这个位卑的从八品小官为了自身利益,将专营功夫发挥到了极致,他屡次破坏主角张小敬拯救长安城的行动,还总是将“黑锅”扣在别人头上,将功劳记在自己名下,其人品之拙劣,实在让观众看得气愤不已。那么问题来了,真实历史上是否有元载这个人物,他又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元载不仅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他还是唐朝中期的一位重臣,官至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旧唐书》上称元载“家本寒微,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这句描述给人的印象有两点:一、元载人生起点很低;二、元载是个天才少年。然而,元载的父亲曾担任过员外郎,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也不是寻常百姓人家可比。因此,元载出身寒微只能说是与那些高门大户相比他是寒门子弟,但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那种贫民。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天宝三载(744年)。但从元载的履历来看,他于天宝元年(742年)考中进士,之后历任邠州新平县尉、黔中监选使判官、大理评事、东都留守司判官、大理司直。因此从时间点上推断,元载在天宝三载(744年)的时候应该还在邠州新平县尉上任职,不可能在长安钻营那些鬼点子。

元载真正发迹的时间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当时朝廷上人才流失严重,他因此得到重用。元载“智性敏悟,善奏对”,皇帝对他非常器重,短短几年时间,元载就从祠部员外郎升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唐朝的宰辅之臣。

当时,唐朝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权宦李辅国(唐朝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手中,朝臣所奏之事往往要先经过李辅国,然后在告知皇帝,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们虽然心中义愤填膺,但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李亨驾崩,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帮助下得以登基称帝,是为唐代宗。自此,李辅国因“定策”之功更加骄横无忌,甚至多次做出僭越皇权的举动。唐代宗虽身为真龙天子,却也拿李辅国这条“恶龙”无可奈何。然而,李辅国却没有想到,自己的末日已近在眼前。

元载被李辅国视为亲信,他之所以能位居宰辅,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李辅国的安排。然而,元载并没有忘记自己身为朝廷命官,首先应当忠于皇帝。他目睹了李辅国的种种不臣之举,心中也是满腔怒火。

宝应元年(762年)六月,唐代宗与元载共同策划了铲除李辅国的行动,并一举获得成功。自此,元载就被唐代宗视为股肱之臣。

李辅国被铲除后,朝廷上还有一个大权在握的宦官,那就是鱼朝恩。鱼朝恩主管内侍省,统领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的神策军,其权势与元载旗鼓相当。元载才思敏捷,能言善辩,但在鱼朝恩面前却拱手缄默,不敢与其正面发生冲突。鱼朝恩认为元载惧怕他的势力,所以更加肆无忌惮。然而,这其实是元载精心布下的一个局。鱼朝恩越是张扬跋扈,唐代宗就越是对他不满。元载看准时机密奏唐代宗历数鱼朝恩罪行,于是君臣再度合作,于大历五年(770年)将鱼朝恩缢杀。

鱼朝恩死后,元载在朝廷上真正得以大权独揽。然而,自以为无人能及的元载很快也犯了和李辅国、鱼朝恩同样的错误。他自恃功高,在朝廷上作威作福,用一句现代人的话来说那就是“屠龙勇士身上最终也长出了龙鳞”。然而他却忘记了在他上面还有一位越来越不满的大唐天子。

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二十八日,唐代宗下令将元载逮捕,并于当日赐死狱中,其主要罪名是:贪赃枉法。值得一提的是,《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位王家千金小姐王韫秀,在历史上就是元载的正房嫡妻。不过,史书记载王韫秀“素以凶戾闻”,有人认为元载之所以最终成为“恶龙”,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王韫秀的影响(“元载丧令德而崇贪名,自一妇人而致也”《杜阳杂编》苏鹗)。

按照古代的株连制度,元载落马后,他的家人自然也要跟着倒霉。王韫秀及元载的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都被赐死。他的女儿元氏自幼出家为尼,却也没能躲过牵连,被收入掖庭为奴。一代权相,最终却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历史上《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元载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上真实的元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了解历史真相。


元载是今陕西岐山人,出生贫寒,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道学。在天宝元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求道学人才,特地举行了考试科举。元载这位道学天才参加这次考试,考取了进士,被授予了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县尉。从此,元载走上了仕途。

由于各种原因,元载一直都在基层官员的道路上摸索,难以进入唐朝的中枢。后来,竟然是安史之乱给了元载一个机会。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被逼当上了太上皇,唐朝中央的官员重新洗牌,给了元载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一个飞黄腾达的机遇。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元载逃到了江南,被唐朝宗室江东采访使李希言表举为刺史。后来,在唐肃宗返回长安后,元载因生性敏悟,善于奏对,深受唐肃宗器重,被任命为户部侍郎,进入唐朝中枢,开始了他的传奇。


随后,唐肃宗是个短命鬼,宦官李辅国专权,善于见风使舵的元载直接投靠了李辅国。李辅国对他不薄,多次在唐代宗面前称赞元载,元载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唐朝的宰相,并且管理唐朝的财政大权。元载拜相后,他忘恩负义,出卖李辅国,投靠唐代宗,与唐代宗密谋除掉了宦官李辅国。

在这之后,元载成了唐代宗的心腹大臣,任天下元帅行军司马。但不久之后,宦官鱼朝恩掌握禁军,又搞起了专权,还各种欺负宰相元载。善于隐忍的元载对此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任由鱼朝恩各种作死。随后,元载趁机密奏唐代宗,历数鱼朝恩的种种的罪行,建议将鱼朝恩铲除。唐代宗忌惮鱼朝恩,不敢轻举妄动,授意元载策划行动。


元载在得到授意后,用重金收买了鱼朝恩的亲信皇甫温和周皓,以此全面监控鱼朝恩的一举一动。随后,元载与皇甫温、周皓三人密,定下了诛杀鱼朝恩的大计。紧接着,他们奏请唐太宗诛杀鱼朝恩。于是,唐代宗在寒食节宫中宴请大臣,趁机指责鱼朝恩有不轨意图。而鱼朝恩的亲信周皓直接指挥武士拿下鱼朝恩,将其处死。


在元载除掉鱼朝恩后,元载达到了人生巅峰,独揽大权,就此也开始他的作死人生。元载独揽大权,培养亲信,排除异己,贪财纳贿,凡事想做官的都要向他送礼。对于元载贪赃枉法之事,唐代宗早就心知肚明,但看在元载昔日功劳的份上,没有收拾他,对他予以劝诫,希望他有所收敛。但是这个元载不知悔改的,唐代宗也不惯着他,逐渐对他心生厌恶,就动手收拾他。


唐代宗先派人将元载的儿子、亲信以及党羽抓了起来,责问他们的秘密勾当。元载服罪,当天被赐自尽。唐代宗还将元载的妻子王韫秀以及儿子全部赐死。唐代宗对元载抄了家,抄出了800石胡椒,这在当时可是价值连城。同时,唐代宗还下令挖开元载父祖坟墓,劈棺弃尸元载从一个草根费尽千辛万苦,逆袭走上人生巅峰。但最后还是自己作死,落得了一家破人亡的下场。一切权力,金钱,美女,地位都是过眼云烟,到头来一场黄粱空梦而已!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