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就义(辛冠吾的英勇就义)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977更新:2023-05-17 14:05:56

英勇就义是什么意思?
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光荣献身。
( )英勇就义
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刘胡兰,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八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她从小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一九四六年,在她年仅十四岁时就被吸收为中共候补党员,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在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军队突然袭击云周西村时被捕。刘胡兰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还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我死也不‘自白’,绝不投降。”阎军计穷,又将同时被捕的六个农民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22年9月,杨世宁前往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为了宣传革命思想,1924年四五月间,杨世宁与进步同学谢景德创办出版《到民间去》、《新龙岩季刊》,积极宣传新文化 ,抨击旧势力。1925年5月,杨世宁参加了罗明等在集美学校建立的“协进社”。嗣后,他升入厦门大学和上海大夏大学。不久,他又怀着渴求革命真理和投身革命的心愿离开大夏大学,进入广州中山大学。

1926年暑假,杨世宁返回厦门。为了加强革命舆论,他和许世中等人创办《福建青年》(半月刊),大力宣传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和民众大联合。1927年1月,中共闽南临时特委在漳州成立,杨世宁为委员(注:杨何时入党,尚未查明)。同年,成立中共厦门市委,杨世宁任工运委员。

1927年1月24日,中共厦门市委领导的厦门总工会成立,杨世宁被推选为副委员长(罗扬才为委员长)积极从事工人运动。此时,罗、杨二人组织宣传队到各基层工会宣传总工会章程,揭露帝国主义、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罪行,组织“罢山罢海”全市总罢工,迫使资本家不得不为工人提高工资。杨世宁也成为厦门工人阶级的著名领导人。

厦门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恐慌。1927年4月9日凌晨,反动派宣布全市戒严,并抓捕了罗扬才、杨世宁等人。罗、杨二人于5月9日深夜被押上巡洋舰,秘密送往福州。

在狱中,杨世宁镇定自若,戴着铁链在拘留所从容散步。他曾请同乡杨某在探狱时带出话来:“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只要革命能成功。”另有一封致其父的家书:“儿为国为民而死,死亦甘心。”1927年6月2日,杨世宁同战友罗扬才在福州壮烈牺牲。
辛冠吾的英勇就义

1946年5月10日, 三方首席代表飞往北平汇报,军调事宜由三方副代表负责。在参加的第一轮会谈中,就遇到了美、蒋方面代表的严重挑衅,国民党的代表竟是胶东最大的汉奸赵保原。辛冠吾严正指出:赵保原是大汉奸,没有资格当代表,不能参加谈判。美方代表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只好把赵“请”了出去。赵被驱逐出谈判会场后对他恨之入骨, 阴谋对其下毒手。5月20日,当他由高密乘火车返部述职路经蔡家庄赵保原的驻地时被绑架。辛冠吾被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英勇就义”是什么意思?

意思: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光荣献身。

英勇

[ yīng yǒng ]

勇敢出众:~杀敌。~的战士。

出处:《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佶卧病,语诸将曰:

‘吾非汝主也, 马公英勇,可共立之。’”

释义:张佶卧病在床,对诸将说:

“我不是你们的主人呢,马公英勇无畏,可以一起建功立业。

近义词:果敢、神勇、勇敢、大胆、勇猛。

反义词:胆寒

就义

[ jiù yì ]

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杀害:英勇~。

出处:《庄子·列御寇》:“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释义:因此他渴望像那些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杀害的英雄,他也热衷仁义道德。

扩展资料:

英勇就义的近义词:舍生取义、舍身求法。

舍生取义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释义】:生,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示例】:~兮捐微躯,谁云女妇兮夫弗如?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光明正大、以身报国、舍己为人、乐善好施、成仁取义、为国损躯

【反义词】苟且偷生、利令智昏、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自私自利、贪生怕死

舍身求法

【解释】: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近义词】光明正大、舍己为人、成仁取义、大公无私成语、铁面无私、杀身成仁、公而忘私、为国捐躯、大公无私、舍生取义、大公至正铁面无私

