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遗愿清单亿万富翁与汽车修理师作出的人生意义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88更新:2023-02-03 22:11:57

有的人生活富裕,依然感慨人生毫无意义;有的人穷困潦倒,却能感受生命的活力与热情。生命的意义,这个老生常谈的哲学命题,到底是什么?认真看完《遗愿清单》这部电影,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该影片上映于2007年,主要讲述了两个身患癌症的老年人:亿万富翁爱德华科尔(杰克尼科尔森饰)与机车修理师老卡特(摩根弗里曼饰)从病房相识,相伴,到成为毕生挚友的故事。

很多人评论这部电影时说,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来笑,最后又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哭。不得不说,这是本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它给我们深刻的情感体验,那种触及心灵的共鸣,促使我们与角色同喜同悲,启迪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接下来,我将从影片的叙事特点、人物塑造,以及影片带给我们的价值思考三个方面来谈:该片是如何通过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共同去实现清单愿望的人生旅程,来诠释生命意义的内涵?

遗愿清单

一、叙事特点倒叙与顺续结合,主体故事采用顺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推进故事情节

影片开头便交代了爱德华科尔的逝世时间并引出电影探讨的主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并断言,爱德华科尔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比大部分人毕生的光阴更为充实。因为他在离世的时候合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这样的开始,自然而然地引起观众的期待,想要去看看科尔人生最后的时光。于是主体故事出场,自然而不拖沓。符合故事生命向终点逐步靠近的过程,合乎逻辑,又细腻深刻。

卡特工作时接到医院电话后的沉默沮丧,科尔会议上突然口吐鲜血。接着两个人都出现在了同一病房。开始了他们的“二人世界”。

从一开始的敌对,经过化疗,对化疗产生的副作用的反应,身体的疼痛等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命运感最终将两个人变成了朋友,一起聊天,推着输液架散步,一起打牌……

后来被告知了生命的截止日期后,两个人又一起写清单,并去行动完成清单。一步一步,细腻自然,给人极强的代入感。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蕴含的情感始终牵引着观众,默默关心着他们人生最后的旅程。

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通过人物语言,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内心变化和矛盾爆发点

制造矛盾,是故事里引起思考和共鸣的关键点。恰当的矛盾点的爆发,往往起着对人物形象鲜明化,特殊化的关键作用。

故事里主要涉及三次不欢的争吵:

第一次是两个人环游到香港用餐时,科尔说起了自己和女儿的过往。卡特感受到科尔内心的遗憾,于是提出要在清单上加上一个愿望,就是让科尔与女儿见面和解。而科尔不愿意。还非常生气。

第二次是来到喜马拉雅山脚下,被告知因暴风雪无法登山后,科尔说或许该回去了。科尔听出了弦外之音,是想让他回去,而不是他们。

第三次是回到美国,故意开车经过科尔女儿家,科尔顿时暴跳如雷,与卡特吵了起来。

每一次矛盾的爆发,都是源于一方揭开了另一方不愿揭开的软弱。而这也正是他们想要面对又没有勇气面对的遗憾。

影片通过这些矛盾爆发点情节的设置,既推进了故事向前发展,又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饱满。而冲突矛盾的解决,则传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要点:勇于忠实自己的内心!

二、通过对比,塑造出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又最终归向同一《意愿清单》这部电影用对比的形式刻画出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性格,价值观,完全不同,却因人生的同一命题——死亡而相遇。

机车修理师卡特年轻时梦想当一名历史学教授,却因为一贫如洗,拖家带口,当了一名机车修理师,一干就是45年。他非常博学,性格温和,平静。有三个孩子,他的一生都在为家人而活,正如他决定跟爱德华科尔离开时对妻子说的:为了做好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在汽车底下工作了45年。

爱德华科尔是一位亿万富翁,一生结过多次婚,却最终孤生一人。有一个女儿,也没有再来往。他说他喜欢婚姻,又热爱单身生活。他性格强势,暴躁,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又时常开一些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的玩笑。

