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戟(古代兵器中戟分哪几种!)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72更新:2022-08-03 11:34:52

三国时期英雄人物拿的都是什么兵器
按演义来说 分别是 银枪 刀 枪 丈八长矛 方天化戟 青龙偃月刀 倚天剑 双戟
三国演义里各个著名武将用的是什么兵器呀
各武将的兵器

一,长兵器

青龙偃月刀
因刀背如锯齿,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现于唐宋时代,用于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所用。
《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丈八点钢矛
又明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约4.14米)的长矛,名为蛇矛并不是矛头象蛇形,而是指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象金蛇剑那样)。历史上张飞所使矛没有名称,而东晋的陈安曾用过丈八蛇矛。
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汉刘熙《释名·释兵》)

铁脊蛇矛
程普用的长矛,其矛杆为铁铸,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而在现实中的铁脊蛇矛应是矛头为铁铸:
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长,二为刃、一为。刃之脊隆起,脊之两旁微陷,以通空气,取其刃而易拔也。(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涯角枪
赵云的枪,意思是“海角天涯无对”,出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

诸葛枪
诸葛亮曾制造过两丈长的木柄枪和二丈五尺长的竹柄枪,都加上铁制枪头。出于《事物纪原》。这大概是三国时期最长的兵器了。

方天画戟
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据《荡寇志》记载,吕布的画戟重四十斤。在《三国志平话》吕布之戟长一丈二。历史上,方天画戟是一种仪设之物,并非用于实战。

长柄铁锤
西羌国元帅越吉的兵器,重一百斤,因为是长柄,所以打击力比普通锤强的多,但使用者本身也要有相当的技巧和力量,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越吉曾用它杀得关兴胆寒,并将其打落断涧,但随后就被关羽(鬼魂)打跑。
武安国也用长柄铁锤,可只重五十斤。

铁蒺藜骨朵
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古代两种兵器的混称。蒺藜,即蒺藜棒,棒头附以铁刺、铁丁,如刺猬毛,因其壮如蒺藜,故名。此兵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骨朵,也属兵器棒类,一端如蒜头状,用以打击敌人。

大斧
徐晃的兵器,通常用这兵器的武将都是猛将型的,如西凉大将韩德,零陵邢道荣。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名·释用器》)

蘸金斧
东吴孙桓部将李异的兵器,是在斧头上镀金的大斧。

三尖刀
纪灵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称三尖两刃刀。刀尖分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剑状略高,两翼支稍低,两面开刃,锋利无比。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鐏,其用法以扎、绞为主。纪灵曾用它两度与关羽交战。其主要打法为支、拿、架、别、削、刺。

截头大刀
庞德的兵器,其刀头比普通大刀短一段,但刀背却要厚不少。另南蛮孟获的部下忙牙长也用这家伙(是个菜鸟)。

马岱宝刀
马岱和钟繇交战时用的刀,其实对付钟繇这号书法家根本是杀鸡用牛刀。

古锭刀
孙坚在汜水关时用的兵器。被关羽所斩的徐州刺史车胄也是用这刀的。

衠钢槊
周泰在赤壁之战时用的兵器,是纯钢的长槊。

丈八长标
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兵器,是南蛮的特有武器。

王双大刀
王双用的大刀,重六十斤。

二,短兵器:

吕虔刀
晋书记载:吕虔有一口宝刀,听人说,要位登三公,才可佩带,便把它送给了别人。

龙泉剑
程普于赤壁之战时用的宝剑。后晋张华夜观天象,见牛,斗之间有剑气照于江西,于是在灭吴之后,派预章人雷焕去丰城任官,结果在县衙后石匣中找到龙泉,太阿二剑。

倚天剑
曹操所有,取宋玉的《大言赋》中“拔长剑兮倚长天”的话命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称曹操用倚天剑镇威,青釭剑杀人。

