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伟(吴奇伟的介绍)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329更新:2023-05-16 20:14:25

国民党高级将领
姓名 军衔 授衔时间 最高任职
阎锡山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政院院长
冯玉祥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张学良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东北边防军司令,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何应钦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
李宗仁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朱培德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军事训练总监部总监
唐生智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院长
陈济棠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陈绍宽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海军部部长
刘 湘 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38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程 潜 陆军一级上将 1939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宋哲元 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40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陈调元 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44 军事参议院院长
白崇禧 陆军一级上将 1945 国防部长,华中“剿总”总司令
陈 诚 陆军一级上将 1947 国防部参谋总长,国民党副总裁,行政院院长,副总统
顾祝同 陆军一级上将 不详 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兼代理国防部部长
薛 岳 陆军一级上将 1950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国民政府参军长,广东省主席兼海南防卫司令
周至柔 海军一级上将 1951 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徐永昌 陆军一级上将 1952 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长
桂永清 海军一级上将 1954 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彭孟缉 陆军一级上将 1959 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王叔铭 空军一级上将 1959 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郑介民 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59 参谋次长,国家安全局局长
黄 杰 陆军一级上将 1960 台湾省主席,国防部部长
黄镇球 陆军一级上将 1961 联勤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台北卫戌总司令
朱绍良 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63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陕甘宁边区总司令,重庆绥靖公署主任
余汉谋 陆军一级上将 1965 陆军总司令
刘安祺 陆军一级上将 1965 金门防卫司令官,陆军总司令
黎玉玺 海军一级上将 1967 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高魁元 陆军一级上将 1968 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
刘玉章 陆军一级上将 1970 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
陈大庆 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72 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
胡 琏 陆军一级上将 1972 金门防卫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
赖名汤 空军一级上将 1970 参谋总长
宋长志 空军一级上将 1981 国防部部长
郝柏村 陆军一级上将 1981 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
陈焱龄 空军一级上将 1989 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刘和缣 海军一级上将 1992 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特级上将:仅蒋介石一人,1935年3月31日国民政府授于蒋介石此衔。
一级上将:1935年4月1日,国民政府授任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等八人为陆军
一级上将.以后,先后授任和晋任陈绍宽为海军一级上将;程 潜、白崇禧、陈 诚为陆军一级上将。在大陆期间,国
民党军队先后有12人被授于或晋升一级上将。
二级上将:1935年4月2日,国民政府授任白崇禧、龙云、刘峙、顾祝同、傅作义等20人为陆军二级上将。以后,又陆续授任和晋任了30位陆军二级上将。
国民党军队自1935年4月开始授任第一批一级上将,到退出大陆时共授任和晋任12位一级上将。到台湾后,又陆续晋任了
20余名一级上将。另外,还先后追赠、追晋了8为陆军一级上将。因曹锟、吴佩孚未在国民党军中任职,未列入表中。
中将加上将衔:加上将衔仅限于陆军中将,陆军中将符合晋升上将条件者,因受员额所限可先加上将衔,待二级上将空出缺额再从中将加上将衔者择优正式晋升上将。虽然不少加上将衔者后来都正式晋升为二级上将,如张治中、卫立煌、马鸿逵、胡宗南、汤恩伯等;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晋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未正式晋升,如钱大均、罗卓英
北京国禹妙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国禹妙正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易经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灵魂。国禹妙正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公司业务包括企业课程,建筑风水策划,产品项目策划,VI设计,投资咨询等
法定代表人:吴奇伟
成立时间:2013-01-21
注册资本:6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101558174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甲27号602室
信者无敌 吴奇伟饰演者
李忠林 饰 吴奇伟

李忠林,天津人,是一名影视演员,代表作品有《荆轲刺秦王》、《周旋》等。
吴奇伟将军几个子女?
这个是没有具体记录,他有几个子女的
吴奇伟的生平
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吴奇伟的浴血山河