【反义词】损人利己


夏明翰英勇就义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九二八年春天,夏明翰化装成商人,秘密地来到武汉进行工作。当时,正是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时候。蒋介石和汪精卫勾结在一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叛徒告密,夏明翰被捕了。

敌人把夏明翰关进监狱,先是劝他“投降”,说什么只要他放弃信仰共产主义,就一定亏待不了他。夏明翰好不含糊地回答说:“我可以牺牲我的生命,决不放弃我的信仰!”

于是敌人又对他来硬的,用尽各种刑法,直把他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可是,对于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夏明翰,皮肉的痛苦不能动摇他革命的坚强意志。

敌人对夏明翰实在没有办法,决定杀害他。在杀害之前,敌人又对他进行一次审问。

一个杀气腾腾的反动军官问夏明翰:“你姓什么?”

夏明翰镇定地回答:“我姓冬。”

那个反动军官一听,生气地说:“什么,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

夏明翰冷冷一笑说:“这是跟你们学来的。你们从来都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卖国说成爱国。照你们的做法,我姓夏当然应该说成姓冬。”

那个反动军官气得要死,但他还不死心,又问夏明翰:“你多大年岁?”

夏明翰白了他一眼,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

那个反动军官又问:“你的家在哪里?”

夏明翰的声音越来越高,说:“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

“我在问你,你们的人都在哪里?”

夏明翰听了,狠狠地盯了那个反动军官一眼,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的人都在我心里。”说完,把嘴一闭,再也不说一个字。

敌人把夏明翰押到刑场的时候,夏明翰昂着头,挺着胸,一边大步往前迈,一边高唱《国际歌》。敌人急了,问他:“你还有什么要说?”

夏明翰大声说:“给我拿纸来!”

夏明翰接过纸笔。略一深思,随即昂然一笑,抓起笔就写了一首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然后用力把笔往地下一扔,就英勇就义了。

扩展资料:

夏明翰,字桂根,祖籍湖南衡山县,1900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北秭归。1917年春,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湖南,夏明翰和同学们走出校门,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明翰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夏明翰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

1924年,夏明翰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他十分注意培养农运干部,保送革命青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为湖南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和积极分子。

1926年2月,夏明翰被党调到武汉工作,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夏明翰闻消息,悲愤地写道:“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夏明翰参与发动秋收起义。10月,湖南省委派他兼任平浏特委书记,领导发动了平江农民暴动。

1928年初,夏明翰被党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由于叛徒的出卖,同年3月18日他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

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夏明翰写下了上述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夏明翰悲壮地牺牲了,时年仅28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概括吉鸿昌英勇就义的故事
“我是中国人!”1931年秋,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时候,曾被迫出国作了一次考察。出国之前,已是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石为了阻挠父亲的抗日活动,立逼他“携眷出国”,作“军事考察”,而实际上是夺去了父亲的军权,将他流放国外。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又一次,他到纽约的一家邮局寄送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又明知故问地说:“你是哪国人?”我父亲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他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才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了!”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他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做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的细瓷茶碗的故事时间:03-1108:41作者:初晓新闻来源:检察日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们敬仰。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得了重病。吉鸿昌回家探望,看到父亲那依依不舍的眼神,知道父亲有话要讲,便说:“爹,您有啥话尽管说,孩儿一定铭记照。”他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吾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向你说明: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做到这一点,为父才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难安眠啊!”吉鸿昌强忍悲痛,含着热泪答道:“孩儿记下了,请父亲放心!”父亲病逝后,吉鸿昌即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当时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25岁。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这只碗随吉鸿昌将军走南闯北,直到他39岁牺牲。
中文 英勇就义的“就”字是什么意思啊??
就的本意是趋求(道义),唐宋后后来转义为:(为正义而)献身。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