他生活富裕,又很“穷”,可以这样说,穷得只剩下钱。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挣钱,以及享受,比如:大房子,女人,美味的食物。住进自己的医院时,要求给自己安排单人间。当助理告诉他是自己规定所有的医院必须一房两床,他只得回应:这不是自己没有生过病嘛。

两个人的人生,分别可以用“埋头干”和“向前冲”来概括。看起来截然不同,又如此相同:忙忙碌碌,恍然间就都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两个本是平行的人生,因为疾病带来命运的转折,让他们命运相交。不管是贫困还是富裕,不管是火爆强势,还是沉静内敛。人生的终点都一样。

共同的厄运,带来对人生的思考与行动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在遭受失败、挫折和苦闷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影片的两个主人公便是在噩耗里,开始了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当爱德华和科尔被告知生命的最后期限时,无疑是一个异常沉重的打击。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卡特扔掉了自己写的那张“遗愿清单”,一时间陷入绝望。幸运的是,卡特的旁边还有科尔。科尔总是用幽默来对抗残酷的现实,虽然有过短暂的沉默,但很快又变成了原来的科尔。

科尔拾起了卡特的清单,得到卡特的解释后,自己也添加了数条最后的心愿。

两个人相互嘲笑对方的愿望,但又开始了对剩下的时间该怎么过的探讨。是呆在病房里等着奇迹发生,还是采取一些行动?行动派科尔说服了卡特,他们决定一起行动起来,去实现清单上的愿望。

可以这样说,他们生命的意义,是从这里开始的。卡特从前的生命,一直在考虑家人的感受,放弃自己的理想,一晃45年过去了。在这45年里,卡特心里一直怀着一种遗憾,所以对当前的生活感受不到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一刻,命运给了一个“机会”,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

科尔呢?看起来一直是强势的一方,他从前的生命,不停地追逐的名和利,以及物质、肉体上的享受,在死亡面前,显得一名不值。但他是一个行动派,同样的一个“机会”,自然不愿意放弃,定要去做才行。

他们的争论,其实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而实现的过程,也是陪伴和帮助彼此找到最终精神归属的过程。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都找回了被时光埋没已久的初心。

三、有关人生意义的几点思考

爱德华科尔和老卡特在被告知生命的截至日期后,共同写下了一张遗愿清单,并付诸行动,一个一个去实现。他们在人生最后时光里的姿态,让我想起了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提出的观点:生命的意义在于负责任。

在这里,我将结合《遗愿清单》这部电影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谈谈如何赋予生命意义。

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二战期间他被抓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里经历了平常人无法体会的炼狱般的折磨,而最终使他活下来的是他心中赋予自己生命的意义。他用血泪的真实历史告诉我们:让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义!

意义是一种目标,是当我们处于某种困境里,支撑着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样的目标应该是远大的,崇高的,精神上的追求,而不是名誉,金钱,房子,车子等物质追求,后者只能是欲望,是人生的伪意义。

爱德华科尔在遇上卡特之前的生命里,追求着名利,女人,各种物质的奢侈享受。但从他的一言一态中,感受不到任何发自内心的快乐。他正是陷入了伪意义的迷宫里,似乎拥有一切财富,却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看到的科尔,是孤单的,落寞的。

而当他与卡特一起,把实现清单上的愿望作为最后对生命的交代时,他的内心开始觉醒,开始体验到生命的热情与活力。正如影片的结尾处说的:他闭上了双眼,却打开了心灵!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维克多弗兰克尔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认为存在,就要负责,应该怀着一种使命感对待自己的生命。我们对生命负责的过程,就是实现意义的过程。

科尔和卡特没有让心底的愿望停留在纸上,而是勇敢地走出病房,为那些生命中的愿望行动起来。这就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他们结伴而行,共同体验和感受,追求着心之所愿,清单上那一个又一个的愿望被划掉的过程,就是他们实现人生意义的过程。