吴奇伟,广东省大埔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在同期毕业的广东同学有薛岳、黄琪翔、李汉魂、邓龙光等抗日名将。抗战八年吴奇伟驻守江防要塞五年,保卫“陪都”重庆。现摘录当时战地记者、特派员采访报道吴奇伟将军抗日战场的文章。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王达夫——“血战淞沪的铁军”(1937年10月25日):铁军初到上海,正值日军陷我宝山后进迫江湾、刘行、庙朝之时,敌势猖獗凶焰飞炽,故决予严厉打击,挫其锋芒,使其不敢轻易前进,当日寇籍海军之掩护挟其飞机、大炮、坦克车,以三个最精锐之师团以上的兵力猛犯我军阵地,我方摧毁其主力,乃用突击战术,猛冲猛杀,经三昼夜之肉搏血战,率将日敌击溃,并将其一部包围歼灭数千,使日军逡巡不敢前进。当时上海各报对于铁军冲锋陷阵猛勇克敌的记载及苏联大使馆陆军武官对我铁军冲锋陷阵骁勇善战的赞扬,我们将国内外对“铁军”赞佩的消息告诉军指挥官吴奇伟将军。
我们为了要把那些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抗战事迹真确反映到文化上,使全国同胞知而奋起,执戈卫国。于是我和郭沫若、谢冰莹及几位摄影记者到战地采访铁军首脑吴奇伟将军。广州日报特派战地记者司徒穗(1938年9月10日)——“吴奇伟将军在前线”:从前协助张发奎将军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造成“铁军”之荣誉的吴奇伟将军,现在是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统率“铁军”在抗日前线指挥,他在上海大场,刘行、安徽广德、宣城、河南陇海路、江西南浔路诸役,吴奇伟将军都参与指挥作战。每次都给敌人很大的打击,吴将军对日抗战的丰富经验,运用起来更加强了“铁军”主力不可破的信誉与作战必胜的坚强信念。在战地里,吴将军是用尽各种方法来动员民众,以配合军事动员的。吴将军任事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为他一般的同事同学所公开钦佩的,在抗战形势紧张的现阶段中,我们相信他艰苦的奋斗,是必定能够取得抗战伟大的胜果。
“沈钧儒谈南浔前线感想”——新华日报记者克寒(1938年9月):文化界代表沈钧儒、邹韬奋、王炳南先生等一行于“九一八夜出发南浔路前线慰劳”归来,特造坊沈老先生于其私邸,探访前线情况及慰劳经过,不待记者发问,沈先生却欣然盛赞前线将士之用命:他以“这一线将领之好,士气之旺,为抗战以来所罕见”,这样的警句来表示他对抗战前进之快感,接着他便畅举实例以证明其言论之真实。许多英勇战斗故事在人们嘴里相传播着,例如我们隘口守卫线的壮士抢夺敌人机关枪的壮举,某日乘敌人不备,相约由战壕跃出,突入敌人阵地孤军猛进,与敌进行肉搏,由敌寇手中强行夺得重机枪一挺,凯歌而归。这样的英勇行动,博得全军同志们热烈赞羡与上级特殊嘉奖。
“吴奇伟将军谈南浔线战局”——东南日报记者孙家杰(1938年2月10日):在全国战局急剧转变过程中,南浔线独能支持了五月之久,这确实是一般人们心目中一个难解的谜。敌人从未敢轻进。为解此谜,记者特到前线去访问五个月来担负南浔前线最高军事指挥重任的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将军,吴将军一个魁伟的体魄饱满精神,是一位极富威严的高级指挥将领。记者和吴将军见面致敬后,便谈到五个月来南浔战局,吴将军先述:由九江转进后,南浔形势及沙河战后,德星在西孤岭、瑞武路麒麟峰万家岭,以及德安城等战役胜利的经过情形,他详述胜利的因素,为一,地形优越;二,我官兵抱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三,我采主动围攻;四,我士气旺盛,斗志坚强;五,民众奋起协助军队除奸。南浔线五个月来作战结果,统计敌人死伤总数为106松浦师团在沙河一带伤亡约1万5千人,万家岭一役伤亡约2万人,山下兵团和近卫师团在瑞武路各点共伤亡1万余人,德星线上101伊东师团伤亡1万余人,德安城里伤亡数千人,合计8万左右,约占长江战争中敌人死伤总数四分之一。大公报战地特派员秋江说:我们在瑞武路上完成了“台儿庄后之最伟大的胜利”。记瑞武路上之歼灭战,战地采访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将军(1938年10月20日)。
