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简介(扩展资料:)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16更新:2023-05-16 17:48:30

晋文公是谁?
晋文公,生于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卒于前628年,姬姓,名重耳(“重”的发音:chóng),谥号曰“文”,侯爵,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政治家、外交家,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他于公元前636年(周襄五十六年)做晋国国君,在位时间仅八年。在做国君之前,他被迫流亡列国,历时达十九年之久。他是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都是以他为主角的成语故事。

人物生平有很多,下面是其中几件:
骊姬祸国  前672年,晋献公讨伐骊戎,骊戎首领献其二女(长曰骊姬、次曰少姬)于献公,以此求和。献公欣然笑纳,率领大军载美人而归。

  献公自回国后,宠爱二女,骊姬尤甚,一意孤行立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
晋文公

  骊姬奸猾诡诈、献媚取怜,得献公之专宠。前665年,姐妹俩皆有喜,骊姬子名奚齐;少姬生子名卓子。子以母贵,二少子皆得献公喜爱。献公隐隐有废申生而立奚齐之意。

  骊姬为其子夺嫡,勾结大夫梁五、东关五,欲分化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梁五、东关五进言献公:“曲沃,晋之宗庙所在,当派申生镇守。蒲城与屈为边防要塞,当以重耳、夷吾戍其地。”在分封制的时代里,公族在外,其意即为分封。分封则另立宗庙,为旁支,就基本丧失了对大宗的继承权。骊姬之意自然是让献公分封三子,献公是何等英明?岂会不知分封三子之意?然而献公一口答应……

  重耳与申生、夷吾道别,来到蒲城。重耳兄弟遭到后妈的嫉恨,骊姬还未将重耳视作第一目标,因为储君是申生。即便是将要分封的申生,骊姬仍不肯放过,她认为,申生的存在就注定是奚齐登上晋侯宝座的绊脚石。

  前661年,献公始作二军,自将上军,命申生将下军,其意更为明显:春秋非卿不将兵,献公命申生帅下军,欲立申生为卿,废立之心昭然若揭。此次出师战果辉煌,连灭耿、霍、魏三国。而狐突、士蒍、里克、先丹木、邳郑父等重臣皆对申生更有依附感。第二年,申生又单独率军攻破皋落氏,如此优秀公子,国人交口称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其受冷落的怜悯,更对骊姬一党怨声载道。更令骊姬害怕的是申生像极了曾经的曲沃桓叔。

  前656年,骊姬借口申生之母托梦,却在申生供奉于献公的胙肉中下毒。献公认定申生有弑父之心,申生逃亡曲沃。

  献公招三公子问罪,申生有口难辩,畏罪自缢。重耳、夷吾听闻申生惨遭奸人迫害,前往绛都询问。骊姬献谗:重耳、夷吾亦与申生同谋。

  重耳、夷吾听说后妈又将要陷害他们,便不辞而别,悄悄返回封地。献公见儿子们不辞而别,更确定其心中有鬼。
避难母国  晋献公的大军兵分两路,分别围住蒲城与屈邑。夷吾敢于与父亲的军队较量,寡不敌众。重耳则更干脆,不抵抗,声称:“儿子不能跟老子打!”

  不久,蒲城陷落,晋军中有一人叫波提的追杀重耳,重耳越墙逃脱。重耳只能投奔其母国——翟。不久,在翟国与狐偃、赵衰等人会合。

  重耳的母亲本就是翟人,这里是狐偃的故乡。对此,狐偃为重耳做了精心的安排,献公也没有去赶尽杀绝,重耳终于可以暂时歇口气,在翟国安居。在翟国一呆竟然就是12年,好在翟君对重耳还不错。生活在平淡中度过,但也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翟国攻打戎族,俘虏了两个貌美的少女,便献给重耳。重耳笑纳,与谋士赵衰分老婆,君臣俩连襟。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伯鯈、叔刘,都是历史的过客,而叔隗为赵衰也生了个宝贝儿子,他就是未来半个世纪威震天下的赵宣子。

  在翟国重组了家庭,生活过得不亦乐乎,重耳渐渐习惯了,乐不思晋。
擦肩而过  前651年,年迈的晋献公将崩,欲将晋侯之位传于公子奚齐,
晋文公
且尊骊姬为国母,然献公尸骨未寒,里克、邳郑父等人果聚众作乱,杀死奚齐、卓子(献公与骊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里克弑二君,想拥立献公诸子嗣君位。献公子为数不少,可死的死,逃的逃,有贤名者只剩重耳与夷吾。里克借口杀二君是为迎贤主。公子党皆附里克。

