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音乐就不会有世界末日黄家驹「有音乐就不会有世界末日黄家驹」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22更新:2023-02-04 19:30:16

没有音乐我会死。

1993年5月,黄家驹率领 Beyond乐队,从日本返港,携制作了一年的新专辑《乐与怒》以及主打歌《海阔天空》,准备再次举办演唱会。在一次电视台的节目访谈里,当主持人问他音乐对自己的重要性,黄家驹想了一下,用这句话认真回答了问题。

一个多月后,家驹在日本的游戏节目里,重伤昏迷。数日后,没有留下任何遗言的他,猝不及防地走完了年仅 31 岁的生命。

Beyond 并不是香港的第一支乐队,至少,70 年代就已经有谭咏麟的温拿,更早的还有以泰迪 ·罗宾为首,大量唱英文歌的布鲁斯风格乐队。但是,真正把香港的流行音乐拓展出新天地的,Beyond 居功至伟。

香港流行乐所面对的原创力匮乏的问题,在许冠杰和温拿时期还不算很明显,但到了 80 年代谭张争霸开始,问题就很严峻地显现出来。这时候歌手数量开始每年飞跃式增长,一年新唱片数百张,好不热闹。可是,香港区区一个弹丸之地,以黄霑、顾嘉辉等词曲作者,即便一年开足马力去创作,也不可能满足高达上千首歌曲的需要。所以,词开始变得口水化,只求朗朗上口,不求深度内涵;曲则借用国外流行乐,既然国外都能流行,起码已经上了一重保险。

在这样的局面下,在谭咏麟和张国荣所带起的港乐“新浪潮”下,充满了暗涌的危机已经开始显露。大量的口水情歌灌满听众的耳朵,我爱你你也爱我、我爱你你不爱我这两种主题,被翻来覆去地复制到不同歌曲里。一个人的生活怎么可能只有这两件事情呢?偏偏乐坛里,浮在水面上的就只有这两件事。

当然,歌手们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像谭咏麟在 1984 年发售了《爱的根源》。封面是时年 34 岁的他,站在太平山上,意气风发地看着整个香港。在专辑里,林敏聪写的《爱的根源》,是献给香港这个“根”的情意结,这张专辑的视角也显得大气而宽广。

不过,最后专辑里最出名的,依然是最保守的《爱在深秋》。

当然,当时的香港,不止这些。除了谭咏麟和张国荣率领的流行乐,还有很多其他类别的音乐正在发展。罗文的“妖”,刘美君的“媚”,陈百强的“优雅”……早在 70 年代,就有打出“无政府主义”口号的黑鸟乐队,这是全港第一支公开和政府唱反调的乐队,它不会上任何与港英政府有关系的节目,也不会把自己写的歌交给被港英政府资助的电台,藉此保持自己在音乐和精神上的独立人格。可想而知,这样的风格,在 1978 年钓鱼岛事件后,香港剑拔弩张的政治阴云之下,黑鸟乐队会维持得多么艰难。

黑鸟乐队的主唱郭达年并不满足于自身和主流乐坛的对抗。他不但决定要自食其力发展乐队,并且已经高瞻远瞩地清醒意识到,光有黑鸟一支具备独立精神的乐队还不够,必须要集结全港所有志同道合的摇滚爱好者。他在任《吉他》杂志主编期间,开始力撑举办全港乐队比赛,挖掘香港优秀的摇滚份子。Beyond 就是通过《吉他》比赛,拿到冠军,才初露峥嵘。

不过,他们并不是主流。就以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你想找到黑鸟的资料和他们的歌曲,都非常艰难,当时他们的处境可以想见。

1983年Beyond 就已经拿到了冠军,1985年Beyond 自己筹钱开演唱会(当然毫无疑问地赔本收场),1986年Beyond自资出版专辑(当然也毫无疑问地再次赔本收场),甚至 1988 年黄家驹就已经带着 Beyond 前往内地,当时国内的摇滚先锋(那时候还不算教父)崔健也到场,黄家驹站在舞台上,高唱《一无所有》。

可是,谁知道 Beyond是谁?上座率不到五成;内地的主办方,甚至连 Beyond 的名字都错打成 Beyong 。很多年轻人抱着听香港流行乐的心态买票入场,结果发现唱的全是粤语歌,而且都那么“难听”,结果从一开始就有人陆续退场……

于是,讽刺的一幕发生了:面对越来越稀少的听众,Beyond站在这个“Beyong ”的舞台上,完成了他们、也是香港乐队在内地的第一次演唱会。

时至今日,我仍然佩服黄家驹的远见卓识。为什么香港乐坛里,乐队从来就没有真正站在台面上发光发亮,这件事,自Beyond起,又以Beyond终?