“鄂西大捷克复宜昌”:1941年日寇攻陷川鄂咽喉宜昌之后,大有溯江而上,窥湘鄂要道三斗坪之势。中央统帅都有见于此,乃将原江防司令部扩大为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部,将原江防司令郭忏调离,由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推举急调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的吴奇伟将军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从四月下旬起,敌机对我江防阵地轮番轰炸,五月初,日敌发动了多点进攻宜都北洪家林子,敌用橡皮艇强渡被我军击退,虽有续犯,均未得逞,正面汉洋河之敌数千人分两路向我六十七师猛扑激战数日,我军伤亡甚重。宜昌正面之敌数千人渡江西犯遭我十三师击溃,旋后又在空军的掩护下猛扑,我长岭岗守军全部殉国。红花套渡江之敌向我沙套子要塞猛扑,我军奋力抵抗,激战数日,伤亡过大,而转移驻守战至中旬,敌我双方伤亡均大,我几处阵地相继陷落,敌曾一度窜入离总部仅数公里的黄陵庙附近,十三师伤亡惨重,师长曹金轮失去控制能力,向西溃退,当危急关头,吴将军率领总部人员急赴十三师驻地,隐住阵脚,亲临前沿指挥,当即调三十二军之第五师从江北岸调防到江南岸的落步岗、峡当口和高昌堰地区,作为江防保卫石牌要塞的决战部队,该师与十八军之十一师、十八师协同作战,调补十三师的建制以九十四军发动攻击战牵制敌人,另调第十集团军支援。激战到六月初,日寇遭我八十六军和其他守军誓死抵抗,伤亡惨重,在高昌堰、馒头咀和偏岩地区之敌,又遭我第五师、十一师和十八师有力的铁拳重击,死伤千余人,打得日寇无力再西犯;为置敌于死地,孙集团直捣宜昌进展神速,日寇深恐宜昌老巢有失,仓惶地率领残兵败将回窜宜昌城,那知老巢回不了,一场震撼神州大地,鏖战数月的鄂西会战,以我军大捷而告终,雄伟的石牌要塞三斗坪,在我战区官兵及江防军全体官兵浴血奋战下仍屹立在长江上游。
鄂西会战克复了宜昌取得辉煌胜利,除第六战区长官部英明指挥、合力奋战之外,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江防总司令的吴奇伟将军运筹帷幄,驾驭战局,知己知彼,缜密部署,临危不惧和果断决策的指挥艺术,其功至伟,他的军事造诣,在当时的高级将领中,鲜有出其右者,鄂西会战胜利,吴奇伟将军获得了民国最高的青天白日勋章。(作者:吴天声当时任警卫营营长)
2002年7月,湖北省作家黄世堂编写了历史纪实电视连续剧(18集)“石牌雄魂”,记述驻守江防要塞“石牌”五年的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的吴奇伟,打破日寇西进入侵陪都重庆的史实。


吴奇伟的介绍

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1期毕业。北伐战争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六团参谋长、第三十四团团长、第十二师师长、第四军军长。1937年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在湘、鄂、粤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武汉行营副主任,华北“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徐州绥靖公署、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任民革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5月在广东东江地区率部起义。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