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怎么分账「一文详解院线电影票房的分账流程」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960更新:2023-02-01 19:11:05

作为一名资深的电影从业者,经常被问到国产影片票房的分账流程,那么,今天阿淘就写一篇长文详解,以飨读者。

第一步,统计总票房

所谓总票房,就是一部影片当前所获得的所有电影票收入。

所有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影片,售票收入均要计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指定的“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全国任何一家电影院均要安装此系统),该管理委员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设立并共同主管,官网为“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该网的数据是制片方、发行方、院线、影院等各方分账的唯一依据。

目前,民间也有很多电影票房统计平台,仅可参考,并不能作为国产影片的票房分账依据。

第二步,上缴国库:总票房·8.3%

这部分由两个费用组成:

1、电影事业专项资金:所有影片的总票房,首先要向“专资办”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由各电影院每月支付给“专资办”上缴国库。

2、特别营业税:所有影片的总票房,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就是向国税、地税缴纳赋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缴纳。总票房扣除8.3%之后,我们称之为“可分账票房”。

第三步,支付中数发行代理费:“可分账票房”·1%-3%

若净票房减去6亿元≥0元,则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将征缴可分账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此费用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

那么,到底收1%还是3%呢?

由于票房越小的影片越需要国家、国企扶持,因此,“中影数字”可分账票房 -6≥ 1亿元的电影征缴3%,对可分账票房 -6≥2亿元的电影征缴2%,对可分账票房 -6≥3亿元的电影征缴1%。

可分账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剩余的部分(为了方便计算,我们简称“V”),由院线、影院、制片方、发行方等按比例分配。

第四步,影院及院线分账:V·57%

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可分账票房减去中数代理费),电影院可得V·50%,院线可得V·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可得V·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其中的5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其中的43%。

第五步,发行方分账:V·5%-15%

注意,这里的比例指的是V·(5%-15%),之前的分账比例几乎无弹性,而这里的比例弹性非常大。

为什么弹性这么大呢?

一则,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博弈关系。影片质量特别好,票房潜力巨大,会诱使发行方让步,如果影片质量一般,票房风险系数比较高,发行方则比较保守,最大限度地多拿股份,保障自家的利益。

还有,就是双方的谈判条件,比如要求发行方垫付宣发费、保底发行等措施,发行方还有可能把占比调到更高。

第六步,制片方分账:V·28%-38%

这里的制片方,简称“片方”,包括出品方、出资人,业界称之为“主投方”、“跟投方”。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

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

以上为一般情况下国产影片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根据发行院线的不同会有适当的调整。

很多朋友一直闹不明白,主要是没有摸清楚分账的顺序,或者是不清楚在哪个数据基础上计算分账比例。希望你看完这篇长文以后,了然于胸。

电影是一座金矿,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精彩财富,也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我是电影淘金人阿淘,与我同行,一起发现电影里的金矿!

电影票房怎么分账「一文详解院线电影票房的分账流程」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

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

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

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

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

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

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

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

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

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 *** 补贴:主要是 *** 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 *** 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电影票房怎么分账「一文详解院线电影票房的分账流程」

中国电影票房是怎么分账的?

以100块票房为例:

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相关如下

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块里,有个4块多吧。像万达、金逸这种垂直管理的院线,这两块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块收入了。


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总票房─3%电影基金─5.5%税款─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