这是因为,Beyond的独一无二。

说Beyond独一无二,必须要举几个例子。

1988 年,Beyond 推出《冲开一切》。这首讲述年轻人要冲开束缚、遵循自己理想的歌曲一经推出就引起坊间传唱,一时间几乎所有的音乐节目、现场演出甚至商场活动,都邀请Beyond去演唱这首歌。这是Beyond第一次尝到爆红的滋味,后来黄家强回想起这段时光,说天天唱《冲开一切》,翻来覆去都是“让生命冲开一切,我要接触新的希望”,都要唱吐了,后来大家听都不想听这首歌,连1991年第一次在红馆开演唱会,都没有唱这首真正意义上的“首本名曲”。

1989年,Beyond推出了专辑《Beyond IV 》,当中有一首《真的爱你》,以流行曲的方式写母爱。这首歌大红大紫,让Beyond拿了几乎所有的乐坛奖项。这时候,距离1983年Beyond成立、1984年Beyond拿到冠军、1986年推出第一张唱片,已经过去了六年,《真的爱你》的全城传唱,标志着他们已经从地下的乐队时期,彻底走到了地上的主流乐坛。

这时候,有当年地下乐队时期的乐评人,在杂志上公开批评, 认为如今的Beyond,已经抛弃了当初的风格,彻底被商业腐蚀。他认为黄家驹没有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被香港娱乐圈同化了,所以才会有《真的爱你》这样媚俗、失掉Beyond灵魂的作品。一个拥有独立精神的乐队,怎么能够唱“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的望着前路”呢! 等等,为什么一个拥有独立精神的乐队,就不能够唱“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的望着前路”呢?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首先是 Beyond 的妥协。家驹最喜欢的音乐风格是 Art Rock ,艺术摇滚,这是比较小众的,它永远不会是流行。在当时,玩乐队通常都是坏孩子的事情,长头发、抽烟、纹身(好像这一点,直到现在也没改变)。

家驹有他的音乐理想。很多当时的地下乐队都叫嚣着“决不妥协”,他们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和主流音乐对抗。但家驹却不一样,他懂得变通,他明白,要真正给自己赢得做音乐的空间,就必须有策略地“对抗”。

所以,他在 1987 年就出了一张中东音乐风格的概念大碟《亚拉伯跳舞女郎》,这张专辑主打异国风情,因为当时迪斯科在香港风靡,年轻人热爱跳舞,所以这张大碟里有很多舞曲,能够很快在各大酒吧、迪厅抢占市场,让年轻人知道 Beyond ;1988 年的《现代舞台》里,又有了家强作词、家驹作曲的慢板情歌《冷雨夜》。这首歌几乎放弃了乐队乐器的编排,密集地采用了电子乐来编曲,主题也是和女友分手的惨情歌。

这些举动,都是家驹要决心杀入主流乐坛的招数。如果说这就是背叛音乐理想,那未免太偏激。《亚拉伯跳舞女郎》里,Beyond 下足了力气,单是中东三部曲就有着不同的乐器和编排,并没有因为是舞曲,就简简单单地重复制作;在《冷雨夜》里,Beyond 非常剑走偏锋地加入了中段给家强的长时间贝斯独奏—这些,都证明黄家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他要“曲线救国”,即便是做主流音乐,我也要做和主流不一样的音乐!

这,也是为什么 Beyond 能够带给香港流行乐那么深远影响 的原因。多年来,有太多人都有着“要在主流乐坛做和主流不一样的音乐”的理念,但却只有黄家驹以及他的 Beyond 做到了。

因为有想法,更要有才华。

而家驹的音乐才华,无出其右。

才华这个东西,很难用一个标准去界定。

现在乐坛里,太多“有才华的歌手”,甚至,“才华横溢的歌手”。好像抱着吉他,自己写两首歌,就是才华的体现了。什么是才华,在音乐上,实在不是一件那么好形容的事。

那么我们换一种方式吧,说理念。音乐的理念,是歌手对旋律的把控,对演绎方式的拿捏,以及最重要的,对歌词的创作和理解。一个歌手在向大众推出一首歌的时候,脑海里是一定有一个自问:我为什么要唱这首歌?有的是为了挣脸熟;有的是为了开演唱会宣传;有的是为了纯赚钱;有的连自己都不知道—公司安排!

黄家驹对于 Beyond 每张专辑的每首歌,都有着非常清晰的制作理念。

例如在1989年的《Beyond IV 》 里, 这张的主题是树立Beyond 四子的形象—因为随着刘志远的出走,听众要搞清楚Beyond 究竟是哪几个人。所以标题很简单,同时也和 Beyond 的第四张大碟相呼应。

