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怎么讨论(电影美学观念)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25更新:2023-01-15 11:40:47

电影美学观念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到制片、编剧,导演、音乐、摄影、服饰、表演等,其中导演最关键,因为他/她不仅要选择剧本而且要组织各种资源;制片也非常关键,因为他/她是投资人,也是资源配置的关键人物。好的剧本和团队是好电影的基础。

我们欣赏一部电影首先看到的是画面和音效,这是视觉效果,演员的服饰、表演和摄影师决定了观众是否从感官上能够接受到演职人员传递的美感。但电影的主题是编剧和导演决定的,这是电影的灵魂。

因此一部经典的电影必须有好的主题,演员的台词、表演、服饰以及灯光音响都为表达主题服务。

电影的开头非常重要,它是打开电影主题的一把钥匙,要打开观众的好奇心,然后慢慢将故事带入高潮,结尾也很重要,好的电影能留给观众无尽的回味。

古汉语和古希腊语中“美”原本都有好处、善良、秀丽的语义。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美和趣味的理解,以及对艺术、文学和风格的鉴赏。

电影是通人物、环境、文字和表现等的造型影像,以及语音、音乐和音响等声音表现或讲述故事情节,其目的是展现电影作品的主体思想。

个人认为从美学的角度分析电影,首先是电影所表达的主体思想(也就是说初心)应该是弘扬善良、勇敢、智慧、惩治恶行,要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类审美思维;其次是电影故事的叙述方式,无论是虚构还是纪实,情节都应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能有愉悦身心的美感;最后也是再直观的视觉和听觉艺术美,即电影人物、环景构成的画面,以及语音、背景声响、音乐等声音应该让人感知美感,即使有少量血腥、恐怖画面或声音,其目的也是为了与美形成强烈对比,衬托美好……说白一点:每一帧画面都应该可作为摄影作品欣赏,而声音可作为音乐欣赏。

总之电影的美学可以从其表达的主体思想、表述方式、影像画面和声音四个方面去分析讨论,当然影像画面和声音也被一些学者认为同属于感知(知觉)范畴。


电影美学观念

电影美学这门课的看法

电影美学应当是电影理论的一种,而且是其理论中较为高级的形态,他集中研究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具体文本中有关美和如何产生美的问题,它是研究电影艺术中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
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至少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电影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电影的审美特征、电影艺术的审美规律,尤其是电影语言、电影思维、电影艺术中超越时空的假定性和电影的审美形态。
2、电影美学还应重点研究电影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思维和文艺思潮,观众与电影艺术间的审美关系。
3、电影美学的研究还应同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相联系,特别是研究中国电影,完全脱离中国的特定文化、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是不可想象的。
4、鉴于电影美学既要涉及电影作品和发展史,涉及与其有关的社会思潮、思想意义及哲学、文化的深层次,由于各种技术密切相关,所以应具体区分电影概念是在何种语境中被使用,又是以怎样的文本被表现出来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电影美学这门课的看法

电影美学这门课的看法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美,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不同,而我认为看着舒服就可以,在影视美学里常常会提到蒙太奇,也就是剪辑的镜头,在读完《影像的哲学》这本书,我明白一部好的电影,不光要看演员的实力、素质,还有内部结构的价值观和艺术形式、叙事走向、人物形象、情节环境、视觉风格等,这才是电影的美。

电影接受美学

电影美学主要指编剧以及运镜,想要理解电影之美必须细致观看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了解拍摄者是如何运镜的,这样才能发现并理解电影的美。
电影接受美学