  里克派遣狐毛至翟国,面见重耳。狐毛者,狐偃之兄。狐毛向重耳谈及国内政变。重耳唏嘘不已,狐毛向重耳转达里克之意,重耳犹豫不决,转身问计于狐偃、赵衰。众人合计的结果:危险,保命第一!这些年,重耳目睹父亲过于残忍的手段,甚至怀疑里克为他设下的也是个圈套。狐毛回报里克。在里克心中,重耳是除申生外的第二人选,但早已被这些年的血雨腥风吓得畏首畏尾。里克的善意没有得到重耳的理解,转而又去招身在梁国的夷吾。

  秦穆公紧盯晋国内政,试图插手,派人联络重耳、夷吾,希望帮助重耳为君,重耳谢绝穆公的好意:“父亲在世时,我就不讨父亲喜欢,为父亲怪罪。如今父亲去世,我又不能为父亲守丧。为人子者,大不孝顺!哪里还敢贪恋君位?”夷吾在获得了里克的聘书后,也召见了秦国使臣。夷吾喜出望外,便以割让河东五城为条件,获得了穆公的援手。

  事实上,夷吾的谋士——冀芮与吕省早就将国内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便积极怂恿夷吾回国登基。就这样,公子夷吾在内有里克为主,外有秦嬴为援的条件下,击败了重耳,顺利的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至于有关文章,史记和春秋(或战国策)中肯定会有,您可以查看一下
详细介绍喜听批评的晋文公,晋文公是谁
晋文公,生于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卒于前628年,姬姓,名重耳(“重”的发音:chóng),谥号曰“文”,侯爵,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政治家、外交家,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他于公元前636年(周襄五十六年)做晋国国君,在位时间仅八年。在做国君之前,他被迫流亡列国,历时达十九年之久。他是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都是以他为主角的成语故事。

人物生平有很多,下面是其中几件:
骊姬祸国 前672年,晋献公讨伐骊戎,骊戎首领献其二女(长曰骊姬、次曰少姬)于献公,以此求和。献公欣然笑纳,率领大军载美人而归。

献公自回国后,宠爱二女,骊姬尤甚,一意孤行立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
晋文公

骊姬奸猾诡诈、献媚取怜,得献公之专宠。前665年,姐妹俩皆有喜,骊姬子名奚齐;少姬生子名卓子。子以母贵,二少子皆得献公喜爱。献公隐隐有废申生而立奚齐之意。

骊姬为其子夺嫡,勾结大夫梁五、东关五,欲分化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梁五、东关五进言献公:“曲沃,晋之宗庙所在,当派申生镇守。蒲城与屈为边防要塞,当以重耳、夷吾戍其地。”在分封制的时代里,公族在外,其意即为分封。分封则另立宗庙,为旁支,就基本丧失了对大宗的继承权。骊姬之意自然是让献公分封三子,献公是何等英明?岂会不知分封三子之意?然而献公一口答应……

重耳与申生、夷吾道别,来到蒲城。重耳兄弟遭到后妈的嫉恨,骊姬还未将重耳视作第一目标,因为储君是申生。即便是将要分封的申生,骊姬仍不肯放过,她认为,申生的存在就注定是奚齐登上晋侯宝座的绊脚石。

前661年,献公始作二军,自将上军,命申生将下军,其意更为明显:春秋非卿不将兵,献公命申生帅下军,欲立申生为卿,废立之心昭然若揭。此次出师战果辉煌,连灭耿、霍、魏三国。而狐突、士蒍、里克、先丹木、邳郑父等重臣皆对申生更有依附感。第二年,申生又单独率军攻破皋落氏,如此优秀公子,国人交口称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其受冷落的怜悯,更对骊姬一党怨声载道。更令骊姬害怕的是申生像极了曾经的曲沃桓叔。

前656年,骊姬借口申生之母托梦,却在申生供奉于献公的胙肉中下毒。献公认定申生有弑父之心,申生逃亡曲沃。

献公招三公子问罪,申生有口难辩,畏罪自缢。重耳、夷吾听闻申生惨遭奸人迫害,前往绛都询问。骊姬献谗:重耳、夷吾亦与申生同谋。

重耳、夷吾听说后妈又将要陷害他们,便不辞而别,悄悄返回封地。献公见儿子们不辞而别,更确定其心中有鬼。
避难母国 晋献公的大军兵分两路,分别围住蒲城与屈邑。夷吾敢于与父亲的军队较量,寡不敌众。重耳则更干脆,不抵抗,声称:“儿子不能跟老子打!”