在这张专辑里,最商业最流行的是写给母亲的《真的爱你》,这首歌帮助 Beyond 为大众所熟知;最坚持自我的是《午夜迷墙》,这首歌延续当年地下乐队时期的风格,代表着 Beyond 不妥协的那一面;最怀念过去,回馈乐迷的是《逝去日子》,写 Beyond 四子对过去地下乐队时光的怀缅,以及对站在时代舞台上,展望未来的期待,对于 Beyond 的乐迷,意义非同一般;最批判现实的是《摩登时代》《爆裂都市》,这些歌曲代表着 Beyond 对时代的批判,对社会的思考,这是 Beyond 一贯的理念;最流行最口水的,是《曾是拥有》《原谅我今天》《与我同行》,三首歌写已经分手、正在吵架、爱得甜蜜,一次把三种恋爱关系一网打尽,总有一款适合那些不听情歌就活不下去的大众。甚至,当中还有最具实验性的《最后的对话》。简单的几句歌词过后,在长达 2分半纯音乐的过程里,这首歌作为压轴曲目,完结了整张专辑。

通过这张《Beyond IV 》,你可以看出黄家驹的音乐理念。

他一方面讨好那些只听流行乐的大众;另一方面,他也对伴随Beyond 成长的乐迷念念不忘。此外,他仍然在不多的空间里,探索 Beyond 在音乐上的更多可能性。

黄家驹非常清醒,他明白要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应该如何一步步打下坚固的基础。而且,即便是《真的爱你》,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变革 —这首商业的流行曲,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由自己的团队或者亲密战友刘卓辉来填词,而是找了黄家强同学,时年填写了不少主流情歌的小美。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首名为《真的爱你》的歌曲,主题竟然是阐述对母亲的感激。于是乎,当大多数听众看见“真的爱你”这个标题就兴冲冲买下唱片,想听一首甜蜜情歌的时候,却发现竟然是写母爱的。黄家驹“骗”大家买了 Beyond 的唱片,而后又能在唱片里,用种类丰富多彩的音乐,去征服这群“被欺骗”的听众。

这正好暴露了家驹的野心:他不满足主流乐坛的现状,所以,他要打入主流乐坛,拿到话语权,而后,改变乐坛。

这是 1989 年 7 月,家驹在《Beyond IV 》里,所定下的目标。当时 27 岁的黄家驹,有着旺盛的创作力(一张专辑里大部分歌曲都是他做词曲)和充裕的时间(家驹说自己即便做幕后也要做足80 岁)去完成这个目标,实现 Beyond 的理想。

可是,谁都想不到,留给他的时间,只有四年不到……

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

黄家驹说过的这句话,成为了他最广为传播的语录之一。

这句看起来非常愤怒、非常不理性的话,家驹说得出口,自然有他的原因。前面曾经谈到的,大量的歌手翻唱国外的歌曲是一部分原因,歌曲来来回回地爱来爱去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是黄家驹和 Beyond 开始走红,深入这个“娱乐圈”之后,才感受到的一些事。

当凭《大地》《冲开一切》《喜欢你》等歌曲而成为“明星”之后,Beyond 在经纪人的安排下,开始出席各种大大小小的派对。 一开始,几个年轻人都很兴奋,毕竟在过去,娱乐圈的这种生活是这群玩乐队的青年存在于想象中的事情,颇有些“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但到后来,跟不同的人同样虚伪地寒暄,这位是老板那位是董事总之都是必须赔着笑脸去面对的大人物周旋。

在这些看不到尽头的聚会里,有一天深夜,一个派对结束,回家路上,黄贯中突然问大家: 我们究竟有多久没在一块好好地排练了?

面对这样的生活,Beyond 写出了《俾面派对》,去反映对这个现状的不满。

穿起一身金衣装,

取消今天的工作;

挤身缤纷的色彩,

来让我去告诉你,

派对永无真意义;

《俾面派对》这首由黄贯中作词,黄家驹作曲的歌曲,已经将他们对这种无法推掉、不得不去的“给面子的派对”的厌恶与无奈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最为讽刺的是,这首歌竟然成为当年的十大中文金曲之一,让他们更加走红,派对更加多……家驹的厌恶和无奈也就更上一层楼。

改变不了这个制度,我总可以逃避吧?

在推出了《命运派对》这张专辑之后,家驹开始对 Beyond将来的路线,做出自己的规划。

家驹并不是一个要和社会对抗的愤世嫉俗之人。他不想参加无聊的聚会,只是想把时间放在音乐上面。

但是,他发现,自己不但要参加聚会,还得和其他的明星一起,为了挣脸熟,去上娱乐节目、做电视秀、演电视剧、演电影……

在 Beyond 红了之后,他们拍了电影如《开心鬼救开心鬼》,演了电视剧如《暴风少年》,还和草蜢一起去主持电视节目,甚至还拍摄了《Beyond 放暑假》这种针对青少年的娱乐节目。因为唱片公司认为,Beyond 的受众群主要就是青少年,所以,要尽一 切可能抓住他们。

对于 Beyond 而言,上娱乐节目是推广自己音乐的手段,但不是目的。如果本末倒置,那无疑就是一种危险的讯号。这一点在 1991 年发行的《犹豫》专辑里体现得最为明显:这张专辑虽然有着《坚持信念》《係要听 Rock & Roll 》这样表明Beyond 要将摇滚坚持下去的决心的歌曲,但整体风格实在太过于偏流行,甚至出现了像《爱你一切》这种当时乐坛最为常见、毫无亮点可言的烂俗情歌。如同这张专辑的名字,犹豫,究竟是往大红大紫的娱乐圈里钻,还是坚持信念,做自己的音乐?