很喜欢樊登老师对于使命一词解释,他说使命就是把命使到什么事情上。做任何事,当我们怀着一种使命感,就不会有抱怨,不会有空虚和无意义感。比如对待工作,我们把它当成人生的使命,它就是实现我们人生意义的事情。抱着这样的初心,我们就会充满热情,体会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认真对待,行动起来,方能不负人生。

换个角度看问题,厄运不仅仅是厄运,还可能是机遇

影片里科尔“引诱”卡特去行动时,对卡特说:你不是一直没有机会尝试,现在机会不是来了吗?癌症给他们开启了倒计时,也同时认识到光阴荏苒,时光如白驹过隙。于是更加珍惜,不愿荒废。从前因为各种借口各种羁绊不愿行动,在此刻,体会到行动的迫在眉睫。于是体验实现愿望的过程,成为了实际行动。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意义感。

所以,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不妨把它当成生命的体验过程,未来的某一天回忆起来,也是人生的一大财富。

弗兰克尔说,任何环境下,人都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他用集中营的极端环境向我们讲述,在那种随时可能死亡的氛围里,有的人变得卑鄙无耻,而仍有的人仍然选择如圣人般地活着。

所以,什么样的人生,是内心自由选择的结果。面对苦难,有的人选择一蹶不振,但你仍然可以选择应对苦难,采取行动。这是一种真正的乐观:能预见自己选择的态度带来的后果及各种应对的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热情。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弗兰克尔说,爱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心中有爱,人生才会有意义。而爱,在于奉献。

在埃及的金字塔上,卡特问科尔两个问题:1.在你的一生中是否体会到快乐?2.在你的一生中是否给别人带去快乐?当时科尔难以回答。

卡特写下的清单上,第一个愿望就是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在卡特的追悼会上,科尔说到,三个月前他们还互不相识,而他们相识后,却陪伴着彼此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给彼此都带来了快乐。

他划掉了“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因为他已经可以勇敢地回答当初卡特的问题:有!

这是一种爱的奉献,也是影片诠释的最核心的价值观。当我们把奉献当成快乐的源泉,奉献无限,快乐亦无限。爱人,亲人,朋友之间,都真诚地彼此爱护,收获的一定会是美好人生。

结语:

《遗愿清单》这部电影,虽然是通过两个人最后的生命历程来探索的沉重的人生命题。但故事并不让人压抑,相反,它带给人一种幽默感的同时,又让我们能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

卡特和科尔清单里“亲眼目睹神迹”的愿望并未在生前实现。最后,科尔的助手马修,把他们两人的骨灰埋在雪山之巅。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他们的清单。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完美。因为总会有遗憾,而有了遗憾的加入,人生才更加完整!

人生的意义不该被他人评判和定义,而是自己内心自由选择的结果。所以,遵从内心,去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吧,然后付诸行动,去实现。不管人生的结局如何,追求意义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

电影遗愿清单亿万富翁与汽车修理师作出的人生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遗愿清单》

这里没有新片,没有大片,只有值得你看了又看的好片。
————《遗愿清单》
2007年的电影《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由杰克·尼科尔森与摩根·弗里曼主演,演技方面完全不用担心,只要静静地去看,去思考。
富得只剩金钱的爱德华·科尔与黑人汽车修理工卡特·钱伯斯因患上不治之症,住进同一个病房而碰巧成为病友。两人毅然离开病房,用剩余的生命去实现未竟的人生梦想。爱德华以他无以匹敌的财力帮卡特享受到未曾奢望过的冒险生活:环游世界、高空跳伞、极品飞车...;卡特则以他睿智的人生观帮爱德华走出绝望的心境。在此过程中,两人逐渐成为挚交,对人生也都有了全新的体验与理解,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辈子没实现的梦想,终于无悔地走完了人生之路。
坐在金字塔的顶端,卡特借古埃及的问题引导爱德华:
“回顾你的一生,是否找到过自己真正的喜悦?”
“回顾你的一生,是否给别人带来真正的喜悦?”
卡特和妻女儿孙吃完最后的晚餐,倒在了卧室的地板上,临死前还调侃爱德华,“笑到流泪”;爱德华也终于感到时日无多,终于鼓起勇气找到多年未联系的女儿,见到了外孙女,也就找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女孩”,完成了最后的遗愿:
“与女儿重逢。”
“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
“真心诚意的帮助一个陌生人。”
当然,最终他们都死了。当爱德华的助手把两个装在咖啡盒里的灵魂放在喜马拉雅山巅,带着他们最后全部完成的遗愿清单,“见证宏伟景象”,聆听大山的声音。因为在死的一刻,“他们的眼睛是闭上的,但心却是打开的。
附1:the Bucket List
1.Witness something trulymajestic
2.Help acomplete stranger for the good
3.Laughuntil i cry
4.Drive amustang shelbyKiss the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worldGet atattooSkydiving
Hunt the big
cat-discharge a few rounds from the big gunVisitStonehenge
Spend a weekat larraeSeeRomeSee thepyramids
Get back intouch
附2:那些令人难忘的台词