不久,蒲城陷落,晋军中有一人叫波提的追杀重耳,重耳越墙逃脱。重耳只能投奔其母国--翟。不久,在翟国与狐偃、赵衰等人会合。

重耳的母亲本就是翟人,这里是狐偃的故乡。对此,狐偃为重耳做了精心的安排,献公也没有去赶尽杀绝,重耳终于可以暂时歇口气,在翟国安居。在翟国一呆竟然就是12年,好在翟君对重耳还不错。生活在平淡中度过,但也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翟国攻打戎族,俘虏了两个貌美的少女,便献给重耳。重耳笑纳,与谋士赵衰分老婆,君臣俩连襟。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伯鯈、叔刘,都是历史的过客,而叔隗为赵衰也生了个宝贝儿子,他就是未来半个世纪威震天下的赵宣子。

在翟国重组了家庭,生活过得不亦乐乎,重耳渐渐习惯了,乐不思晋。
擦肩而过 前651年,年迈的晋献公将崩,欲将晋侯之位传于公子奚齐,
晋文公
且尊骊姬为国母,然献公尸骨未寒,里克、邳郑父等人果聚众作乱,杀死奚齐、卓子(献公与骊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里克弑二君,想拥立献公诸子嗣君位。献公子为数不少,可死的死,逃的逃,有贤名者只剩重耳与夷吾。里克借口杀二君是为迎贤主。公子党皆附里克。

里克派遣狐毛至翟国,面见重耳。狐毛者,狐偃之兄。狐毛向重耳谈及国内政变。重耳唏嘘不已,狐毛向重耳转达里克之意,重耳犹豫不决,转身问计于狐偃、赵衰。众人合计的结果:危险,保命第一!这些年,重耳目睹父亲过于残忍的手段,甚至怀疑里克为他设下的也是个圈套。狐毛回报里克。在里克心中,重耳是除申生外的第二人选,但早已被这些年的血雨腥风吓得畏首畏尾。里克的善意没有得到重耳的理解,转而又去招身在梁国的夷吾。

秦穆公紧盯晋国内政,试图插手,派人联络重耳、夷吾,希望帮助重耳为君,重耳谢绝穆公的好意:“父亲在世时,我就不讨父亲喜欢,为父亲怪罪。如今父亲去世,我又不能为父亲守丧。为人子者,大不孝顺!哪里还敢贪恋君位?”夷吾在获得了里克的聘书后,也召见了秦国使臣。夷吾喜出望外,便以割让河东五城为条件,获得了穆公的援手。

事实上,夷吾的谋士--冀芮与吕省早就将国内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便积极怂恿夷吾回国登基。就这样,公子夷吾在内有里克为主,外有秦嬴为援的条件下,击败了重耳,顺利的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晋文公是谁的儿子?他叫什么名字?

晋献公和狐季姬的儿子,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

晋文公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扩展资料: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欲伐卫的人物简介

晋文公(按《左传》: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8年;按《史记》: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赵国先祖)、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魏国先祖)、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关于晋文公有哪些介绍?

晋文公(前697~前628年),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母为狄族狐氏之女。公元前655年,因骊姬之乱,出奔至狄,后又辗转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在外颠沛流离达19年,直至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发兵相助,重耳才归晋为君。在位9年后去世。

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哥哥申生早已被立为太子,他还有夷吾等多个弟弟。兄弟8人本来生活得井然有序,平平安安,不想,半路杀出个骊姬来,一切都乱了套。

骊姬当了王后,加紧了迫害太子的步伐。这天,她对太子说:国君梦见你母亲齐姜,你快回去祭祀吧。太子到曲沃去祭祀,带来祭品献给献公,献公刚好外出打猎,骊姬便在祭品的酒肉中放了毒药。献公回来,以酒祭地,酒使土都堆起又把肉给狗吃,狗当即毙命再给宦官吃,宦官也马上死去。骊姬哭着说:"这是太子的阴谋。"申生闻讯,逃归曲沃。

有人劝太子申生辩解,申生认为:国君失去骊姬,就会居处不安,饮食不香。如果辩解,骊姬必然获罪,国君也会因为骊姬有罪而不高兴,因而他自己心情也不会愉悦。别人又劝他逃往国外,申生不肯走,不久便上吊自尽。骊姬害死申生,又诬陷重耳和夷吾,说太子想谋害献公,他们俩也参与了。二人听到风声,各自逃回自己驻守的地方。这样,献公更信以为真,派寺人披到蒲地去捉拿重耳,寺人披当天就赶到蒲城,重耳在慌乱中跳墙而逃,被寺人披砍下一截袖子,重耳逃亡到梁国。