那么,我们必须再回过头,来看家驹在《大地》成名之后的这三年时间里,都带领 Beyond 制作了一些什么样的音乐。

在 1988 年到 1991 年三年时间里,Beyond 有以下这几张粤语唱片值得重点分析:

1989 年 7 月,《Beyond IV》

1989 年 12 月,《真的见证》

1990 年 9 月,《命运派对》

1991 年 9 月,《犹豫》

前面的章节,曾经提过《Beyond IV 》。而同一年的《真的见证》,是一张将 Beyond 写给其他人的歌翻唱回来的专辑。专辑当中,既有 Beyond 自己对当年作品的“回炉重造”如《谁是勇敢》— 这是一首长达 6 分 27 秒的歌曲,翻唱自 Beyond 1986 年的第一张唱片《再见理想》里的同名歌曲,时隔三年,经过“鸟枪换炮”的设备升级之后,《谁是勇敢》更有了澎湃的力量。黄家驹非常喜爱这首歌,曾说这首歌有着他最爱的 Art Rock 的风格,歌曲从电吉他 Solo 带出的摇滚曲风,到了中段急转直下,变成木吉他扫弦的哀悼 —歌曲最让人感到头皮发麻的一段,是在这哀悼部分不停重复的疑问:“谁愿意?谁是勇敢?”

这是当年地下乐队时期 Beyond 无助的呐喊,而如今功成名就后再来唱这首歌,竟有了别样的滋味。

除了这样的歌曲之外,专辑里,还有写给女歌手麦洁文的“乡愁”风格的《岁月无声》。这首歌由和 Beyond 亲密无间的刘卓辉填词,是一首怀缅过去的情歌,但经过 Beyond 重新编排之后, 竟然摇身一变,成为 Beyond 重金属风格的代表歌曲。

在这样颇具诚意的翻唱之下,小鸟乐队的《又是黄昏》、谭咏麟的《千金一刻》、许冠杰的《交织千个心》、彭健新的《无名的歌》等等,都焕发出了别样的风采。

在这张专辑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又是黄昏》。

这是一首非常抒情的歌曲,写着一个人漫步在黄昏街道里的思绪:

街灯影轻吻我 也不想记起

独自在漫步 我不知去向

急速车辆擦过 有一双眼睛

望着日落下 远方海角处

此刻黄昏 晚风轻沁

过去理想 谁听我讲多一次 今天在等

我看过都市的背面 布满了诱惑

我看透都市的里面 幻像已不再

Beyond 的作品,由于多数都是自己包办词曲,少量交给了刘卓辉,使得 Beyond 的作品在词曲风格上非常统一,这首由当时Beyond 的经纪人陈建添填词的作品就显得很独特。虽然主题依然是关于理想的追寻和失落,但叙事风格和《再见理想》《逝去日子》《岁月无声》等作品截然不同。两段主歌写着身边的景色,从晚风轻沁的黄昏到晚风不再的夜晚,轻吻我的街灯影、急速擦过的车辆、迷蒙的夜雾,还有漆黑天空远处的一颗碎星……在写景叙事的题材当中,《又是黄昏》当属上乘之作。

而专辑内的《无悔这一生》,则是 Beyond 对于自己坚持走这样一条音乐道路的立志之歌。“没有泪光,风里劲闯,重植根于小岛岸;如天可变、风可转,不息自强,这方向!”副歌的这段歌词,坚定不移写出了 Beyond 对于香港这个“小岛”的情意结。

同时在歌词内,还隐隐约约包含了“97 回归”的主题,即,无论“天”如何变,Beyond 都会朝着既定方向,自强不息地走下去。

不过,这张专辑其实也已经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主题的匮乏。感情、人生、社会,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剖析,对情感的捕捉,Beyond 在六年时间里,对这几个主题已经进行了太多阐述,虽然每次角度和叙事风格都不一样,但创作力旺盛的家驹, 显然是不满足于此的。

很快,家驹就找到了新的题材。

1990 年的《命运派对》,除了上述那首抒发对社交不满的《俾面派对》,专辑里最重要、影响 Beyond 最为深远的歌曲,其实是《光辉岁月》。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这依然是一首关于如何坚持自己理想的歌曲,但,这次歌曲里的主角,不再是追寻音乐梦想的年轻人,而是南非总统曼德拉。这位为消除种族歧视而奋斗终身的伟人,是用实际行动坚持理想的绝佳代表,这也成为了黄家驹写出《光辉岁月》的直接动机: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这段充满悲怆感的歌词,既是写给曼德拉,同时也是黄家驹对于自我的疑问。这条音乐的道路应不应该走下去,凭自己的能量,真的可以扭转这个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的香港吗?