青釭
砍铁如泥,锋利无比的宝剑。曹操交于夏侯恩佩之,后在长坂坡被赵云杀其夺之。

七宝刀
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曹操曾向王允借刀,用以谋刺董卓。

双股剑
又称雌雄剑,刘备起兵时请良匠用镔铁打造的。一鞘双剑,据说两剑可和为一把宝剑使用。

松纹厢宝剑
共两口,南蛮王孟获和诸葛亮第一次对阵时的兵器。其剑身上镶有如松纹一样的剑纹。

孟德剑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思召剑
袁绍所有,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飞景三剑
曹丕所造。《典论》曰,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厉以(石)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
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充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三,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厉以(石监)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其二名流采,色似采虹,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四两。(《曹丕集,剑铭》)

文士剑
杨修献于魏文帝曹丕的宝剑。 魏文帝爱杨修才,修诛后,追修,修会以宝剑与文帝。帝后佩之,告左右曰:“此杨修剑也。” (《文士传》)

蜀八剑
蜀昭烈帝铸 ,采金牛山铁 ,三尺六寸 ,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镇山剑
蜀后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吴六剑
吴大帝孙权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皇帝吴王剑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日月刀
西凉大将韩德的四子韩琪的兵器,共分日刀、月刀两口。

百辟宝刀
曹丕为魏太子时所造。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三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锋似霜。刀身剑挟,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曹丕集,剑铭》)

龙鳞刀
曹丕所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才,状如龙文,名曰龙鳞。
《典论》: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龙鳞刀。
曹丕《露陌刀铭》:于铄良刀,胡炼亶时,譬诸鳞角,靡所任兹。不逢不若,永世宝持。利用卫身,以威弗治。

百辟匕首二:
曹丕所造,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曙似朝日,名曰扬文。

铁鞭
黄盖使用的武器,为六角形,曾用他打中蔡瑁的护心镜。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武经总要》)

钢鞭
文鸯的兵器,在乐嘉桥边文鸯曾用它两次杀入魏将丛中,打死不少魏将,看来很适合近身战(文鸯也用枪的)。

四楞铁简
蜀将傅佥的兵器,简,当为“锏”,类似鞭,四棱形,铁制。是一种盛行于宋代的兵器。曾用它打得魏将李鹏眼珠迸出。
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武经总要》)

双铁戟
典韦的兵器,重八十斤,于长刀等,后于宛城之战被胡车儿盗走,致使典韦战死。
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 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狭路,直决耳!(《典论·自叙》)

三,弓弩

诸葛连弩
诸葛亮在蜀时制造,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

宝雕弓
汉献帝许田围猎时用的弓。弓身雕有花纹,镶有宝石、玉器为装饰,故名宝雕弓。

鹊画弓
孙坚在汜水关所用的弓。弓身上绘有喜鹊图案以求吉祥。呵呵!可只放两箭就断了,和他儿子孙策那把一挥就剩把的剑都系伪劣产品。

虎筋弦弓
吕布辕门射戟时的弓。因为是用老虎的筋作为弓弦的,所以能轻易的射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把个纪灵看得两眼发直,人都傻了。

四,投掷器

手戟
太史慈所用之物,《释名·释兵》: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掷。可见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投掷击政的戟。与“卜”字形铁戟的头部相似,在直刺的旁侧有一个横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细绳缠绕,以供握执,用时单手操持,遥掷击敌。
董卓曾“拔手戟掷布”。而孙策也曾以手戟投击严白虎之弟,当即将他杀死。
晋张协《手戟铭》:锬锬雄戟,清金练钢。名配越棘.用遇干将。严锋劲技,擒锷耀芒。

短戟
典韦在濮阳救曹操时所用的暗器,比手戟略短,虽没手戟精致,但很实用。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

飞石
又称没羽箭。许褚善用的暗器。向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御之。一日寇至,他令众人多取石子准备,亲自他用飞石击之,无不中者,寇乃退去。但后来在战场上从未见其再用。
《三国演义》刘备的武器是什么?

