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奶奶(大家知道的话,给我介绍介绍白先勇吧。谢啦~~)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33更新:2022-08-03 11:34:20

大家知道的话,给我介绍介绍白先勇吧。谢啦~~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当代著名作家。广西桂林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崇禧,字健生,广西临桂人,回族。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是新桂系军阀首领之一。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因此他的童年时间多半独自度过。抗日战争时他与家人到过重庆,上海和南京,后来于1948年迁居香港,就读于喇沙书院。不久之后在1952年移居台湾。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后,由于他梦想参与兴建三峡大坝工程,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今“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翌年发现兴趣不合,转学“国立”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1958年,他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金大奶奶》。两年后,他与台大的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 1962年,白先勇的母亲马佩璋去世。据他自传文章《蓦然回首》提及,“母亲下葬后,按回教仪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坟,第四十一天,便出国飞美了。”母亲去世后,他飞往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爱阿华作家工作室(Iowa Writer's Workshop)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当时父亲白崇禧也来送行,也是白与父亲最后一次会面。 关於母亲的去世,他感受到“母亲一向为白马两家支柱, 遽然长逝,两家人同感天崩地裂,栋毁梁摧。出殡那天,入土一刻,我觉得埋葬的不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自己生命一部份”《蓦然回首》,以致初到美国时,无法下笔写作。直至同年圣诞节於芝加哥度假,心裏感触良多,因而再次执笔,写成《芝加哥之死》,于1964年发表。论者以为,这是他的转型之作。夏志清称此文“在文体上表现的是两年中潜心修读西洋小说后的惊人进步”,而“象征方法的运用,和主题命意的扩大,表示白先勇已进入了新的成熟境界”。 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1999年11月1日发表《养虎贻患-父亲的憾恨(一九四六年春夏间国共第一次“四平街会战”之前因后果及其重大影响)》(台北《当代》第147期)一文,为父亲白崇禧立传。今天白先勇的家族大多居住在台湾。 白先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2004年,由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作品集《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选集》,以及新作《奼紫嫣红牡丹亭》。白先勇喜爱中国地方戏曲昆曲如《牡丹亭》,对于其保存及传承,亦不遗余力。 评价 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曾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他甚至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欧阳子认为,“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白先勇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说情节,有从人物对话中引出的《我们看菊花去》,有以传统直叙法讲述的《玉卿嫂》,有以简单的倒叙法 (flashback)叙说的《寂寞的十七岁》,有用复杂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表白的《香港——一九六○》,更有用「直叙」与「意识流」两法交插并用以显示给读者的《游园惊梦》。他的人物对话,一如日常讲话,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调浓厚,一如油画的文字,《香港——一九六○》便是个好例子。而在《玉卿嫂》里,他采用广西桂林地区的口语,使该篇小说染上很浓的地方色彩。他的头几篇小说,即他在台湾时写的作品,文字比较简易朴素。从第五篇《上摩天楼去》起,他开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藉著文句适当的选择与排列,配合各种恰当『象征』(symbolism)的运用,而将各种各样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传达给了读者。” 关于同性恋 白先勇曾在香港公开表示自己为同性恋者,但在台湾公开场合极少提及自己的性倾向。白先勇曾说,他相信乃父知道其同性恋倾向,但并没有真正和他谈论过此事。 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孽子》(1983年)除骨肉亲情外,书中对於台北部分男同性恋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节不避讳的描写,格外引人注意。《孽子》以一名因其同性性倾向遭乃父逐出家门的少男「李青」的视角,讲述一群以1970年代台北新公园为集散地,不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的男同性恋者的故事;而作者对于父子亲情的描写,亦为本书之主题。2003年,台湾公共电视台将其改编拍摄为同名电视剧,引起社会上各种关於同性恋议题的谈论。 在2002年的《扬起彩虹旗》新书发表会上,台湾同性恋权益运动者陈俊志指责白先勇与舞蹈家林怀民对台湾同志运动没有尽心尽力。然而,关于出柜名人在同志权益运动中之社会义务,各方看法殊异。 出版履历 2004年,《奼紫嫣红牡丹亭》在大陆出版。 1984年,《明星咖啡馆》散文集出版。 1983年,出版长篇小说《孽子》。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出版。 1980年,《白先勇小说选》出版。 1978年,《蓦然回首》散文集出版。 1976年,出版《寂寞的十七岁》小说集。 1971年,作品开始被译成英文(第一篇为《谪仙记》),其作品陆续被译成英文、韩文、德文等语言。同年,出版《台北人》短篇小说集。 1968年,出版《游园惊梦》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小说集。 主要著作 《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一九九九年一月廿六日《联合报》 《夜曲》——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一九七九年。 《孽子》——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秋思》——刊中国时报,一九七一年。 《国葬》——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 《花桥荣记》——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二期,一九七○年。 《冬夜》——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一九七○年。 《孤恋花》——刊现代文学第四十期,一九七○年。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 《思旧赋》——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 《梁父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 《岁除》——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 《游园惊梦》——刊现代文学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 《一把青》——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 《谪仙记》——「纽约客」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 《火岛之行》——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永远的尹雪艳》——「台北人」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 《安乐乡的一日》——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香港:一九六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上摩天楼去》——刊现代文学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芝加哥之死》——刊现代文学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那晚的月光》——又名「毕业」,刊现代文学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寂寞的十七岁》——刊现代文学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藏在裤袋裏的手》——刊现代文学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青春》——刊现代文学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小阳春》——刊现代文学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黑虹》——刊现代文学第二期,一九六○年。 《玉卿嫂》——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月梦》——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闷雷》——刊笔汇革新号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骨灰》、《等》、《谪仙怨》、《我们看菊花去》等。
白先勇的处女作是哪本书?

白先勇是被夏志清称为“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自1958年发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白先勇走过了一条崎岖坎坷的创作道路。现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寂寞的17岁》、《谪仙记》、《纽约客》、《台北人》、《游园惊梦》、《孤恋花》、《骨灰》、《白先勇自选集》。长篇小说《孽子》以及散文集《蓦然回首》等。

生活为白先勇提供了热爱文学、走上创作道路的契机。在《蓦然回首》中,白先勇谈到影响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三位老师,即童年时家中的厨子老央,中学语文老师李雅韵和台大外文系教授夏济安。


白先勇的代表作是?
《金大奶奶》
《月梦》
《玉卿嫂》
《毕业》
《蓦然回首》
《芝加哥之死》
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
散文集《蓦然回首》,
想要董洁版的(还君明珠)每集的剧情(故事)
http://www.ezhun.com/p/490558/episodes/
这里面有
本想全部复制过来的
一看太多了……
ll自己去看吧
白先勇是谁?他写过什么文章?讲的是什么事?
白先勇,当代作家。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白先勇有哪些作品?
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
白先勇的作品有哪些
http://baike.baidu.com/view/59704.htm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