同时在专辑里,Beyond 又尝试了对环保题材的拓展(《送给不知怎去保护环境的人》),以及塑造自我的斗志宣言(《战胜心魔》)。此外,Beyond 还开始涉及宗教题材(《撒旦的诅咒》),

还有延续着《光辉岁月》大爱风格的《可知道》。

这种对于各种题材的尝试,让大家看到了 Beyond 的多样性。不过,《俾面派对》里描述的那种弊病已经显露出来。Beyond 确实没法静下心来去做想做的音乐。1991 年的《犹豫》里,除了Beyond 亲自前往非洲之后所写的《Amani 》之外,整张专辑都不是黄家驹想要的。他在非洲有着许许多多的感触,因而才写了“Amani Nakupenda ”—这是肯雅语,意为和平与爱。

在非洲,家驹获得了许许多多的音乐灵感,他计划出版一张主题为非洲音乐的专辑。但唱片公司却怕步《亚拉伯跳舞女郎》叫好不叫座的后尘,否决了这个提案。于是,在专辑里,空有坚 持信念的名头,更多的却是大量电视节目、影视剧的主题曲 — 专辑的主打歌《不再犹豫》,更是对当时 Beyond 境况的讽刺: 歌词里的 Beyond ,“我有我心底故事,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但歌词外的 Beyond ,却是“即使有信心,斗志却抑止”。 非洲音乐主题大碟的计划被唱片公司否决,这张《犹豫》虽然依然拿到了白金唱片 , 却被歌迷批评,家驹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做出一些改变了。

同年 9 月 19 日,Beyond 首次登上红馆,开足五场名为“生命接触”的演唱会。这次演唱会非常成功,时至今日,街头巷尾的 KTV 里依然可见演唱会的画面,后来碟商甚至将没有在演唱会里出现的歌曲例如《海阔天空》《报答一生》等,利用这场演唱会的画面剪辑为 MTV ,以供人点唱。

在这场演唱会之后,有日本的经纪公司对 Beyond 大为好奇,希望签下他们,前往日本发展。这个机遇,对于 Beyond 显然是十字路口;毕竟日本和香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是继续在香港的娱乐圈沉沦,还是在日本杀出一条新的血路,闯出一片新的天空 ?

时年不到 30 岁的黄家驹,在考虑良久之后做出了决定:转投华纳唱片,签约 Amuse 。

1992 年 2 月,农历新年过后,黄家驹带领 Beyond 乐队,踏上了前往日本的飞机。 那时候的家驹,给自己定下了出日语唱片、粤语唱片、国语唱片以及英文唱片、纯音乐唱片的五个目标。

家驹斗志昂扬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着……

日本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好过。若干年后,黄贯中回忆起在日本的时光,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孤寂感。语言的隔阂已经让这帮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感到十分束缚,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他们犹如十年前尚不为人所知的那个Beyond ,要一手一脚地重新闯出一片天空。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连语言都要。这对于 Beyond 四子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更何况还有一件更加让他们感到无力的事情:原本家驹来日本,就是不想在香港那样,出唱片之余还得做很多和音乐无关的事,去参加一个又一个的“俾面派对”,上电视节目,做游戏,被主持人整蛊;可是到了日本,他们发现,如果想在日本被大众所熟知, 出的唱片有人买,依然需要做节目,玩游戏,继续被人整蛊……

他们想跳出一个愚人的游戏规则,却钻进了一个更大的愚人游戏里。

不过黄家驹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他坚持留下来,坚持去忍耐,去做这些不想做的事。因为日本的音乐资源的确要比香港丰富得多。他们在日本进行各种各样新奇的生活体验,坐新干线、吃寿司、暴走涉谷……华纳唱片随行人员将这些生活片段记录了下来,日后剪辑成了 MV ,让香港的歌迷得以窥见偶像们在日本的生活。

1992 年暑假,他们用新专辑《继续革命》来证明留在日本的价值。这张全部在日本录制的唱片,专辑名的斗志昂扬已经显而易见:在日本市场,Beyond 依然会坚守理想,继续革命。

这张专辑与上一张软绵绵的《犹豫》已经截然不同。为首的《长城》由老搭档刘卓辉作词,家驹作曲,日本音乐大师喜多郎参与编曲。这首歌作为《继续革命》开篇,将 Beyond 的音乐烘托到另一个境界。 与 1988 年的《大地》交相辉映,《长城》的重点放在了中国大陆,刘卓辉的歌词以长城这举世闻名的历史建筑作为切入点,去阐述“中国”这个概念。

刘卓辉并没有走庸俗路线,《长城》里的长城,是“远古、显赫的破墙”。一个“破”字已经点出了主题,伟大的长城令中国人自豪,却又令中国人自大,满足现状,以至于闭关锁国,最终落后于整个世界。它虽然曾经如此显赫,但却同时是一种束缚,让中国成为一座围城。“围着老去的国度,围着事实的真相,围着浩瀚的岁月,围着欲望与理想。”副歌写得最精辟的一句,是“再见!往昔景仰的那样一道疤痕”。刘卓辉惊世骇俗地将长城形容为中国大地上的疤痕,这也为这首歌若干年后被禁提供了最直接的“罪证”。