刘备在史料中确实有一些关于武器的零星的记载。总共有三种,分别是手戟、刀、匕首、剑。首先是刀。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军队南征,刘表恰好病死,他的儿子刘琮被推举为荆州牧,然后在荆州士人的绑架下,刘琮举州投降曹操,等着曹操来接管荆州。

这个时候刘备正在樊城,在襄阳的北边,正给刘琮守着北方。他不知道刘琮投降这件事,刘琮也没告诉他。要不说刘备在荆州待了八年根深蒂固,耳目众多。一段时间后也得到消息,但是不确定。刘备派亲信质问刘琮,刘琮这才派宋衷到刘备这里宣告投降曹操的消息。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行至宛城,离着樊城也就一百多公里。刘备盛怒之下拔刀威胁宋衷,最后还是放过宋衷。在这种激烈的情绪之下大概是什么东西离得近就拿什么,可以推断出刘备在当时应该是佩刀的。

另外刘备本人也很重视刀在战场上的实战价值。刘备曾经令蜀汉能工巧匠蒲元制造五千口环首刀,利用了百炼钢的技术,反复折叠锻打达到七十二次,有很高的质量。

刘备赶紧向南撤退,他本来是想到江陵,利用江陵的军备来阻挡曹操。曹操也知道刘备的后患,赶紧令曹纯率领精锐骑兵虎豹骑追赶刘备,刘备带着十万人赶路非常缓慢,于是在当阳长坂被曹纯追上。赵云为了保护甘夫人和刘禅,反身冲入阵中。有人误以为赵云投敌,跟刘备告状,刘备一怒之下用手戟投向告状的人,说赵云不可能离自己而去。

手戟不能说是一种主要武器。它是一种比较短的戟,能够用手拿来挥舞格斗,也可以当做暗器撇向敌人。从形象上来看,有点类似戟截断一部分长柄,留下手握的部分,前面有刺锋,旁边有横枝。通常来说比较短,但也有例外。比如典韦的两个手戟就达到八尺长,八十斤重,换算成现在就是接近两米,两支手戟四十斤。刘备的手戟显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可以轻易投掷出去。


古代兵器中戟分哪几种!
有长戟、手戟、双戟等。手戟柄短体轻,可刺可掷,是性能优良的防身自卫兵器。长戟、双戟则柄长体重,杀伤威力大,其中带单月牙刃的称为青龙戟,带双月牙刃的称为方天画戟。清代杂兵中有一种,月牙短戟,或名手戟,除月牙刃外,上有尖锋、曲钩,亦具有勾兵、刺兵、割兵、兵等作用。
日本武士那个像双叉的武器叫什么!
双叉的武器叫手戟。
手戟的历史介绍