电影美学问题

、“意境”和“意象”不是一个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来自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场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电影很有意境。”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物法兰谁迅装层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
近十多年,我们学术界讨论意境的论文和专著相当多。大家对“意境”鲁声环越金的理解和解释并不一致。而且在我看来,多数人的解释并不准确。
很多人都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这种解释大概是从清代开始的。易次景年语清代有一位画论家布颜图,他就把“境界”规定为情景交融。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也是情景交融。但重月科讨完色就督至双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另一个概念,就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而“意象”的基本规定就是情景交融(这一点后面还要谈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因此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情景交融。但是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费达执械“意境”除了有“意象”很举得药七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袁劳心界木丝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的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一个重要理论是意象说。意象说是关于艺术的本体的理论。这个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王夫之。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过序月浓系。王夫之讨论的是诗歌。诗歌(艺术)是什么?王夫之划了两条界限。第秋一条界限,“诗”和半题概“志”的界限。“志”就是思想情感(“情志一也”)。王夫之指出,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有混淆。“诗言志”,这是不错的。艺术总是要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但是“志”不等于“诗”,侵手盐实调心反件府火五“意”佳不等于“第总功厚诗”佳。八十年代我们国内文艺界有些作家主张艺术的本体就是情感,就是把“志”当成了“诗”。衡或模次风乎显盾王因其实情感的表现人人都有,但不能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你愤怒的时候可能骂人,你悲伤的时候可能大哭一场,但那不是艺术,别人不会来欣赏你骂人或大哭。当然你会说,骂人骂得好,或者哭得好,也是艺术。这我也承认。但那情况已经变了,变成了意象。王夫之划的第二条界限是“诗”和“史”的界限。“史”就是历史实兴皇伯尔校杆笔答这录。王夫之认为,“诗”和“史”的性质和任务不同,不能互相代替。他和明代的杨慎(升庵)一样,反对宋人给杜甫加上“诗史”的桂冠。“鄙哉宋人之见也,不足以言诗。”他认为杜甫那些被宋人称赞为“诗史”的作品,并不是杜甫最好的作品,“于史有余,于诗不足”。诗和历史实录不一样,它和实录是有距离的。“诗”不是“志”,“诗”不是“史”,那么“诗”是什么呢?“诗”是“意象”。明代王廷相有一句话:“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王夫之把王廷相这句话作了发挥。诗(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意象的基本规定就是情景交融。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意象就是一个包含着意蕴于自身的一个完整的感性世界。“意象”和“意”(“志”)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东西。《诗经》第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千古传诵,并非它有什么出奇的“意”,而是它的意象佳妙。
王夫之又对“意象”(艺术)的特性做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我们只谈其中一点。王夫之指出,诗歌(意象)的意蕴具有某种宽泛性,某种不确定性,某种无限性。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多义性。从读者(观众)来说,这就是美感的差异性(丰富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汉姆莱特。”这是艺术不同于逻辑论文、标语口号的地方。王夫之认为,这也正是艺术之所以可贵的原因。一个标语,一幅宣传画,如“行人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它的含义是明确的,因此是有限的。任何人看这幅宣传画,感受到的不会有什么差别。一篇论文也是这样。但一首诗、一幅画就不同。王夫之举了许多例子。例如:晋代司马昱的一首小诗《春江曲》:“客行只念路,相争渡京口,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这是渡口的一幅小景,但对于那些在名利场中迷恋忘返的人,这首小诗好像清夜钟声,可以使他惊觉,人生中有许多比名利更根本、更有价值的东西,被你忽略了。我可以再举贵州一位画家的一个雕塑作品为例。一个猛兽张着大嘴,在嘴里有个鸟窝,里面三个小鸟张着嘴巴,它们的母亲正衔着食物飞来喂它们。这个雕塑的含义是什么?我就听到有多种阐释。这种阐释的无限可能性,其根据就在于作品(意象)本身的含义的宽泛性、多义性,某种不确定性和某种无限性。王夫之用一个命题来概括:“诗无达志”(过去有个命题“诗无达诂”。正因为“诗无达志”,所以才产生“诗无达诂”)。
电影美学问题



网友评论:
网友:23654175

大量有关美学讨论的话题集中在:电影的商业美学是什么,数字虚拟技术带来的电影语言的变化是什么.这实际上是文化认知形态和技...

网友:77688599

在明天上午的讨论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简述中国电影美学的形态演进)、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新...

网友:33108521

一直以来都是专家、学者们讨论的重点,它关涉着电影本体、电影... 尽管电影工业美学强调类型意识、工业化的创作模式以及特技特效...

网友:45684815

围绕这一主题,关于中国电影工业美学想象力的相关讨论也不断涌现,主要有中国科幻电影,想象力虚拟美学、游戏美学、虚拟消费以...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