《长城》一出,所有Beyond 的歌迷都放心了 —他们在日本并没有被磨掉棱角,黄家驹依然是那个黄家驹,Beyond 依然是那个 Beyond 。甚至,在有了更好的音乐制作人和录音手段之后,Beyond 的音乐比起过去,更加精致了。喜多郎的加入让 Beyond的音乐更加大气,数十人的管弦乐团的演奏使得这张《继续革命》的编曲脱胎换骨,绝非在香港时期简单的乐队编排可以相比。

Beyond 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年轻人理想的追寻在《继续革命》里同样得到发挥。刘卓辉写出了与《长城》一脉相承的《农民》,这首歌以温暖而又带一点感伤的情绪去致敬中国土地上的亿万农民,“一天加一天,每分耕种汗与血; 粒粒皆辛酸,永不改变,人定胜天!”

专辑第三首歌《不可一世》由黄家驹包办词曲,唱出了年轻人最直接的态度:“从没信要屈膝面对生命,纵没有别人帮,一生只靠我双手,让我放声疯狂叫嚷!”与六年前的《再见理想》相比,今时今日的 Beyond 面对纷繁的社会,信念已经无比坚定。

这三首歌曲构成了专辑的第一部分,也彻底贯彻了《继续革命》这个理念。一支来自香港的年轻人在异国他乡玩出来的音乐,竟然将视角对准祖国大地的长城与农民,这要称赞刘卓辉大气磅礴、独具匠心的歌词切入点,更要为家驹的音乐理念而致敬。

此外,专辑里的其他歌曲也值得听众留意。《遥望》《温暖的家乡》《厌倦寂寞》是 Beyond 四子在日本对于家乡的真诚怀念,电吉他、木吉他的配乐让三首歌显得简单从容,与上面三首重金属形成鲜明对比;《可否冲破》《快乐王国》《Bye-bye 》则平铺

直叙各种态度:对现实的不满、对童年的怀念以及一首大男人主义的分手情歌。

有意思的是,当时香港乐坛的著名填词人林振强也跨刀为Beyond 填了一首《早班火车》。这首有趣的小品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在早上的班车里见到心仪女孩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在日本,因为很多日本人上下班都要搭乘新干线这样的火车,所以也就有了这段发生在早班火车上的故事。“又再等一个站看你意思,三个站盼你会知;千个站你却似仍未曾知……”若干年后,林夕为杨千嬅所填的《少女的祈祷》,仍然有着这种“公车情缘”。在Beyond 和其他填词人不多的合作经历里,林振强的这首《早班火车》已经成为了经典,以致若干年后香港的音乐网站在街上树立歌词广告牌的时候,这段歌词被放到了地铁站的入口,成为了一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整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是《无语问苍天》。歌词充满着痛苦的诘问:“麻木面对苍生,只懂不说话;难道赤子之心要被人捉弄?”整首歌的情绪消极低沉,在副歌部分在管弦乐的烘托下更呈现出一种悲壮感:“别用一生的脑袋,探索这世间,道尽歪曲的众生。闭上眼,作叹息!”Beyond 对于“理想”二字的挣扎与自我批判,从《再见理想》时期升华至《无语问苍天》,这也是 Beyond 不朽的原因。

《继续革命》已经被时间证明它的不朽,可讽刺的是,当年的十大中文金曲,这张唱片里没有一首歌上榜。看看当年那些“金曲”,《暗恋你》《但愿不只是朋友》《长夜多浪漫》《我为何让你走》《还是觉得你最好》……十首歌里六首改编,八首情歌,香港乐坛依然沉浸在卿卿我我当中,从 1992 年开始,四大天王正式奠定在乐坛的地位,从此之后整个 90 年代的香港乐坛,都是四大天王的天下。

这更加坚定了家驹在日本发展的信念。他将二楼后座里所有乐器都搬到了日本,将日本确立为未来 Beyond 发展的绝对重心。

干劲十足的他马不停蹄开始筹备下一张专辑。这次他要打正旗号,讲述摇滚的“乐与怒”。

1993 年,Beyond 成立十周年。对于这张代表 Beyond 十年的纪念专辑,黄家驹显得非常有信心,他用代表摇滚态度的“乐与怒”来为专辑定名。比起《继续革命》里用宏大的视角去阐述社会问题、中国历史,《乐与怒》的目标就要简单轻松一些:这是从 Beyond 这十年来的音乐之路出发,为这十年的 Beyond 做一个阶段性总结——一言以蔽之:快乐与愤怒。