董卓曾“拔手戟掷布”。而孙策也曾以手戟投击严白虎之弟,当即将他杀死。
晋张协《手戟铭》:锬锬雄戟,清金练钢。名配越棘.用遇干将。严锋劲技,擒锷耀芒。
国人多以短戟护身,孙权投虎,刘备砸说赵云坏话的,董卓砸吕布,都是它,可见其广泛应用。而且用短戟还是高超的武艺“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曹丕传》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记,吕布当初投靠童卓时,董卓曾因一件小事发火,“拔手戟掷布”。吕布躲闪迅捷,未被击中,由此内心怨愤,这也是后来吕布叛杀董卓的—个因由。
《释名·释兵》说: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掷。可见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投掷击政的戟。从汉代的画像石上,找们能够看到手戟的图形。它与“卜”字形铁戟的头部相似,在直刺的旁侧有一个横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细绳缠绕,以供握执,用时单手操持,遥掷击敌。
汉时贵族官吏的厅室中常设有搁故佩剑、佩刀的兵兰(武器架)。这种兵兰图像,在汉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屡屡能够见到,其上除刀剑外.往往还置有手戟,看来时人也常以手戟作为防身之器。当初董卓忿急,大概就是顺手操起身旁兵兰上的手戟扔向吕布的。
汉末东吴名将孙策,精于使用手戟。他曾以手戟投击严白虎之弟,当即将他杀死。曾与孙策为敌,后被收服的太史慈也善于使用手戟。神亭岭决斗时,孙策夺走了太史慈插在背上的手戟。太史慈则抡得了孙策的头盗。
除了投掷的用法外,手戟也可用于近战格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异向余语》说:曹操“尝私人命常传张让守。让觉之,乃舞于戟于庭,......”。
贵者所用手戟,往往精工制作,极为精良。晋张协《手戟铭》有精彩的描写:“锬锬雄戟,清金练钢。名配越棘,用遇干将。严锋劲技,擒锷耀芒。”
南北朝时,手戟就不见使用了,后来逐渐消失不明。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将董卓“拔手戟掷布”一事化用于风仪亭上,变为吕布正与貂蝉缠绵,被董卓撞见。吕布仓皇逃走,董卓抓起吕布遗下的长戟追赶,并用长戟投击吕布,被吕布用胳臂挡落。这种篡改既是故事情节的需要.也是因为明朝人对古代手戟及其使用情况不了解所导致。


手戟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常见的兵器在战场上有什么样的威力?

戟这个兵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一些评书中"十八般兵器"中头四个就是刀枪剑戟,戟能够作为仪仗器具,也可以用来实战。在战场上可以刺击,也可以勾啄。长戟可能比较熟悉,下面小编来介绍一种短戟——手戟。它既能够直接使用,也可以用作暗器来投掷。在汉末三国时期很是常见,曹操、刘备、孙策、太史慈、董卓、典韦等重要人物都使用过这种兵器。

手戟的形状

首先从戟来说起。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戟可能是这个形状:主体是一根长矛,旁边挂着一个月牙形状的刀刃,或者左边右边各一个。其实原先的戟并不长这样。这种单边的月牙刃的戟其实也不能算戟,而算作刀。在《武经总要》中有一篇《刀八色》,其中介绍了八种刀,有一种就是长矛带月牙刃,被称为"戟刀",虽然和戟有关,但还是属于刀的分类。

根据《释名·释兵》中的记载:"格也,旁有枝格也。"就是一根长矛旁边有横枝,可以视作戈和矛的结合体。前面的矛头负责刺杀,旁边的戈头负责勾割。另外还有装备两个或者三个戈头的戟,以及把戈头换成斧钺的钺戟。不过总的来说应该不属于主流的兵器。

《释名》是东汉末年学者刘熙的著作,与汉末三国时期比较接近,以《释名》来参考当时的戟的形制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吕布"辕门射戟"的时候,应该就是射中戟上的横枝才对,这比射月牙刃的难度更大一些。

而手戟在《释名·释兵》中也有说明:"手所持擿之戟也。"其中"持"和"擿"是两个动作,"持"可以手持使用,"擿"就是投掷。根据一些古代画像石的形象来看,手戟是一种短戟,要不然也不会有投掷的功能;手戟呈"卜"字状,手持下部的柄,用矛头和戈头向敌。整体上来看,就像长戟的戟头部分。

手戟的实战记录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不乏使用手戟的重要人物,以及用手戟实战的功能。小编查找到的使用手戟的人物有曹操、刘备、孙策、太史慈、董卓、典韦六人,见于文字记载,没有被记载或者模棱两可的人物(曹丕善用双戟,可能就是手戟)相信会更多。

使用手戟

首先来说使用但没有直接表现的人物——刘备、太史慈。刘备的记载在《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引注的《云别传》中。在当阳长坂,刘备等人被曹纯的虎豹骑追上,刘备撒腿就跑,把妻子家眷落在后面。赵云回头救援刘备家眷,有人说赵云已经北投曹操,刘备用手戟投掷他说:"子龙子龙不弃我走也。"非常信任赵云,赵云也确实没有投降,而是保护甘夫人、刘禅返回刘备集团。虽然刘备有投掷这个动作,但很难说是一个实战的记录。