电影遗愿清单亿万富翁与汽车修理师作出的人生意义

影片《遗愿清单》给了你怎样的人生感悟?

影片中的两个老头儿
一个是黑人机械工卡特,话不多,博学,一直梦想当历史教授。
一个是亿万富翁爱德华,社会地位极高,话唠,暴脾气,幽默。
因为癌症,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第一次见面很不友好,爱德华问他的助手汤姆,那他妈是谁啊?卡特接着反问,你他妈是谁?
慢慢地,习惯了躺在旁边的那个老家伙。
目睹了彼此病痛难捱的时刻,半夜吗啡药效消退后被痛苦折磨得发抖的时刻,化疗后一次又一次呕吐的时刻。


        期间,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聊聊彼此的家庭,想法,对化疗的看法,甚至对自杀的看法。
       关于死亡,他们说,每个人听到自己要死的消息后,都会出现五个阶段:拒绝,愤怒,妥协,沮丧,接受。而他们目前,都处于第一阶段。
      他们还互相开玩笑,互相损对方,然后嘿嘿一笑。
      比如,卡特总有亲人探望,妻子,儿子。相比之下,爱德华显得孤伶伶。爱德华在卡特妻子离开后闭着眼睛对他说,作为一个公众健康专家(他所在的医院,是他开的),我认为被探望者烦死的人远比病死的多。
     比如,爱德华超爱美食,大吃大喝,他说,美食能振奋精神。吃过后,却因为病情,不得不大吐特吐。卡特嘲笑他,美食灌进了马桶里。
就这样,他们从开始的彼此排斥,到后来的惺惺相惜,友谊建立起来。
这种友谊跟和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同。跟其他人,他们一起面对生活,工作,各种各样的事务,但他们两个是一起面对死亡。

          一天,医生过来对爱德华宣判,结果出来了,还有六个月,幸运的话,最多一年。随即,卡特的宣判书也到:最多还有一年,基本上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两个人都是面无表情,寂静,沉默,他们互相看着对方。我相信,那一刻,他们的内心,经历了很多。
         最后,卡特打破沉默:想玩牌吗?     爱德华微微一笑:就怕你不问。
         死亡,真是个宏大又神秘的话题,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见过,每个人都熟悉,但每个人都不了解。能够真正去了解的机会只有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有一次,但这样的体验过后,便永远无法折回。留给活着的人的,还是神秘和未知。
           王小波说,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走的人的体验。
           克里希那穆提(记得是他)说,死亡是一道鸿沟,一切哲学都无法逾越,只能止于此。
            影片中爱德华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在某一天死去。
         人总是倔强的物种,在面对未知时,总会尽量去化解那些恐惧,取而代之的是试图了解、接受和不在乎,用的方法是打趣、自嘲、做好准备和唱反调。于是,有了医学,哲学,文学,艺术。
          也有了卡特和爱德华的遗愿清单。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谁都无法下结论,所以人生才丰富有趣而值得期待。
死亡是什么?我们更无从知道。总会有一天,谜底会解开。
那么,不要拖到最后,就在生和死的这段路途上,尽早敞开心灵。或许,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