重耳从43岁开始逃亡,流落异地他乡19年,此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然而,这19年的流浪生涯把他磨炼成胸襟广阔、政治手腕成熟的帝君。

对追随自己多年、患难与共的那些人,晋文公多与重用。当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走到黄河边时,狐偃将一块宝玉献给重耳,说道:"我随公子风尘仆仆走遍天下,一路上冒犯您的地方很多。现在快要回国了,请您收下这块玉留做纪念吧!"重耳知道狐偃的用意,深情地说:"回国以后,要是不跟舅舅同心同德,就同此玉!"说着,他就把那块玉扔到河里。跟随他流亡的那些人于是与他一起励精图治,重振晋国。

对那些曾有负于己但又有真才识学的人,晋文公也能做到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初步稳定了国内局势后,已经年迈的晋文公自觉当国君的时间不可能像齐桓公那样长久,雄心勃勃地急着想当霸主,正好周王室内乱,为他提供了机会。

晋文公利用这个机会,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会合诸侯,出兵救周,打败姬带,护送周襄王回洛邑。周襄王将南阳的温、原等地赏给晋,大大提高了晋文公在诸侯中的威望。

接着,晋文公决心打击已经严重威胁中原各国的楚国的势力。这时,楚的势力已深入北方:汉水流域的伯多姬姓小国,早就被楚国全部灭掉;陈、蔡两国和楚国结成了同盟;郑、许、曹、卫、鲁等国也时而倒向楚国一方;宋襄公的"仁义"之师,也被楚国打得一败涂地。为了达到攻宋、侵齐,威胁秦、晋和周室的目的,楚成王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中原与楚国的战争不可避免。

晋军打下了曹国和卫国后,楚军不得不撤出宋国,宋国的包围解除了。但刚愎自用的楚国大将军子玉不愿意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放弃宋国,在楚国的援军到达以后,子玉的态度更加骄横起来,派人对晋文公说:"如果晋国恢复曹国和卫国,我也不打宋国。"晋文公既想结好曹、卫、宋,又不想向楚国让步,于是他一面暗暗允许恢复曹国和卫国,一面扣留了楚国的使臣。子玉怒不可遏,率领楚军,疯狂地向晋军扑去。春秋时期最有名的一次大战--晋楚城濮之战,就在楚军步步进逼之中发生了。

开战之前,狐偃对晋文公说:"当年国君流亡楚国时,亲口许下退避三舍(一舍30里),如今可不能食言啊!"

晋国的将领们说:"时过境迁,别提那一套老皇历了。"

狐偃说:"打仗讲究的是理直气壮。退避三舍,并不单纯是个履行诺言的问题,它还能使我们站到正义与公理这一边,官兵看到国君讲信用,我们的'理直',部队的士气高涨,就会'气壮',就能一鼓作气,勇猛顽强,克敌制胜。"

听了狐偃的一席话,晋文公下令晋军后退90里,一直退到城濮(今山东濮县南)。楚军见晋军后撤,步步近逼,一直追到城濮。

公元前632年4月4日,会战开始。不可一世的楚军精锐,直奔晋国中军的阵地。晋国大将狐偃装做抵挡不住的样子,扭头便跑,还用战车拉着树枝扬起尘土,显得十分慌乱。而先轸统率的晋军,杀向侧翼的陈、蔡联军这个薄弱环节。驾车的战马全都蒙上了虎皮。联军的战马被吓得狂奔乱跳,晋军乘势杀来,联军死伤无数。于是,楚中军进入晋军的伏击圈,晋国精锐的中军马上杀个回马枪,与得胜的先轸入宫,铁壁合围,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大败楚国,晋文公将战俘及战利品献给周室,以求封赏。周天子派钦差大臣王子虎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首领),晋文公欲擒故纵,再三辞谢,而后才叩首受封。周室为此还专门作了一篇《晋文侯命》以颂其功。

晋文公在成就霸业的同时,开始报复流亡期间待之无礼的诸侯国。晋文公五年(前632),晋伐卫,分其地予宋。同年,晋伐曹,俘虏曹共公。晋文公七年(前630)九月,晋国联合秦国,举兵伐郑,晋文公强迫郑国立公子壮为太子才退兵。在经济上,晋国向各小国征收贡赋,而且贪求无厌。

晋文公在位9年,于前628年去世,年70岁。晋文公在短时间内成就霸业,联秦抑楚,要挟周天子,其辉煌胜于齐桓公。


流亡公子重耳简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晋文公的生平简介 晋文公为何出逃他出逃了多少年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