所以,专辑里有了正切题的《我是愤怒》与《走不开的快乐》。前者是不折不扣的重金属摇滚,“我是恶梦,天天都可骚扰你;我是愤怒,分分钟可烧死你”,Beyond 首次尝试这类极端暴躁的暗黑题材;而后者则是简单轻松的励志之歌,“不须抱怨跌倒了,

快乐在暴风里寻,做人也会开心”。

《乐与怒》的可玩味之处显然不仅于此。《爸爸妈妈》以刺耳的萨克斯开场,营造出一对吵架父母的吱吱呀呀,接着用“爸爸要争论昨日是谁错,妈妈她心里一把火”来讽刺地写出中国与英国两个“爸爸妈妈”争执香港这个小孩,以及回归前纷纷扰扰的社会现状;《和平与爱》贯彻着《光辉岁月》《Amani 》关注第三世界的精神,是 Beyond 大爱的体现;吉他扫弦下的《命运是你家》一改专辑里的摇滚风格,以民谣的韵味去讲述和命运的抗争。“从没埋怨,苦与他同行;迎着狂雨,伤痛的灵魂,不经不觉里独行。”

而这张专辑最被乐迷所铭记的,当属《海阔天空》与《情人》。《情人》是刘卓辉的作品,恐怕也是Beyond 乃至香港乐坛流传最广的情歌。虽然是以被写滥的“情人”直接为题,但刘卓辉依然紧贴时代,写了一个香港男子和大陆女孩谈恋爱的故事。两个因为时代的关系分隔太久的中国人成为一对情侣,他们试着互相磨合、理解、包容,但总归是有着时代造成的文化隔阂与语言差异,所以这段感情也充满了委屈与伤心。于是,《情人》以“盼望你没有为我又再度暗中淌泪”开场,从男主角的口吻,将这份有泪、有罪、有付出,还有忍耐的感情娓娓道来。

至于家驹一手包办词曲的《海阔天空》,则是回顾Beyond十年时的感慨。从永远等待、对理想说再见的过去,到如今闯出了一番天空,家驹的种种思绪,和对未来的憧憬,都放到了《海阔天空》。

他没有忘记过去地下乐队时候一边做着保险经纪的工作一边玩乐队的日子,“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他也记得因为太投入乐队,将时间用在音乐上面,以致和心爱的女孩分手,“一刹那恍惚,若有所失的感觉;不知不觉已变淡心里爱。”他更在蒸蒸日上的音乐事业里继续反省,写下“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黄家驹没有背弃理想,他用这十年时间实践了自己的音乐梦。《海阔天空》的制作班底和《长城》一脉相承,熟悉古典音乐的日本音乐人梁邦彦为这首歌营造了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编曲,开场的钢琴、中段渐起的管弦乐与尾段电吉他的 Solo 将黄家驹最喜欢的艺术摇滚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十年后回望这张《乐与怒》,作为 Beyond 的十周年纪念专辑,它是份量十足的。而家驹的重心并不仅仅只是对于 Beyond出道十年的怀念,他更大的音乐梦想在后面,和日本其他知名乐队的合作、新的音乐风格尝试以及筹备许久的世界巡回演唱会……

1993 年 5 月,在日本制作完整张唱片之后,Beyond 回到香港, 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专辑宣传。

许久不见的歌迷们的热情已经成为了一种疯狂,只能容纳千人的小型音乐会现场被挤得水泄不通,歌迷们在台下近似癫狂地呼喊着台上四个人的名字。家驹在开场之前连续数次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但每次不到 10 秒又会被一阵新的呐喊浪潮掩盖。大家等Beyond 回来已经等得太久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原本只打算唱完寥寥七首歌的 Beyond 显然是没法脱身的,家驹唯有在结尾告诉歌迷:“我们将来会开一个更大型的演唱会……1994 年!”

5月10日,黄家驹在二楼后座,接受了一家杂志对 Beyond的采访。

在这次访问里,黄家驹阐述了为什么离开香港的原因—香港没有“乐坛”,只有“歌坛”。你看看每年的乐坛颁奖礼上,是哪些人当选最佳歌手?是当红的艺人。是什么歌曲入选?全是翻唱歌曲。圈中那些有话语权的人根本不尊重音乐,只以音乐形式去娱乐大众;宣传歌手并不是用音乐去打动人心,内容空洞、没感情。做歌星的去拍电影、拍电视, 做明星的又走过来唱歌。很多歌手经常出席慈善活动,什么扶贫、到孤儿院、老人院访问,可是他们的歌从来没有表达过关怀社会的讯息。为什么?想红,当红者想更红。

黄家驹对于此时此刻被四大天王光芒笼罩的那个看似繁华的香港乐坛的不满,已经毫无保留地阐述了出来。末了,家驹更说:

Beyond 已成立十年,我希望写自己喜欢的音乐,哪怕有部分乐迷不接受,舍我而去,但Beyond仍会走回自己的路。Beyond以后存在与否不重要,因为我们播下了种子,开始萌芽。