太史慈使用手戟的记载在《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当时太史慈投靠扬州刺史刘繇,因为两个人是老乡,但是刘繇并不想重用太史慈,让他作为斥候而已。太史慈与一个骑兵外出侦查,正遇到孙策。当时孙策是和刘繇敌对的状态的。孙策身边还有韩当、黄盖、宋谦等宿将。

太史慈上前与孙策格斗,在厮杀的时候夺走孙策的头盔,孙策也夺走太史慈背后的手戟。最后两家的军队赶过来,这次小规模战斗就结束了。可以看到太史慈是使用手戟的,只不过在与孙策的战斗中没有使用。一些三国相关的游戏中太史慈的武器就有手戟。

以手戟格斗

《三国志》当中不乏以手戟格斗的记载,比如曹操、典韦。曹操用手戟格斗的记载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注的孙盛《异同杂语》,其中记载了一件事:曹操曾经私自迁入中常侍张让的家中。一般认为这是曹操刺杀张让的活动,不过小编个人认为进入张让家中未必等于行刺,或许这只是曹操为了与宦官势力划清界限,提升名望的举动。这个于本文倒是不重要。曹操进入张让家中被发现,他就拿着手戟,一边对抗张让的人,一边翻墙逃跑。《异同杂语》评价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另外还有典韦。典韦的武器在《三国志·魏书·典韦传》中记载为"大双戟",一双戟八十斤重。而根据《太平御览》引用的《江表传》中的记载可知,这个"大双戟"就是手戟,不过这两支手戟特别长,几乎有一寻,也就是八尺长,将近两米。这个恐怕没办法投掷了。

在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进攻宛城,张绣投降曹操,但是曹操占据张济遗孀以及拉拢张绣部下胡车儿的做法激怒了张绣,导致张绣叛变。张绣听从贾诩的计策,杀曹操一个措手不及。曹操和刘备一样,也是撒腿就跑,典韦在营门断后。典韦用长戟左右格斗,身上受了几十处的伤,最后还是寡不敌众战死。

以手戟投掷

上文提到过了,手戟不但可以格斗,还能够用来投掷。在《三国志》当中也有两个一手戟投掷的记录——董卓、孙策。董卓用手戟投掷吕布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算实战,不过确实差一点就杀死吕布。吕布是董卓的亲信,与董卓誓为父子,但实际上董卓并不是特别重视吕布,董卓集团中掌握兵权的大多都是凉州出身的人。另外董卓这个人的性格也比较暴烈。吕布有一次稍微违背了董卓的意思,董卓就用手戟投掷吕布,多亏吕布敏捷躲过这一击。这是吕布反叛董卓的一个重要原因。

孙策使用手戟投掷的记载在《吴录》,是孙策与严白虎等山越势力交战的时候。严白虎派弟弟严舆向孙策请和。孙策单独与严舆会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孙策突然拿刀砍在坐席上,吓得严舆动了一下。孙策说,我听说你能够坐着跳跃,十分敏捷,所以开了一个玩笑。但实际上孙策是在试探严舆,发现严舆的能耐并没有所说的那么大,和他单挑没有什么风险,于是又用手戟投掷严舆,把他杀死了。这应该是《三国志》所载的唯一一个死在手戟之下的知名人物。

小结

总体上来说,手戟能够格斗也能够投掷,是很多三国人物喜欢使用的兵器,孙策用手戟刺死严舆,也说明它有一定的实战能力。不过手戟大多比较短小,适用于近身搏斗或者作为暗器,在战场上的价值似乎并不太高。典韦手中的大双戟,达到两米左右,这个倒是能够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但是似乎又有些脱离了普通手戟的范围。所以战场上的主流的兵器应该还是以弓弩、长矛、长戟、刀剑为主,手戟就有些容易被忽视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