家驹对 Beyond 下一个十年充满着信心。可是谁都没有想到, 这会是他生命的最后一个访问。

1993 年 6 月,Beyond 回到日本,开始录制《乐与怒》的日语版本,这张唱片预计在 7 月推出,首播主打的歌曲,改编自粤语版《完全地爱吧》的日文歌《我想夺取你的唇》已经在电台打榜,反响不俗。为了配合专辑宣传,Beyond 参加了他们在香港最厌恶

的电视游戏节目。

1993 年 6 月 24 日凌晨 1 时,Beyond 在富士电视台的演播厅里录制游戏节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台上已经搭建起一条狭窄而布满水的游戏台。游戏刚刚开始 15 分钟,黄家驹沿着台上奔跑时不慎滑倒,强大冲力使他与距离最近的节目主持之一内村光良一同翻落台下。整个舞台高 2.7 米,高度并不算太危险,因此胸部着地的内村光良并无大碍。可是家驹却意外地头部朝下,重重摔在了水泥地上,当场昏迷,不省人事。

用中药、做手术、甚至去当时流行特异功能的中国大陆找了一位知名气功师去发功,家驹依然昏迷,脑内淤血无法祛除,病况毫无起色。此时此刻的香港媒体已经炸开了锅,多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赶往日本,乐迷聚集在二楼后座录音室、香港商业电台的停车场为家驹祈福,并心急地等待第一手消息……

六天之后,1993 年 6 月 30 日下午 4 时 15 分,家驹永远离开了人世,死因为急性脑膜下血肿、头盖骨骨折、脑挫伤及急性脑肿胀。

哪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家驹留下的《海阔天空》,宿命般预言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幕。更具讽刺意义的是,为了逃避香港乐坛的游戏规则,家驹远走他乡来到日本;可是他,却死在一个更大的游戏规则里。

富士电视台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心疾首地向 Beyond 余下三子道歉;那个让家驹丧命的游戏节目也至此宣布永远停办。7 月 5日家驹在港大殓,成千上万的歌迷聚集在殡仪馆到坟场的沿途, 纵使交警布下层层防线阻止歌迷,但情绪失控的歌迷们依然数次冲出马路,在灵车旁失声痛哭。

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 15 段 6 台 25 号,成为家驹永远的栖息之地。

2013 年,家驹已经逝世二十周年。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这二十年,香港乐坛从辉煌到没落,四大天王横扫香江的盛况已是昨日旧梦,唱片的销量从当初动辄数十万张变成五万张就已经荣膺年度冠军,粤语歌不再是亚洲的流行指标,HOT 、周杰伦、张杰……层出不穷的偶像们活跃在舞台上,风靡万千青年。

还有人记得家驹吗?

我想是有的。2012 年,香港大学通识教育主办了一次香港大学学生最喜爱的十首粤语歌评选活动。黄家驹的《海阔天空》,是唯一一首入选十大的 20世纪的粤语歌。当年那些你爱我我爱你的情歌多数已经被遗忘,金曲不再是金曲,变成一些尘封的记忆;但《海阔天空》在 19 年后还能影响如今的 90 后大学生。这,已经是对 Beyond 和家驹,最大的肯定。

在每个城市灯红酒绿的夜夜笙歌里,酒吧里那些拨拉着吉他的卖唱歌手们,歌单上总少不了《真的爱你》《光辉岁月》《海阔天空》;开长途的卡车司机昼夜奔波的高速公路上,一晃而过的急速里也会留下“山不再崎岖,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对”的呐喊; 大大小小的 KTV 里,总有一些喝得半醉的男人,用蹩脚的粤语唱着“在那些开放的路上,踏碎过多少理想”……二十年过去,Beyond 依然被人铭记,家驹依然被人怀念。将军澳的家驹墓前,总少不了或白或黄的鲜花,前来拜祭他的歌迷们络绎不绝。

黄家驹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挥手告别,可是他留下的音乐却真真切切打动着一批又一批的歌迷。我想即便再过二十年,还是会有新的歌迷听着 Beyond 的歌,记得这位中学学历、不会写谱,只会哼歌用录音机录下来去写歌的天才。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31 岁,但他的音乐却已然不朽。短短十年的音乐之路, 黄家驹用他激情澎湃的创作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音乐财富,使得在往后这数十年的时间里,影响一批又一批已经和他不再属于一个时代的乐迷。

我想未来总会有一个时候,我会坦然接受家驹已经离去这个事实。虽然我真的很想亲身去看他的演唱会,当他在台上唱出“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时感受那份悸动,虽然这一切都已经是永远无法达成的遗憾……但至少,他留下了那么多的音乐,可以永远提醒大家,曾经香港乐坛有这么一位出色的音乐人,将摇滚音乐以最大限度普及到乐迷之中。我也更加明白,在他之后,香港乐坛再也没有乐队能够像 Beyond 一样。二十年的时间证明一点: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黄家驹。

本文内容来源于《夜话港乐2》

何言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